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犯錯後,很多家庭都忽略了這個細節!難怪有孩子屢教不改

孩子犯錯後,很多家庭都忽略了這個細節!難怪有孩子屢教不改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記得以前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個孩子將球踢進了鄰居家,打碎了屋裏的金魚缸,當孩子前往道歉後,收到了一盒水果糖。但爸爸領着孩子將水果糖送回去,並且告訴鄰居:“孩子做錯了事情不值得獎勵,如果他下次做的是好事,我會非常樂意讓孩子接受!”

真的有必要這麼認真嗎?大多數家庭估計都沒留意這樣的區別。先讓大家看看家裏老人遇見的一件真實的事情:

家裏的老人是個熱心人,非常喜歡鄰居家聰明伶俐的小男孩。但最近卻對這個小男孩頗有些意見。事情得從三個月前開始說起。

有一天,家裏的門被敲響,打開門原來是鄰居的小男孩,孩子靦腆地說:“奶奶,對不起,我昨天不小心將還未吃完的冰淇淋扔在了你們的門口,現在我來向你道歉的!”老人看了看門口,沒有冰淇淋的痕跡,估計是被打掃衛生的阿姨清理乾淨了。這麼小的事情,連自己都未曾覺察,孩子不說自己還不知道呢。心裏感動於孩子的坦誠,隨即從屋裏拿出了幾塊巧克力,獎勵孩子勇敢承認錯誤。

你以爲故事就這樣完了嗎?沒有!

過了幾天後,門又被敲開了,原來是小男孩因爲折斷了我們家門口的一顆發財樹來道歉,老人心想,孩子應該也不是故意,而且還特意跑來告訴你是他折斷的呢,小孩子嘛,有時候因爲好奇控制不住所以才犯錯,老人又給孩子拿出了幾顆巧克力作爲對孩子承認錯誤的獎勵。

誰知沒過幾天,孩子又來了,這次是因爲用蠟筆塗畫了我們家的防盜門而跑來承認錯誤……

細想孩子的行爲好像也沒什麼不妥,但就是讓人感覺到不是很舒服。

如何制止孩子的行爲?當老人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兒後,我的建議是,不用跟大人說任何事,也不要指責孩子,只要在下次孩子“勇於承認錯誤”時不獎勵孩子任何東西,孩子的破壞行爲會立即停止。

果然,孩子在第四次用球不小心踢破了花盆後來道歉時,老人只是一句“下次小心”而沒有巧克力,小男孩似乎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但正如預想的那樣,再也沒有發生第五次……

孩子犯錯後,很多家庭都忽略了這個細節!難怪有孩子屢教不改

孩子勇敢承認錯誤要獎勵?

看似正確的一句話,從兒童心理的角度來說,卻是錯誤的。由於幼兒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和分析能力。相比起犯錯後承認錯誤,直接做好事的行爲得到獎勵對孩子來說更直白明瞭。幼兒說,猶如巴浦洛夫的小白鼠實驗一樣,當它掌握了一碰觸拉桿後就有食物掉下來的技能後,就會加強了碰觸拉桿的行爲。對小白鼠來說,碰觸拉桿=食物。而對孩子來說,大人對孩子“承認錯誤”的獎勵可能會容易讓孩子產生這樣的錯覺——犯錯誤=巧克力或其他好處,利益的驅動會助長孩子更多犯錯的行爲。

那麼,孩子犯錯後承認錯誤,大人應該以怎麼樣的態度才妥當?

讓孩子知道,“承認錯誤”就如呼吸空氣一樣,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是應該而爲之的行爲,可以對孩子“承認錯誤”這一行爲表示認可,也可以口頭稱讚,但最好避免物質獎勵。大人可以嘗試這樣的語氣:“勇敢承認錯誤、知錯能改是一個好孩子的表現,媽媽相信你下次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育兒生活中,下面這些獎勵行爲也是錯誤的,你還在做嗎?

爲了讓孩子乖乖吃飯,答應飯後看動畫片;

大人出外,跟孩子說如果不哭鬧就獎勵新玩具;

爲了讓孩子將玩具收拾好,答應收拾完後給糖果吃;

孩子哭鬧不上學,哄孩子說放學後去麥當勞或遊樂場;

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好、獲取好成績,答應假期旅遊;

孩子好好寫作業、認真複習,就能得到冰淇淋吃;

每天看書一個小時,獎勵一個ipad或其他;

孩子動手做家務勞動,每次獎勵5塊、10塊……

正如獎勵承認錯誤的弊端那樣,上面的交換行爲會讓孩子誤把獎勵當目的,大人心目中的目的卻成了孩子獲取獎勵的過程,失去了教育的意義。當這樣的獎勵刺激一旦消失,孩子變失去了行動的動力。並且這樣的獎勵行爲存在效用遞減性,一開始對孩子有不錯的效果,但時間長了物質刺激就會慢慢失去吸引力,如想驅動孩子的行爲,大人需要更大的獎勵才能刺激孩子行爲的繼續,否則孩子會討價還價或“罷工”。所以,家長最好還是多點精神鼓勵爲主。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