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被寵壞不是家長給得太多,而是感恩的機會給得太少

孩子被寵壞不是家長給得太多,而是感恩的機會給得太少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母親的溺愛讓孩子有“富貴病”

我們一家過着舒適安穩的生活——住在一個生活便利、各種配套設施齊全的社區,經常帶孩子去玩去看電影。

我很慶幸我們現在什麼都不缺,不必再爲生活掙扎。但有時聽到8歲的兒子說的一些話,我就會擔心他不懂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就像玩具壞了的時候,他經常會說:“我們再買一個新的不就行了嗎!”

還有幾次我問他想不想畫一幅畫寄去給我們助養的印度孩子,他說:“不要,是你說要助養他的,你自己畫不行嗎?”

其實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但他確實是被寵壞了。我承認是我讓他的生活過得太輕鬆舒服了。

09年經濟不景氣,我丈夫失業了,我們被迫賣掉房子。

後來我們非常努力工作,終於讓一切回到正軌,而且生活比原來的要好得多。但也許是因爲那幾年的生活太拮据,所以有條件以後我們就過度補償家人。

我們家困難的時候,兒子還很小,所以他根本不記得我們當時是怎樣掙扎過生活。

而現在我看到兒子有“富貴病”的跡象,並覺得什麼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我要及時糾正他。

兒子的工作熱情激勵大人們

前陣子有位朋友發動大家做些善事來紀念已故的親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所以我和兒子報了名,到納什維爾救援機構,爲收容所裏的流浪者準備早餐。

那天天還沒亮我們就起牀了,到了收容所的廚房,戴上圍裙、髮網和手套。廚房負責人歡迎了我們,並跟據我們的年齡給我們安排合適的工作。

孩子被寵壞不是家長給得太多,而是感恩的機會給得太少

這是一個設施很完善的工業廚房,大家都很忙碌,但我們還是跟這裏的員工聊了起來,在交談中我瞭解到原來他們大多數是收容所再就業計劃的參與者。

開始工作了,兒子領到自己的任務。對於8歲的孩子來講,有自己的工作是件意義非凡的事。

他很享受將一袋袋豆子倒進大箱子裏;熱衷於用各種方法往保溫盤裏放盡可能多的披薩;也喜歡幫忙往餐廳的糖罐添砂糖。收拾餐具方面,他也了不少忙,我們都被他一大早的工作熱情所鼓舞。

接着,他們給他找了一個箱子,讓他站在上面,這樣他就可以方便地分配酸奶。當早餐盤傳到他面前時,他要把往裏面放一瓶酸奶,然後把托盤傳給下一個人。

孩子被寵壞不是家長給得太多,而是感恩的機會給得太少 第2張

他們通常要準備500份早餐,所以傳托盤的速度要非常快,但兒子還是很好地跟上了。

工作期間他會問我:“我們的工作做完了嗎?”我會微笑着說還沒有,然後他就乖乖繼續工作。

就這樣送走一個又一個的托盤,2個半小時後,我們終於裝完了所有的早餐,完成我們的工作。

孩子被寵壞不是家長給得太多,而是感恩的機會給得太少 第3張

服務他人讓孩子有前所未有的感悟

那天,我們從許多事情上領悟到要辛勤工作和關愛他人的道理。還有很多對於大人來講沒什麼,但對一個8歲的孩子來講卻是前所未有的感悟:

1食物不是想有就有

酸奶分完後,餐廳的員工就給兒子蘋果和橙子代替酸奶。水果也分完了,他們又讓他分麪包。他們有什麼就給什麼,一樣東西沒有了,就真的沒有了,只能用其他東西代替。

孩子被寵壞不是家長給得太多,而是感恩的機會給得太少 第4張

2不是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從擺滿食物和零食的櫃子裏挑自己喜歡的。收容所提供什麼,流浪者就吃什麼,而且分發食物的量也是有規定的,要保證每個人都有得吃。

3不是所有人都過着一樣好的生活

收容所的工作人員帶我們去廚房的時候,我們經過幾間房間,那些參與再就業計劃的人就住在這些房間裏。所以不是每一個人生來都有一樣的條件,住在一樣的房子裏,一樣有一屋子的玩具。

4要有服務他人的心

要服務好500個人,工作量真的很大。看着兒子爲了服務好流浪者而努力工作,努力跟上其他人的節奏,我感到非常驕傲。以前他習慣被別人服務,而現在他成爲提供服務的人,對他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5心懷感恩

當所有人都領到食物後,廚房的員工就圍成一圈,開始祈禱。在坐下一起用餐之前,每個人都要分享一件自己感恩的事,那個場面實在讓人感動。

孩子被寵壞不是家長給得太多,而是感恩的機會給得太少 第5張

在派餐時,有些人會對我說“謝謝”,我會刻意擡起頭跟他們有眼神接觸,然後微笑着跟他們說“不客氣”。但每次這樣做,我的心都會有點酸。

因爲我看到一張張滄桑的臉因爲一頓飯而感謝我,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依然有感恩的心,讓我認識到我所煩惱的事真的微不足道。

我不知道他們爲什麼會落到這樣的地步。改變生活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們選擇來這裏,爲了尋求希望,尋找更好的出路,所以這裏有非常大的意義。

同情心要從小培養

那天我的心態有很大的變化,而我兒子的看法跟我的有所不同。

回家的路上,我問他對今天和我們一起工作的人有什麼看法。他回答說:“爲什麼這樣問?他們不就是普通人而已嗎?”

這就是小孩的奇妙之處。讓孩子學會有同情心和樂於助人的最佳時機,就是在他們依然純真、未受社會觀念影響的時候。

現在我們每週去一次收容所做義工,那是我們母子倆特別的相處時間。

我們的生活過得舒適自在不是我們的錯,但我建議家長多讓孩子去幫助有需要的人,給他們(以及你自己)一個真正能認識生活、感恩生活的機會。

(作者:Audra Rogers,翻譯:Carol,編輯:君Boss)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