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如何應對孩子對異性產生的朦朧情感?

如何應對孩子對異性產生的朦朧情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低年級小學生在言語或行動中表現出對某個異性同學或同伴的好感,出現諸如“我喜歡他(她)’”我長大了要和他(她)結婚之類的成人語言時,家長大不可驚慌失措,以爲孩子已經過早成熟。

心理學家認爲,真正對異性出現好感,是在青春期纔會表現出來的特徵,青春期一般是指11——18歲這個年齡段。在生理上由於器官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

兒童的心態,成人的身體。初中生開始對異性出現好奇與嚮往,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一些孩子就會涉足早戀。

但對於低年齡的孩子來說,其生理髮展只是對異性產生了朦朧情感的程度,之所以出現那樣的一些言論,一般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如何應對孩子對異性產生的朦朧情感?

1、簡單的模仿行爲。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孩子從小能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到海量信息,在沒有分辨能力的情況下,會出現無意識的模仿,把這種好奇轉換爲成人化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一種好奇與模仿並存的現象。比如孩子過早地接觸大量的成人電視,從中習得了許多大人的詞彙,比如,愛,戀愛,結婚等等。往往只是鸚鵡學舌。

2、成長環境的影響。

比如家長常常出於好玩心理,對於長得可愛的孩子開玩笑:你最喜歡誰呀?那你將來會不會和她結婚呀?於是在孩子的概念裏,所謂結婚,就是和自己最喜歡的人在一起,性別角色意識也慢慢增強。開始,他們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強烈的好感,比如女孩會說要和爸爸結婚,男孩會說要和媽媽結婚。這種好感實際上是孩子對性別角色和異性最初的一種認識和體現。

3、想和一個異性爲好朋友

人類的特性之一就是羣居性,需要同伴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尤其是現在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友好的玩伴在其小學階段來說,是社會性良好發展的重要前提,往往同伴的概念大於來自性別的考慮。

基於以上分析,當出現這類問題時,家長完全不必要驚慌或憤怒,應該先檢視一下是否在孩子的成長環境中有不當教育行爲,或者過多地讓孩子接觸成人電視,然後可以和孩子經常談論一些發生在同學之間的事情,引導孩子接觸更好的孩子,以拓展孩子的人際交往視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