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家長把握時機正確學好嬰語

家長把握時機正確學好嬰語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把握時機正確學好嬰語

  教導者要齊心協力

從實際的手語教學過程來看,多半是媽媽學習得特別積極。其實,最好是所有照顧孩子的家中成員都參與,比如爸爸、爺爺、奶奶、保姆等,這樣孩子就有更多機會學習手語,而且一旦孩子出現正確的手語反饋時,也就是已經能瞭解手語含義並正確表達手勢時,不會因爲身邊的大人不懂而影響交流效果。

  教授時要眼光接觸

無論是多麼簡單的手勢,我們都必須確定孩子能夠看到才行。因爲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都比較短,父母常常感覺孩子對手語沒有什麼反應,這裏面除了孩子尚未吸收、理解的原因之外,最大的可能就是孩子根本沒看到父母的手語。因此,父母比畫手語時必須和孩子有直接的眼光接觸,以確定孩子正在接收訊息。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可用聲音或其他有趣物品來吸引他的目光。否則的話,即使父母耗費再多時間,孩子學習手語的效率也不會高。

  多製造表現機會

一旦開始學習嬰兒手語,父母最期待的就是孩子能夠儘快用手語來表達。可是,最初2個月也許是最難熬的時期,因爲孩子正值吸收階段,基本沒有任何反饋,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當然,如果確實想盡快看見成果的話,父母也可以適當製造一些表現機會,比如孩子餓了,無需直接滿足幼兒,可引導孩子利用手語來把進食的需求表達出來。

  注意搭配言語和實體

在教授手語時,父母必須伴隨手勢說出動作的稱呼或拿出相應的實體物品來。千萬不要以爲手勢纔是嬰兒手語的惟一重點,其實“口語”更是主角。通過口語的反覆強化,可幫助孩子瞭解手勢含義,也有助於日後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而實體物品不但能夠幫助孩子瞭解手語,也是加深印象的絕佳方式。

Q1:寶寶學起來會不會很難?

一談到手語,我們記憶中彷彿都是眼花繚亂的手勢,父母難免懷疑學習起來會很難,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因爲嬰兒手語大多隻用1個手勢表達1個概念,如將食指放在脣前表示“安靜”,並不會連貫使用手勢,也無需沿用手語語法,況且手勢多半具有“象形”特色,不但容易學,理解起來的難度也很小。

其實,嬰兒手語並非新發明。在剛開始學說話時,嬰兒本來就會模仿大人的手勢、動作來表達意思,例如點頭表示“開心”。因此,善用手語只是進一步引導孩子發揮原有的潛能。

教孩子學嬰兒手語就像講話一樣簡單,初期只要先學幾個和生理需求有關的單字,在和孩子說話的同時,將重點單字比畫出來讓孩子看到,只要時機成熟並重復幾次之之後,孩子就能理解這些重點單字。

  Q2:什麼時候是學習的最佳時機?

嬰兒手語適用於任何一個正在學習說話的孩子,但主要學習對象多集中在3歲以下幼兒。6~8個月期間是開始學習嬰兒手語的最佳時機,此時父母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處理育兒事務,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教導孩子,而孩子也已經漸漸能夠坐穩,學習手語更加方便。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生理髮展已逐漸成熟(包含手眼協調、理解、記憶能力),可以應付學習手勢的需求。

除了根據年齡來判斷之外,也可用以下3點表現做爲觀察指標。當孩子出現其中任何一種表現時,就表示孩子已經適合學習手語:

  1. 幼兒常會東指西指,並向大人投以詢問的眼光。

  2. 已經懂得揮手錶示“再見”。

  3. 當東西掉落時,會低下頭尋找東西。

  Q3:用慣手勢後,孩子是否變得不愛用口語表達?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凡是用慣手勢的孩子,加強口語學習的動機反而更強。究其原因,就在於孩子通過手語提早體驗到溝通的好處,所以他更加願意嘗試其他的有效溝通方式,也就是使用更正式的溝通方式——口語。

寶寶的生理髮育是有階段性的,當孩子六七個月大時,口腔發育尚未完全,但是已經開始用手爬行,此時用手來做一些簡單又有意義的手勢,遠比要求他們“說”出來要簡單得多、有效得多。自然而然,當孩子能夠運用口語表達需求之後,並不會繼續過多地使用手語,正如同會走的孩子一樣,再要求他去爬也是不太容易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