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感恩養育孩子,因爲可修復家長的童年

感恩養育孩子,因爲可修復家長的童年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感恩養育孩子,因爲可修復家長的童年

有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同行分享了這樣一段話:

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

然而馬上就有另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同行看不下去了,這位研究者說:看到這樣的觀點,我很抓狂,我難以理解以上觀點。生兒育女不爲父母家庭爭臉,那就更談不上爲民族爲國家爭臉了,僅僅是肢體健康,又與行屍走肉有何異!我們都是家庭教育工作者,有些不當的言論應慎之以傳。

正君以爲,這位家庭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可不必擔心我們的孩子在“愛與自由”的教育下,會成爲“行屍走肉”。

愛的教育,正確的教育,會自然開出健康的花與果。我從不跟孩子講孝順故事,也從不給孩子道德洗腦,說養老什麼的,孩子也不差呀,女兒和長輩的關係特別好。

給予孩子愛和自由的教育,不求孩子養老,孩子就會變得行屍走肉不養老了?笑話!內心有愛和安全感的孩子,會不孝嗎?會不愛國嗎?我們做兒童教育,千萬不能本末倒置、緣木求魚、南轅北轍。

父母心裏平和,不求孩子給自己爭臉,孩子就會給家長丟臉?我想那些給家長丟臉給祖宗蒙羞的孩子(比如無數的貪官和姦商),往往是童年時代受到的“爭臉”教育很多的吧。

很多似是而非的不符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傳統教育道理,我們應該擦亮眼睛分辨,不能讓這些腐敗的不科學的東西壞了兒童的未來也壞了我們自己的未來。

這位家庭教育研究者拋出了下面幾段話——

子曰:今之孝者是爲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百善孝爲先!不孝則不和,不和則貧窮,貧窮則無知,無知則敗落。

孩童的教育應是《弟子規》的首篇,這樣纔是真正不要本末倒置。連孝順和道德都不講,恐怕……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正君不能苟同這位研究者的觀點。我反對《弟子規》裏面的很多腐朽的東西,《論語》裏面有很多精華,也有很多糟粕。封建時代各個階段的統治者們宣傳“孝道”文化的手段可算是無所不用其極,可我們稍微懂歷史的都知道,統治者家族內部一直是血雨腥風,他們永遠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孝順”。個人以爲,那些似是而非的“道德”、“道理”大部分都是虛僞無恥而且危害無窮的。

飽讀聖賢經典的僞君子和害人蟲多了去了,這些人一般都懷着獨裁的目的給弱勢羣體洗腦。

感恩養育孩子,因爲可修復家長的童年

我們不妨深思:內心有愛、有安全感、身心健康的孩子,他們的道德會差嗎?這些孩子難道是“孝道”教育培養出來的?

“百善孝爲先,不孝則不和,不和則貧窮,貧窮則無知,無知則敗落。”事實真是這樣的邏輯嗎?

個人以爲,百善之中,應該是愛自己爲先,愛自己的人,纔會愛孩子,愛孩子,孩子纔會愛這個世界。

孩子不孝,父母當自省。

和則孝。內心平和的父母,給予孩子愛的能力纔不會差,這樣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不會不孝。

內心有愛,有安全感,纔有自信,身心健康,內心力量纔會強大,他們的智力也不會差,能力也不會差,絕不會有物質上的過度貧窮。因爲心理學發現,貧窮也是一種自虐。

死守“傳統文化”裏面的糟粕,纔是真正的無知,這會導致敗落,已經爲歷史所證明。

天人合一,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愛自己,纔會愛他人。恨自己的人,不會喜歡這個世界。不喜歡自己、不接納自己的人,不會有對父母的“孝”。孩子爲什麼不喜歡自己、不接納自己呢?是原因是我們大人的很多錯誤的教育方法給他們造成了很多傷害。我們大人不相信孩子,祕密其實是內心虛弱不相信自己。強調“孝道”教育的道德家們和一些表面強勢的家長們,他們都在掩蓋自己內心的虛弱和恐懼。兒童都是天人合一的,內心都是美好向善求圓滿的。我們的教育如果遠離了“自然之道”,到頭來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孝道”教育,不應該只是單方面的道德要求,它應該拋卻舊時代的糟粕,應該與時俱進,應該是“愛的教育”。

曾經和張家界心理學會的會長樑定召先生交流過類似的話題,樑會長說過這樣一段話:“感恩,也是當下一個強調得比較多的道德教育的概念,進而也會引起不舒服的感覺。其實感恩應解讀爲珍惜,是對相互間的情義的珍惜。感恩也應是相互的,不是單方面的道德要求,否則就又是道德綁架了。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領導與員工,生產者與消費者,醫生與病人,諮詢師與來訪者,甚至施捨者與接受者之間,等等,都應相互珍惜對方爲自己付出的情義,即相互感恩。”

樑會長這樣的觀點,對於我們做好兒童教育,是很有啓發的。是的,成年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會修復一次自己的童年。感謝孩子,讓我們有一次重新成長的機會。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