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的專注力,是被培養出來的嗎?

孩子的專注力,是被培養出來的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樣東西,他總是能玩出花樣,比如滑滑梯,他嘗試坐着滑,趴着滑,倒着滑;積木也能嘗試各種玩法:能把木質的圓柱積木搭得比自己還高,然後一邊從9到1倒着數,一邊說點火發射,開心地推倒積木……

“這種專注的品質特別好,孩子將來在學習中也會很受益的!”老師說。

作爲媽媽,我當然很開心。確實,對兒子的專注力,我和老公一直是比較重視的。我們知道,無論對學習還是創造力的激發,專注力都是非常關鍵的。孩子的專注力其實不是被培養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只是發現並配合而已。然後,他的專注力就如同雨後春筍般不斷地茁壯起來了。

記得兒子兩三個月的時候,對自己的小手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停地放到嘴裏品嚐,一邊吃一邊還發出很愉悅的響聲。他的指甲經常劃破臉部嬌嫩的皮膚,有一次,還在鼻翼摳下了一大塊皮。鄰居的阿姨建議我們給他戴上小手套,或者是把手捆到袖子中。

但是,我觀察兒子吃拳頭時那陶醉滿足的樣子,怎麼都不忍心這麼做。對這個不會爬不會走的小人兒來講,這是他好大的樂趣呢,應該讓他得到滿足呀!於是,我只是給兒子勤剪指甲。

現在想來,我特別慶幸沒有把兒子的小手包起來,這是他最早探索世界的開始。同時,也是他在感受持續地體驗一件事情的感覺

後來,兒子又開始發展出舔舌頭的本領,粉粉嫩嫩的舌頭,一會兒伸出來,一會兒吞回去,我們也很欣賞他又發展出了探索世界的本事。

孩子的專注力,是被培養出來的嗎?

到了六七個月的時候,他對家裏的一切越來越感興趣,被抱在懷裏的時候就到處指着發問。家裏的幾樣東西,兒子每天都要“清點”好幾十遍。他小手一指,發出一聲“嗯”,我們都會耐心地告訴他是什麼。

我知道,這是孩子從心底發出的對周圍世界的熱望。父母耐心的回饋,會讓他與他所認識的事物,建立起愉悅的內心體驗,他會帶着更積極的情感去認識和理解事物。

後來,從家裏發展到外面,一個小樹杈、一塊小石塊,都是他發問的對象。兒子對轉動的空調機尤其感興趣,每次都要停下來看好久,一邊看,一邊不停地指着問。

我和老公就一遍遍地告訴他,“哦,那是空調”“是轉動的空調”“是用來降低溫度的空調”……他未必都聽得懂,但我們依然以認真的態度迴應他的每個發問。兒子的眼神從最初的懵懂,到後來越來越清晰,我們能看出,他的確在調動自己的能量,去經歷認識事物的過程。

孩子認識世界,與成人有很多的不同,如果用我們的標準去衡量他們的行爲,很可能會讓孩子錯失很多認識事物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可能會破壞他們本來就具有的對事物的專注。因此,我們時刻提醒自己,要配合孩子,而不是去替他們決定。

兒子一歲多時,有一天,我們決定帶他到遊樂園去玩。早晨一起來,我就準備水、輔食、水果、尿布褲……

老公則和我輪流倒班,邊照看孩子邊做早餐。終於一切準備就緒時,我卻看到兒子站在廚房玩兩個廢棄的暖水瓶。他把木塞拔下來按上去,一會兒又彼此換一下位置,觀察一下繼續,玩到開心的時候,還會興奮地叫,仰起小臉笑着與我們分享他的喜悅。

“該出發了,時間不早了!”老公催促。

“要不,再讓他玩會兒,你看他這麼投入,大腦一定在飛速運轉呢!”

老公點頭默許。

時間過去5分鐘、10分鐘,他還在玩,我和老公站在旁邊等着。老公先是提着包等,後來放下包等,再後來,乾脆搬了小凳坐下等。

就這樣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出行計劃徹底泡湯。但是,我們誰也沒有怨言,因爲孩子在玩暖水瓶的這個過程中,收穫了驚喜、探索,收穫了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過癮,收穫了被父母尊重的感覺……

我心裏也有微微的自豪,爲孩子的耐心,也爲我們爲人父母的耐心。

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順應與尊重,等到兒子開始閱讀繪本時,注意力很專注,興趣很持久,有幾本書是讀過兩三百遍的。他也總能發現一些成人所發現不了的細節,在自己感興趣的火車、汽車圖片上停留好久,他反覆地問,我們就反覆地回答。有時候,看着那些被翻破了又用膠帶粘好的繪本,我的內心很有成就感。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越來越相信,孩子將心力投注到他感興趣的事情上,是一種生命的本然,被尊重和支持之後,就形成了專注力。家長要做的,只是發現並尊重這種規律而已。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