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說說學話期,“不該管”的那幾個閒事兒

說說學話期,“不該管”的那幾個閒事兒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寶寶咿呀學語開始,寶寶之間的競賽就開始了,誰家的會叫媽媽了,誰家的已經會背唐詩了,誰家的又會唱兒歌了,領先的洋洋得意,落後的着急上火。

說說學話期,“不該管”的那幾個閒事兒

還不同於其他大運動的發展,語言發育確實跟養育者的引導有很大關係,所以麻麻們操着的操不着的心就都出來了。

生怕因爲自己哪裏做得不到位,耽誤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黃金期。

賣力是對的,但是賣錯了方向,可就南轅北轍了。

快來看看學話期,哪些是你不需要管的閒事。

說說學話期,“不該管”的那幾個閒事兒 第2張

說話晚,詞彙量小

拿自家寶寶的語言能力跟同齡孩子相比是人之常情,但是語言發育的差異極大,這比其他發育方面的差異更加突出。

有的孩子語言能力穩步發育,但也有的寶寶詞彙量積累很不均衡。有的寶寶天生比其他孩子更健談,但並不意味着愛說話的孩子比安靜的孩子更聰明或發育更快,甚至不代表他們的詞彙量更豐富。

事實上,安靜的孩子可能知道的詞彙量並不少,只是開口時惜字如金罷了。(這句話要是讓隔壁老李頭看見,CC奶奶收的禮,勢必是要被收回去了,吼吼~)

一般男孩比女孩開始說話的時間晚,但這種差異以及大部分其他差異都會在孩子達到學齡前消失。

理論如此,但是,確實有研究表明,早說話的孩子更自信,爲啥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自家父母身上。

道理講得再明白,媽媽們還是免不了羨慕別人家的寶寶,爲自己不開口的孩子着急。殊不知,這是你這種焦慮的心理,傳染給了孩子,寶寶總是接收到來自媽媽和外界的質疑,也會忍不住自我懷疑,變得不如早說話的孩子那麼有自信。

所以,最正確的做法就是,把上述理論內化到你的內心,在寶寶開口這件事上,不要着急。

時刻提醒自己,“愛說話的孩子並不比安靜的孩子更聰明或發育更快,甚至不代表他們的詞彙量更豐富。”這樣一想是不是就心理平衡了許多。看孩子的眼光是不是也就正常了許多?

說說學話期,“不該管”的那幾個閒事兒 第3張

疊詞不是洪水猛獸

終於盼來了開口說話,寶寶總說疊詞,糾正不過來怎麼辦?

不知道何時開始,疊詞成了洪水猛獸,有的專家義憤填膺的說,不要說疊詞,疊詞不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要教她們正常的詞語,比方說杯子不要說杯杯等等。

很多媽媽們也不管前因後果,對疊詞一刀切,從此疊詞被打入了冷宮、變成了一種陋習,成爲了不好的現象。

每當孩子說出疊詞,都有家長忙不迭的跟在屁股後天糾正,不要說杯杯,這是杯子,來,在跟媽媽說一遍,杯子。

說說學話期,“不該管”的那幾個閒事兒 第4張

語言學的理論百家爭鳴,我們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妨看看相對辯證的觀點。

先說寶寶學話的過程,所有地“說”都是在“聽”之後。

家長跟孩子說話形成刺激,引起寶寶的注意,寶寶模仿大人的話進行反應,最後轉化爲自己的語言。

但是由於寶寶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過於成人、複雜的話語,可能會被寶寶直接忽略,或是即便被注意,但是因爲寶寶的侷限,他也不能理解,更別談學習。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成人在與兒童說話時會採取一種特殊的語言———兒向語言。

特點是句子簡短、詞彙簡單、語調誇張,這種語言足以吸引寶寶的注意,並且也與兒童的認知水平相一致。

同時由於寶寶在語言發展的早期受其發音器官的制約,疊詞簡化語音的策略能滿足兒童的發音需要,所以疊詞就成了成人向兒童輸入的主要語言形式之一。

好吧,如果這一段讓你想起了不堪回首的應試考試時期,可以自動忽略。

翻譯人話就是:學話初期的寶寶們不喜歡成人高大上的語言,只能被萌萌噠的語言所吸引,因爲吸引而願意模仿,從而習得語言。加上萌萌噠的語言適合他們的發音器官的發展狀態,所以疊詞的出現,本身就符合寶寶語言發展的規律。

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疊詞的使用能夠減輕語言的壓力,這對於剛剛習得語言的小孩來說是很有幫助的。比如,說尿尿,父母就知道他想去洗手間了,說糖糖,父母就知道可能他是想吃糖果了。

寶寶不需要運用其他複雜的詞句,便能讓大人們明白他們的想法,這會增加他們學話過程中的自信心。

所以,疊詞就完全敞開了用麼?

