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改變你

你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改變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改變你

卡拉老師說:“應該讓我們的養育過程和教育工作能變得快樂、平和,而不是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變成一種控制,過度地去控制我們的孩子。”

01

在中國,父母與孩子生活在兩個平行的世界

在中國,我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我觀察到中國的家長總是會去忽略他們的孩子,雖然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也時有發生,但是在中國我卻更容易看到。

有一次,我看到幾個家長站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孩子在旁邊不斷地拉着媽媽的衣服,就好像是在說:“hello!媽媽,我在這裏啊!”但是媽媽卻只顧着跟其他人一直不停地聊天,好像孩子根本就不存在一樣。孩子依舊不斷地拉着媽媽的衣服,突然間,媽媽停止了聊天,對孩子大吼一聲:“停下來!不要再扯了!”

可能我地描述有些誇張,但是,我感覺到這個孩子需要做很多的事情才能得到媽媽的關注。

如果我們的老公或老婆總是去忽略我們的感受,結果會怎樣呢?你應該會覺得很傷心,或者很憤怒。

我覺得,現在很多的家長最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無法平靜的育兒。而無法平靜育兒的原因,是因爲父母跟孩子之間沒有連接,所以孩子就會不斷的升級他們的行爲,然後爸爸媽媽可能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最後父母們就會變得很有情緒。

你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改變你 第2張

02

我們爲什麼需要孩子?

我們爲什麼需要孩子呢?他們花錢、花時間,而且還很麻煩……那是因爲,你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改變你的。你可能認爲,今天你來聽講座是爲了去改變孩子。告訴你,你的這個想法絕對是幻想。

知道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能接納“我們的孩子是來改變我們的”,那你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會變得輕鬆很多!

我給大家播放一段中國的《超級育兒師》視頻:

(視頻時長12分鐘,建議在Wifi下觀看)

在這視頻中誰要去改變呢?是父母?姥姥?還是孩子?讓我們回顧一下,在這個影片裏面,姥姥做得最多的是什麼?

可以看到,姥姥經常是從後背抱着孩子,卻很少跟孩子對話,沒有真正的互動或者連接,就好像是有距離感一樣。爲什麼姥姥會有這樣的距離感呢?她自己有一些什麼樣的想法呢?

觀衆:可能是恐懼。

卡拉:但是這個孩子只有六歲,是如此的弱小,爲什麼姥姥會對孩子產生恐懼的感受呢?而她恐懼的原因又是什麼?

觀衆:可能姥姥不是害怕孩子,而是害怕其他人。

卡拉:是的,或許她是害怕其他人。所以她身上所攜帶的一些恐懼信息是來自過去的,她的這些想法、這些感受也是來自於過去的,過去她所經歷的一切成爲了她自己。而孩子則是來自於未來,來自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當孩子挑戰姥姥的時候,過去和未來就來到了現在。

面對孩子,我們的過去和我們的未來就在我們自身得以體現。我們的養育方式,其實可以更好的協調過去和未來的交互呈現。

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姥姥,來思考一下她的想法和感受分別是什麼?

觀衆:可能她會覺得很無助!

卡拉:爲什麼她會有這種無力感呢?她那麼強大,是一個成人,卻對6歲多弱小的孩子感到無力呢?

觀衆:她認爲孩子不是一個好孩子,對此她也覺得自己束手無策,充滿了無力感。

卡拉:可能是這樣的。還有其他情況嗎?

觀衆: 可能她會覺得很丟臉吧。

卡拉:羞愧什麼呢?

觀衆:一方面,她覺得可能是孩子的問題,另一方面她可能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卡拉:所以,她也是很困惑的。她可能在想,到底是孩子的問題呢?還是自己的問題呢?她把屬於自己問題的部分全都藏匿起來,所以她擔心的是她自己。因爲她想要被別人看到“我是一個很好的人”。但是她真的相信自己是一個好人嗎?還是她相信別人對她的評價?

觀衆:相信別人對她的評價。

卡拉:是的,她相信別人對她的評價。可能她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好人。

因爲我們常常會說“我是一個很好的家長,我爲我的孩子做了那麼多好的事情。如果其他人也覺得孩子表現很好的話,那我一定是很好的!”如此這樣,要找尋自己是不是好人,就只能把目光聚集在其他人是如何看待你的這件事情上了,因爲你不確定自己到底是誰!

