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母親的素質,就是這樣決定孩子一生的!

母親的素質,就是這樣決定孩子一生的!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育兒先育己,那麼,到底如何育己?

要真正“育己”,父母需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照顧好自己,找到自己的角色。這是前提。因爲,一個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纔有能力給出恰當的愛。

第二件事,是學習照顧孩子所需的基本方法。也就是,我曾在我的第一本育兒書中強調的,父母必須要掌握能夠讀懂孩子的一些基本的發展心理學知識。如果你不能讀懂孩子的“問題”,你就會成爲問題本身。

母親的素質,就是這樣決定孩子一生的!

嘮叨的母親和逃避的孩子

我曾經遇見過這麼一個小女孩。她特別安靜。當別的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她只會站在旁邊看,或者獨自玩耍,從不敢走近人羣當中。老師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能讓孩子有所改變。當老師跟孩子媽媽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係後,通過深入聊天才找到了原因。孩子媽媽承認,自己在家裏特別嘮叨,因爲總覺得有很多委屈。她說:

小時候自己父母就很少誇自己,現在自己爲家庭拼命付出,就是想要獲得認可,可是丈夫以及女兒總那麼讓人操心,而且完全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看到剛剛擦乾淨的地板被弄髒,氣就不打一處來,就會開始“訓導”丈夫和女兒。只是,往往越說越打不住。丈夫一開始還會爭論一番,後來乾脆保持沉默,以表抗拒。而丈夫的沉默,愈發讓自己覺得抓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母親的素質,就是這樣決定孩子一生的! 第2張

這位嘮叨的媽媽,身體內其實還住着一個受傷的小孩。這個小孩沒有獲得過自己父母的認可,缺乏自我價值感,非常依賴別人。她主動包攬了全部的家務活,把自己累垮,然後又去乞求別人的關注和認可,但是方式實在讓家人煩惱,於是又把自己的精神快要整崩潰。

活在母親嘮叨中的小女孩,她的內心很脆弱,無法像父親一樣以堅硬的沉默去抗爭,只能下意識地逃避一切。這種逃避甚至成爲了孩子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以至於在社會化發展的時候,她也採用了同樣的方式,去對待陌生的人們。就這個案例來說,要改變孩子的孤僻,媽媽先要調整好心態,獲得自身的成長。

強勢的母親和弱勢的孩子

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個家庭也需要找到它自己的平衡。如果家裏媽媽很強勢,就意味着爸爸的能量被壓制下去,並且變弱。兒子看見父親總是挨批評的樣子,會讓他害怕女人,並且成長爲一個懦弱的男人。女兒看見媽媽的樣子,要麼自己也變成一個強勢的人,要麼有可能找到一個強勢的另一半。因爲,孩子在家庭中會同性認同,女兒會認同強勢的母親,兒子則會認同弱勢的父親。

談及強勢媽媽的問題,有網友這樣抱怨過:

我媽刻薄,挑剔,控制慾強,天知道我多害怕自己也這樣。我媽向我們灌輸太多爸爸很糟糕的說法。我哥跟我爸關係也很一般。可是他跟我爸真的很像,而且一直很沒有擔當,從來不願意把自己放在做決定的位置。因爲這樣,即便將來出了錯,責任都是別人的,自己則總一副很無辜的樣子。老實說,我也有點這樣,都是我媽,她自己明明也是廢柴一個,卻從來只會說別人什麼都不行,現在結果我們真的都不行了。真是討厭死她了啊!

母親的素質,就是這樣決定孩子一生的! 第3張

我媽是個女強人,喜歡把自己的意志無形地強加給我。在她的約束下,我有強烈的自卑感,因爲總不能讓她滿意。到後來,就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我,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爲。在別人眼裏,我就是個庸碌的男人。

強勢的母親,毀掉的是一個家庭的平衡。不僅如此,母親對父親若存在太多憤怒情緒,經常動不動就批評父親的話,這種情緒會轉移給孩子,尤其會養出憤怒的女兒。這個女兒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極有可能會莫名其妙對男友或老公生氣。

如中國那句老話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母親的強勢,打破了一個家庭原有的兩性平衡,孩子在角色認同的過程中,就會複製這種不平衡,並且會將問題原封不動地帶到自己的親密關係當中去。

理性的母親和淡漠的孩子

有一位媽媽地自述:

我是一名企業管理者,有一個兒子,今年四歲。我自認爲工作能力不錯,但也能兼顧到家庭。無論處理工作還是生活中的事情,我都不喜歡感情用事。我有自己的做人準則和做事標準,原則性很強。對待孩子也是如此。

當我的孩子遇到問題後,我一般都會幫他分析,引導他如何去解決問題。我覺得兒子在我的調教下,也都規規矩矩,特別乖巧。可是,最近我有點擔心,因爲兒子好像不太喜歡和我親近,總覺得這個小孩子似乎在情感上偏於冷漠。羅靜博士,怎麼會這樣呢?

這位媽媽,是典型的理性媽媽。理性不是壞事,它甚至是事業成功必備的一種品質。但是一個母親,如果在教養過程中也過於理性,那麼帶給孩子的,就有可能是災難。這樣的媽媽養大的孩子,往往會中規中矩,但有可能偏於冷漠,且缺乏創造力。

母親的素質,就是這樣決定孩子一生的! 第4張

因爲媽媽剝奪了孩子解決問題的熱情,扼殺了孩子自我創造的喜悅。母親條條框框太多,對於錯誤的容忍度又低,每當孩子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確保事情在他們預設的軌道內運轉,把解決辦法直接擺到孩子面前。這其實是這個媽媽自身的安全感不強導致的。

同時,理性媽媽喜歡對孩子講道理,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就事論事”,但卻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和情感需求,因爲他們認爲哭也好,鬧也罷,都不能解決問題。與其花時間哭鬧,不如趕緊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是一部分成人在面對問題時採取的“問題解決策略”。這樣好嗎?

當然,對成人來說,只要適合就好!但孩子還處於心智未分化的狀態,他們在面對問題時一定會先採用“情緒解決策略”。事實上這樣的方式更有利於過度到問題解決策略。

如果理性的媽媽不接受孩子的情緒,認爲孩子的情緒反應是不應該的,不對的,軟弱的或者無濟於事的,那孩子的情緒表達就會被壓抑,長時間的情感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孩子就學會了放棄。

但正如我們所說,“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一樣,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爆發。而沒有正確引導的孩子,最終極有可能通過其他不適當的、甚至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挫折和不安。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