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寶寶不肯分享自己的玩具,是在尋求歸屬感

寶寶不肯分享自己的玩具,是在尋求歸屬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其著作 《孩子:挑戰》中說到:孩子是社會的產物,TA最強烈地心理動機就是希望有歸屬感。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於TA有沒有歸屬感,這是TA的基本需求。TA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爲了獲得自己的定位。


常理來看,我們都知道對寶寶來說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但從這位心理學家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歸屬感是寶寶安全感的基礎,並且從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就開始不斷的確認。

他們在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是誰,需要從照顧自己的人們身上去學習,並且極爲依戀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寶寶可以不斷驗證他的歸屬感。

就好像咱們成年人,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第一天上班,誰都不認識,此時此刻老員工帶着你,瞭解了公司環境,認識了周圍同事,告訴你要做什麼,並告訴你“有什麼問題,隨時找我”。

像一個靠山一樣,瞬間就讓人充滿了歸屬感、安全感。反之,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人理你,你也不知道要幹什麼,就會極度不安。

寶寶不肯分享自己的玩具,是在尋求歸屬感

其實好多我們非常熟悉的行爲都是寶寶在獲取屬於他歸屬感:

1、哭鬧。

提到哭鬧是讓每位爸媽都心疼又頭疼的事兒,我們知道這是寶寶在需要幫助時發出的信號,但有些時候不管我們怎麼哄,也吃飽了、也換了新的尿不溼、家裏也不冷不熱,寶寶還是哭鬧不止時,真有種抓狂的感覺

其實這種情況就是寶寶在尋求迴應、尋求歸屬感。他們需要媽媽的迴應來確認自己的存在,而寶媽們只要多花些耐心,慢慢寶寶建立起這種歸屬感後情況就會好很多。

2、粘媽媽。

一些寶寶非同尋常的喜歡粘着媽媽,只要媽媽有事要出門,她就會哭鬧,不管用什麼他喜歡的玩具哄都不行。

有些寶媽們要上班沒辦法,就只好在寶寶不注意時偷偷的溜出家門,但這樣的結果是,下一次寶寶會更加的難以勸導。

因爲偷偷溜走的媽媽會讓他覺得自己是被拋棄了,所以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離開時認真的和寶寶告別,並告訴他多久以後媽媽就會回來,遵守承諾。

漸漸地寶寶知道自己不會被孤立,體驗到歸屬感時這種情況就會有所緩解。

3、佔有慾強。

這是小寶寶們的普遍的共有的特徵。他們認爲自己的玩具、家人是不能是別人的,有時家裏來了其他寶寶,如果媽媽過去抱抱他們,寶寶就會非常難過、發脾氣;

還有時,寶寶的玩伴來家裏玩,寶寶堅決不讓他玩自己最心愛的玩具等等。這一系列表現都說明着寶寶在獲取着他的歸屬感。

家長抱別人的孩子,爲什麼寶寶會生氣,其實呢,就是吃醋了。

你想啊,男朋友把你的東西轉手送給了別的女孩子,你會不會生氣,還當着你的面,調戲人家,是不是欠揍。此時此刻,是不是應該吵一架!

所以,一樣的,你對別的女孩子表現出曖昧以後,起碼也要關注一下自己的女朋友,抱完別人家的孩子以後,順手也關心一下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即使不開心,也會好很多,不至於大哭大鬧。

同樣在勸服寶寶讓出心愛玩具時給一個很短的、寶寶可以明確理解的時限,這些都是有助於寶寶在其中獲得成長的。

除了這些寶寶對我們表現出的需求外,我們還可以創造一些幫助寶寶獲取歸屬感的情境,例如對於大一些的寶寶,我們還可以通過徵詢寶寶的意見來幫助寶寶建立歸屬感。

可以在去超市前問寶寶覺得家裏需要什麼,徵詢寶寶意見並不是對寶寶所有的要求都滿足。

對於要求可以合理的滿足、不合理的拒絕,並且把拒絕的理由告訴寶寶,哪怕寶寶被拒絕了,也可以讓寶寶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家庭的歸屬感。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們總結一下這些表現的共同點就是寶寶都在無時無刻不渴望着與媽媽爸爸建立連接。

這些各式各樣的連接幫助寶寶獲得積極的信息,幫助寶寶認識到自己擁有爸媽的愛、自己不是孤單的,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可以放鬆、可以被滿足,漸漸地他也就會成爲一個有力量、有歸屬感的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