你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改變你 第3張

03

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是誰

在生活的道路上,你不斷地前行着,途中遇到一個人,他對你說:“嘿!夥計!你看起來對自己不夠尊重,也不是很自信,你是時候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了!你應該這樣做……你應該那樣做……”

也許會有一部分人對你說:你應該這樣做;也會有一部分聲音告訴你:應該那樣去做;然後,又有一個聲音跳出來,告訴你:聽我的纔是正確的!……於是,你就開始茫然了,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做?不知道正確的答案到底是什麼。

你可能會去參加一個工作坊,試一下工作坊教給你的方法。你會說:“啊!那個導師告訴我要給孩子兩個選擇!”然後就嘗試給孩子兩個選擇。

但是,直到有一天,孩子發展了他自己,他已經有第三、第四、第五種解決方案的時候,你只給孩子兩種選擇的方式就不再湊效了。你會說:“哦!老天啊!我該怎麼辦啊?”然後你又急急忙忙地去上另外一個工作坊或者去尋找另外一種解決方案。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很清晰地知道“我自己的想法是什麼!”我們必須知道我是誰,需要去認識自己的感受是什麼,才能跟其他人有更多的連接。

04

轉移注意力其實是逃避或者否認我們的情緒

卡拉:爸爸回來以後發生了什麼呢?父親又是如何控制孩子的憤怒?

觀衆:父親通過下棋和和孩子玩遊戲,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卡拉:對!可能我們常用的一招就是轉移注意力。這個爸爸看起來好像是成功地控制住了孩子的情緒,但是面對情緒,轉移注意力是不是很好的方法?

在1960年左右的時候,我是一個嬉皮士,我會參加很多的工作坊去發泄自己的情緒,會連續幾個小時的尖叫和哭泣。我期望用這種方式來撫平我的情緒。這是一段很有趣的經歷。

有些方式的確可以幫助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意識和有覺察,我們也必須找到一些方式方法來幫助它。我們不能去否認情緒,也不必去壓抑它的存在。

而且情緒是不是一定要發泄出來呢?有沒有其他可以跟我們情緒一起工作的方式呢?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可能很多人會說,爸爸還是很平靜的,所以,孩子也很平靜,因爲孩子反應了爸爸的平靜,所以也變得平靜了。

我們再來看看爸爸還做了些什麼呢?

首先,爸爸給了孩子一個很直接的關注,爸爸看着孩子的眼睛,跟孩子有眼神的交流和目光的接觸。不僅有目光的接觸,爸爸還跟孩子交談,跟孩子對話。可是再來對比媽媽和姥姥,她們的生活好像非常的忙碌,媽媽和姥姥一直忙碌着在做其他的事情,很少會關注到孩子。

你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改變你 第4張

05

0-6歲的孩子用身體反射外在的一切

在兒童發展的0-6歲階段,孩子會去反射出任何他們能夠感受到的東西。他們是通過模仿和這種反射去學習的,但是他們卻是用身體來去表達(而不是語言)。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不是一個心理學家,他們的智力發育也沒到到那個水平。他們最先發育的是他們的身體,然後他們開始學習如何讓他們的眼睛和手連接在一起,之後學習如何站立,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通過模仿習得的。

0-6歲的孩子還有一種學習方式就是環境的反射。

所有外部環境中的一切都可以通過孩子的身體反射出來。所以,當這個姥姥是在感受着恐懼的時候,就算這個姥姥並沒有把這個恐懼表達出來,孩子依然能夠感受到姥姥的這種情緒。或者當姥姥是憤怒的,即使姥姥什麼都不做,孩子也能感受到她內心的這種憤怒。

姥姥經常使用威脅對待孩子,視頻中姥姥對孩子說:“如果你跑出去的話,就會有人來抓你了。”姥姥經常告訴孩子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會有恐怖的事情降臨,而孩子呢?孩子就會威脅回去(孩子也會去威脅姥姥)。孩子對姥姥思維和行爲方式的模仿,身體的反應或者說反射就是孩子拿着剪刀對着姥姥。所以我們說,孩子會反射成人的行爲。孩子會把成人內心深處潛意識層面的東西反射出來,但是孩子的表達方式卻是不一樣的,他們通過身體去表達而非語言。

在中國,因爲一些歷史的原因或者其它的種種原因,人們會有很多的恐慌和焦慮,所以這個姥姥也是非常的焦慮,而這個焦慮就會慢慢的在身體裏面被壓抑沉澱下來。

我的媽媽,是二戰後爲了躲避俄軍的追殺從德國逃離,她有戰爭創傷後遺症。我可以告訴大家,她是怎麼生活的:

有一天,我跟我媽媽一起開車去學校接女兒回家。在開車的途中,我媽媽非常緊張地對我說:“你聽到你的發動機有一些響聲嗎?我覺得你的發動機肯定有問題!我們需要把車子停下來,我剛剛聽到了一些敲打的聲音。”然後她就會說,這裏的交通實在是太糟糕了,如果我們的車動不了,我們就會陷在這裏哪兒都去不了,然後我們就無法到達學校準時接到你的女兒,然後你的女兒應爲沒人來接她就會一個人站在那裏,肯定會很危險的!可能會有人把她接走,她也不知道能夠在哪裏找到你......

