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哭時,千萬別再說這句話傷他了

孩子哭時,千萬別再說這句話傷他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兒通常都會跑來找我,然後眼裏含着淚嘴裏唸叨“不要緊”、“沒事兒”(最嚴重的一次是我家姑娘的手被抓破了)。

很迷惑之前她磕到碰到時的做法是不是不對,不知道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跟我家姑娘講。

目前的做法是:跟她說,姐姐弄疼你了,你要跟姐姐講,讓姐姐下次注意些。不知道這樣的教育對孩子好不好,會不會讓她變成忍氣吞聲的包子脾氣。

孩子哭時,千萬別再說這句話傷他了

這是我曾經在個人微信上回答過的一個提問。

這一問題其實困擾了我自己很久,這個案例極具普遍性不是嗎?於是決定今天一定要寫這篇文章,不吐不快。

孩子小時候,跑跑跳跳的難免磕碰,或者病了哪裏不舒服,或者打針疼了,哭哭是正常的。可是我們總喜歡說:

“沒事沒事,不疼不疼。”

無效,還哭,那下一句是——

“你是男子漢,你是最棒的!男子漢不能當熊包哦。”

還沒用,到底要怎樣纔不哭?

“別哭了,再哭媽媽就走了!”

這就是很多媽媽會說的話。

慢慢的,孩子磕碰到了明明很疼,卻眼裏含着淚大喊:“不疼!”“沒事!”,好像自己犯了錯,和開頭那位小女孩一模一樣。

孩子哭時,千萬別再說這句話傷他了 第2張

後來看到一篇外國媽媽寫的文章,她的孩子很小就患上了哮喘,她教孩子用一種比喻去表達不舒服,以便發病時,她可以及時判斷嚴重程度。

比如,當孩子覺得有一頭大象踩在胸口上,她知道這是一級警戒該送孩子去醫院了。而其他的表達,她就知道孩子的症狀沒那麼嚴重。

而看看我們自己在幹嘛?

不但沒有教寶寶怎麼表達痛,而且暗示他們:你的疼是不對的,雖然我們並沒有直接這麼說。

但是疼痛發生時,多少媽媽正站在孩子情緒的對立面,告訴他們不疼,你不應該疼。

孩子哭時,千萬別再說這句話傷他了 第3張

我就認識一位在這樣暗示下長大的孩子。

剛工作時有位同事,上班時突然暈倒,給我們一衆人都嚇得不輕。過一會她甦醒過來,我們問她哪裏不舒服,她只是捂着肚子虛弱的說:“沒事沒事……”

我們叫來了120,送到醫院才知道,姑娘有婦科囊腫,醫生說:這種病不嚴重,只是疼起來比痛經疼百倍,有點像生孩子的宮縮!

姑娘在辦公室裏忍了幾小時,忍到暈倒我們才知道!

住院以後,她媽媽趕過來看她,跟我們說:“我女兒從小我就教她堅強,哪裏不舒服她也不和我說,都堅持上學。”

當時並沒有覺得什麼不對,可現在想想,如果沒有同事在身邊,姑娘又不會主動求助,她會不會有危險?壓抑自己的病痛不表達就是對的嗎?

當孩子疼了、哭了,我們當然知道他很疼很難受,我們去安慰他,去迴應他,當然是必須的。可是脫口而出的安慰的話“沒事、不疼、不哭”,卻是錯的。

正確的做法是:

你立即跑過去確認寶寶是否傷到了。

如果沒有嚴重的外傷,你只需要輕輕的擁抱他,說:“媽媽看到你摔疼了,媽媽能感受到你的疼痛,你想哭就哭一會吧。”

當我這樣嘗試了幾次之後,孩子會趴在我肩上繼續哭一會,很快他就會關注別的事去了。

這樣做,往往哭鬧的時間比以前短的多。

這種做法在心理學上就叫做“共情”。關鍵點是——把發生的事實轉變爲孩子的心理感受,情感需求。

但同時,我們不做任何評價,不評價他摔倒或磕碰的對錯,讓他感受到媽媽是“跟我站在一起的”。

孩子哭時,千萬別再說這句話傷他了 第4張

回到開頭的案例,我們第一步先共情,最重要的是你與孩子的溝通;第二步再想解決的辦法,還不到2歲的孩子沒輕沒重的摩擦多了去了,並不一定是哪個孩子的錯、哪個孩子的故意,而是他們根本控制不好力度。

跟對方的家長溝通一下讓對方的孩子注意力度,下次一起玩時家長在場,摩擦發生後及時疏導寶寶的情緒,明天照樣happy的一起玩耍。

孩子哭時,千萬別再說這句話傷他了 第5張

關於“共情”的力量,我聽過一個很美的故事。

一位老人坐在公園的椅子上嗚咽,他剛剛失去了老伴兒。

男孩看到此情,跑過去看個究竟,他爬到老人的腿上,靜靜地坐在那裏。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老人一下子就覺得好了很多,情緒也穩定下來。

後來,男孩的媽媽問他對老人說了些什麼,男孩答到:“我什麼都沒說,只是幫他哭泣。”

各位媽媽,你願意幫孩子“哭”嗎?

C媽說

CC也曾有一段時間,只要被磕到,(在不是特別嚴重的情況下,在她可以忍受的疼痛範圍內)她都會捂着痛處堅定地跟我解釋“不疼!沒事兒!”。

看的我一陣心疼,因爲那語氣,真的是如同做錯事般的“解釋”,抑或是強裝鎮定的自我安慰。

我抱着她說,CC可以疼的,可以哭的。

想來,我們總是盼着孩子堅強,真的看到她們強裝堅強了,我們又不忍心看到他們如此“懂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