別急,接着看。

從語言科學研究來看,0-3歲的言語發展會分爲三個時期,言語發展的準備時期(0-1歲)、單詞句時期(1歲-1歲6個月)和多詞句時期(1歲6個月-3歲)。

在單詞句時期由於受到其認知能力的限制,疊詞使用較多(大多是名詞的疊詞),寶寶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杯杯”的意思也許是我要用杯子喝水。

當兒童在進入多詞句時期的時候,詞彙量就會增多,結構也開始複雜,寶寶的語言能力會迅速發展,這個時期疊詞如果使用過多,會阻礙寶寶語言發展的進程。

再次翻譯成人話就是:疊詞的運用要順應寶寶的發育情況

學話初期,爲了引起寶寶的興趣、幫助他說話可以用,但是一歲半之後(時間不是唯一標準,通常是寶寶可以發雙音詞,也就是說“詞語”之後)是衝破疊詞進入雙語詞的關鍵,此時如果疊詞運用過多會阻礙寶寶的語言發展。

所以,如果寶寶還小就別多管閒事糾正人家萌萌噠疊詞啦。

說說學話期,“不該管”的那幾個閒事兒 第5張

無所適從的沉默期有的心理學家認爲,1~1歲半是理解語言迅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能懂的話大量增加,但說出的語詞還很少,甚至出現一個短暫的“相對沉默期”。

沉默期的時候,寶寶拒絕開口說話,反而要用手勢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意願,甚至把原來一個人的時候發出來的自言自語也停止了。

不少媽媽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懷疑和自我懷疑,這又是咋兒的了?

這個時候,不要急,不妨等一等。

一般到1歲半左右,大部門沉默期的寶寶又會突然開口,而且說話的積極性很高,語詞大量增加,對句子的掌握能力也迅速提高。

這個時期你應該做什麼?

1.豐富生活內容。單調的環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不利,要讓孩子多接觸生活,多接觸社會。

2.不要急於滿足孩子的需求,鼓勵他儘量開口表達並及時給予獎勵,只有這樣纔會使孩子開口說話。

說說學話期,“不該管”的那幾個閒事兒 第6張

口口口口吃 口吃是寶寶在發展過程中常見的一種行爲,2歲半至4歲最多。

具體表現是,原來說話一直很流利,也很清楚,但是到了兩歲多學說話的高峯期之後,有時會出現語音的重複和句子的中斷,說話開始把第一個字重複很多遍。比如吃東西,會說成“吃吃吃吃吃吃東西”。

這是孩子語言發育過程中的一個自然現象,一般稱爲“成長性口吃”。

兩歲之後的孩子,認識的事物已經很多,但掌握的詞彙卻很少、且不牢固。

他們思維迅速發展,說的技能趕不上思維的速度。當她想用語言表達一種思想,但找不到合適的詞藻,或是在想回答一個問題時突然想到更好的表達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口吃。

隨着語言能力的進步,和寶寶的成長髮育,大部分寶寶的口吃現象會減少,終致消失,不必擔心。

這個時候千萬別大驚小怪,狗拿耗子:

1. 最重要的就是以平常心對待。不要訓斥或禁止,如果你緊張了,說話的語氣、語調也會流露出來,孩子受到暗示,也會緊張,口吃可能會加重。可以在一旁邊輕輕地提醒他:寶貝,彆着急,想好再說!多給孩子一份鼓勵。

2.不要取笑寶寶,或是模仿他的口吃,家庭成全不要當場或是跟外人議論他,寶寶也是有自尊心的。

3.鼓勵孩子想好再說、放慢語速,當他拖長音或是重複時,耐心聽他講完,過一會再讓他說一遍,有了每一次的經驗,第二次再講同一句話,就會好得多。

比如CC又着急又興奮的指着大樹跟我說:媽媽,我我我我我我看到一個、一個小燕子。我也會非常興奮的迴應她:“哇,是在這顆大樹上麼?快告訴媽媽CC在大樹上看到了什麼?”她就會流利的重複“我看到一個小燕子。”

4.切記不要打斷或幫他表達,這樣會影響孩子獨立思維能力。
說說學話期,“不該管”的那幾個閒事兒 第7張

C媽說

本文洋洋灑灑幾千字,總結成三個字就是“平常心”。(好想吐血,所以說,我辛辛苦苦的到底是在幹啥?)

用你的“平常心”看待孩子發育過程中的“不正常”,孩子終不會辜負你的信任。相反,總是帶着一顆焦慮的心,正常的孩子也許都會被影響到不正常。

只要是體格健全的孩子,在正常的生活環境中成長,都能學會語言,媽媽們靜待花開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