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被寵壞的7大表現,看看你家娃是不是?

孩子被寵壞的7大表現,看看你家娃是不是?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經常對家人和外人發脾氣

每個孩子都有點以自我爲中心,這也是人的天性,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孩子經常因爲一點事不順心順意就亂髮脾氣,無論是自己家裏,還是在別人家裏,或者是在公共場合,那這就是一種被寵壞的表現。這樣的孩子,父母應該經常是在他哭鬧或者發脾氣的時候做出妥協的行爲,慢慢縱慣出了他愛發脾氣的習慣。

2、總是不會滿足,欲求太多

有很多孩子看到別人有什麼玩具、衣服也想要。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家長不講原則,什麼都去滿足孩子的話,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爲自己的一切要求都是正當、合理,應該被滿足的,慢慢就會養成刁蠻、任性、揮霍浪費的生活習慣。

所以,作爲家長,要有選擇、有原則地去滿足孩子的需求,教導孩子適當的時候要節制自己的慾望。

3、做事總是跟父母談條件

在家庭親子生活中,也會有一些父母和孩子之間互相談條件的現象,例如:你好好寫作業我就帶你去遊樂園;我掃地就給我買一根棒棒糖。很多聰明的孩子會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好處,但是如果他用不屬於他的東西去跟父母談條件的話,就有問題了,比如“不帶我去動物園的話我就把你電腦用積木砸爛”。

在中國,比較理想的家庭模式是權威型親子關係,即父母作爲孩子的監護人,應該是一個權威的角色,一旦下達了什麼命令或者要求,孩子應該遵守和完成。如果父母非要跟孩子做朋友,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反覆請求他,好說歹說他才願意做的話,那也是一種孩子已經被寵壞的表現。

4、從語言上暴露出對父母的控制

如果孩子想讓家人幫忙做什麼事的時候,說的話不是“我想……”“能不能……”“請……”“可以不可以……”,而是“你不要……”“快給我……”,而且不會叫人,總是一種命令蠻橫的語氣,如果你不依他,他輕則賭氣,重則搞破壞。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出生起就是家庭的中心,總是試圖用控制來證明自己的位置,不關心別人的狀況和需求。被溺愛的孩子,總是想要所有人都聽他的。如果你不按他的想法來做,那麼他就會不高興,甚至大發脾氣。

5、不想跟別人分享任何東西

如果寶寶不想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無論是跟爸爸媽媽還是跟小夥伴,比如吃東西總是吃獨食,不許別的小朋友碰他的玩具。那麼,你的寶寶一定被寵壞了。其實,人都是自私,是具有獨佔性的,每個人都是在慢慢學習分享,讓自己的品質和習慣更加適應社會的要求。

學會分享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一旦孩子年齡超過4歲,他就應該慢慢學會與朋友和兄弟姐妹分享玩具、零食等。如果一個比較大的孩子,還不懂得與人分享、合作的話,也是一種被寵壞的表現。

6、經常不迴應父母的要求

如果你跟他說話的時候,他一直在看電視,他假裝沒聽見,或者直接對你視若無睹,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你也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已經被寵壞了。

當孩子被寵壞後,父母們說什麼他們就容易當成是耳邊風,反正父母也不會責罰於他們,愛聽不聽。最後家長忍無可忍,對孩子進行管制。

其實,父母們只需從小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溺愛少一點,也就不可能會出現這樣子的情況了。

7、不但不願意幫忙,做事需要賄賂

自己的事要自己完成。誠然,沒有小孩喜歡收拾,但是一旦過了幼兒期,他應該願意幫助父母做些小的鎖事,如整理他的玩具或者鞋子,或者自己幫助父母做一些小家務等。

如果小朋友已經能做一些事情了,但還是不做的話或者做了帶着很大的委屈和不情願去做,又或者需要家長拿出什麼物質的東西來賄賂他,他才肯做一些事,那這就是不良的習慣,是被寵壞的表現。

孩子被寵壞的7大表現,看看你家娃是不是?

孩子是怎樣被我們寵壞的?

要什麼給什麼

家長屈從於孩子,有求必應,百依百順,沒有原則,沒有要求。如果家長不對孩子的物質和精神給予適當限制,他想要什麼想幹什麼都會被滿足,那麼,時間長了他的慾望也會被無限放大,這種心理需求會一直延續到成年後。

替他收拾他弄亂的一切

包辦孩子的一切,過度照顧,本來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應該做的也不讓孩子做。我國兒童做家務的年齡遠遠高於國外孩子。一個從小不會收拾自己弄亂的玩具的孩子,長大後的規則意識也很淺薄。如果父母把自己當成老媽子一樣伺候孩子,那孩子在內心深處,很難體諒你的不容易。

怕孩子吃苦,從不訓練他的獨立

給孩子提供的物質生活過分優越,甚至超過了家庭正常的經濟能力。孩子的消費觀應該跟家庭的經濟條件是成正比的。很多溺愛孩子的家長也從不給孩子接觸困難和艱苦環境的機會,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

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當孩子講出罵人的話,家長還當笑話聽;當孩子犯了明顯的錯誤,家長總是爲他辯解,站在他的一方。時間長了,孩子會對對錯的範圍模糊化,也會認爲自己無論做了什麼錯事,總有人爲自己的行爲“買單”,待某日他牴觸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時,還在懵懂無知,期待父母的解救。

當他的搖錢樹

大多數孩子不明白金錢來之不易,只是覺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父母都會買,父母就是自己的搖錢樹,哭一哭,鬧一鬧,樹上就會掉下錢來。我們不期望每個孩子從小都有很強的理財能力,但是,最起碼要知道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

在孩子面前搖擺不定,毫無權威可言

很多家長是在很用心地教育孩子的,還給孩子立下很多行爲、習慣規矩,但是當孩子破壞規矩的時候,又總是“說一套做一套”,隨意破壞自己立下的規矩,任意收回自己說過的話。時間長了,孩子認爲一切規矩都是有縫隙可鑽的,家長的心是軟的,是可以隨便欺負,這時家長的權威蕩然無存,也不會得到孩子的尊重。

以上這些親子教養方法和習慣,請家長們引以爲戒。作爲家長,我們應該進行反思:我們給予了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和影響,孩子到底缺少什麼?我們只能陪伴孩子短短几十年,當我們死後,唯一能夠陪伴他們的,就是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這些: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爲前提的自由;

爲別人着想的善良!

沒錯,壞脾氣的小孩都是父母一手養出來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