我的母親覺得處處都是危險,她總是不斷地去擔心。比如,鄰居們是怎麼看待我們的?我是不是挺好的?我的穿着得體嗎?孩子們都還好嗎?這個還可以嗎?那個還可以嗎?總是不斷地,不斷地恐懼、不斷地焦慮。那麼孩子們就會反射這些恐懼和焦慮,可能會有一些表現,譬如有入睡困難、沒有辦法安靜下來等等,因爲孩子反射的是你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

你們看我,好像很強壯,好像什麼都不怕,我可以去處理任何的事情,我非常的好,不像我的媽媽,因爲我的媽媽總是會焦慮所有的事情,但我卻是無所謂的。但是,對於我的孩子,你們覺得他們會怎麼樣呢?是的,她們也有焦慮。

你們會奇怪,爲什麼她們也會焦慮,他們不應該焦慮纔對啊?當我看到我的孩子也有焦慮的時候,我在心裏計劃着,我一定要去修正我可憐的孩子們,我一定要去讀很多的書,我一定要把他們都改好。大家看到沒有?我所表達的是什麼?是的,實際上我所表達的是我自己的焦慮。

我把自己的恐懼和焦慮都統統放在一個盒子裏面,假裝一切太平。直到我有了孩子,孩子來到我的生命中,我看着她,發現她身上有我的影子。我就開始注意觀察她的行爲。

我希望有一個完美的孩子,因爲我是一個心理學家啊!我需要一個完美的孩子,但是她一點也不完美。她看起來很害羞,我對自己說“oh!天哪!她很害羞!她怎麼可以害羞?!” 於是我不斷的把她往前推,我告訴她,不要害羞,不要再害羞了,一切都很安全。然後會發生什麼呢?孩子當然是越來越害羞了。

當你想修正你的孩子的時候,他們的情況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或者即使現在沒有變的更糟糕,也會在青春期的時候變得更糟糕。當你說,我的孩子就是有這個問題,我一定要去決絕它。

那麼孩子的感受是什麼呢?孩子的內心又是怎麼想的呢?孩子會認爲:“我是一個問題,我需要被解決。”事實上,這一點也不好笑,這是一個悲劇,一個深刻的悲劇。

我的媽媽由於二戰後逃離德國,那麼她是有這種生存的焦慮的——“我必須活下來,我一定要生存下來!”然後她就把她的這種焦慮傳遞到我的身上,我的媽媽總是不斷地告訴我:“你一定要學習的很好!你一定要很成功!你一定要在這個危險的世界裏生存下來!”不斷地強迫我必須這樣必須那樣,那麼她就是給我打了一針叫“焦慮”。但是我的行爲表達方式卻跟我的媽媽有所不同,因爲我真的很不喜歡她,誰會想要被這樣一直強迫、強迫、強迫呢?

那麼,我對待母親的態度就是欺騙,撒謊,在我能夠離開她的時候就選擇馬上離開她。然後找到一個自由的大學,可以放鬆下來,離她越遠越好。但是,那一針“焦慮”卻一直深藏在我的身體裏面。可能上大學的那會兒是藏起來的,因爲大學生活還是挺好的,沒有人強迫我,我喝酒,放棄那些難修的學科而只挑簡單的學科學習,然後我就不能夠去感受到那個焦慮。

然後,我的孩子就來了,一切又回到原點,重新開始。

可能,這種情況不是發生你的身上,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0到6歲,孩子是會反射我們所有的東西的,孩子也會反射幼兒園裏的老師對他們的一些行爲,而且孩子也會去反射那些他們看過的電視。因爲孩子必須得那麼做!因爲他們就是藉此來發展他們自己的。所以你必須去思考和理解,我的孩子反射的是我的什麼呢?

如果孩子去芭學園上學,老師們穿着這些粉紅色的圍裙,傳遞着平靜和溫柔的力量,老師們非常的平和,唱着歌曲,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孩子們也會反射老師們的平和,從中獲得成長的力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