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爲什麼你帶孩子比別人累?

爲什麼你帶孩子比別人累?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中國人是一個團隊帶一個孩子,外國人卻能一個人帶一團隊孩子?

先說個實例:我之前的英語老師。一個澳洲的老爺子。和我聊起來的時候也說,他很不能理解爲什麼中國人養個小孩會忙不過來。

他說他的作息基本上早上面包吐司加奶油色拉,高興麼煎個蛋煮個咖啡。衣服設定好在早飯的時候洗,吃完飯,幾個孩子和他分別收盤子,拖地,曬衣服。弄完了上午一家幾口人還能打個球什麼的。中午來個面,或者批薩配土豆泥,色拉或者湯(湯一般買個罐頭再往裏面扔點新鮮蔬菜。)吃完放水池,下午熟睡的午睡,做作業的做作業。看書的看書。晚上同樣,搞點吃得的然後把一天的碗扔到洗碗機一口氣洗完。衣服收好。夜裏聊聊天,看看書就睡了。他說完全不知道有什麼可以忙的。

和他聊下來以後我感覺,中國人之所以一個團隊帶一個孩子,有以下幾點:

1、我們做飯前後花費的時間長

主要是做飯的方式往往依靠人力手工,他們白天的兩頓基本上是吃冷的。(這老爺子挺強調作息的。他說他不喜歡早午餐。說他自己是農民孩子出身的。從小早起慣的。也算一個異類。)往往用買現成的或者半成品。通過烤箱和微波爐。製作過程不需要全程在一邊翻炒監督。空出來的時間還能做更多其他的事情。然後把一天三次的碗一次用洗碗機洗掉。而不是吃一次洗一次。

爲什麼你帶孩子比別人累?

2、讓孩子參與的程度差別

就老爺子自己說,他的幾個孩子6歲怎麼說都開始全程參與家務了。家裏絕對不是他孤軍奮戰。倒是他常常在一邊喝咖啡看書,孩子在家裏忙這個忙那個。(拿他的話來說。孩子那個時候笨手笨腳,活分配好了。每個人幹自己的。先幹完就休息。)

3、不刷存在感

這個是老爺子自己和我說的,請別噴我。他說中國女性在家裏做得很累,很多程度上她們喜歡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攬下來,然後做得很仔細。仔細到老公沒辦法做到這個程度,以體現自己的重要性。他說他的學生有和他說她們每天都要擦灰,洗廚房檯面,一遍遍的掃地拖地板,整理房間。他覺得有些事情幾天做一次就夠了。有特別小的孩子在玩的時候,那就讓出一塊地方讓他亂着好了。這種忙總感覺花了幾倍的精力和時間來達到那麼一點點的優越感。老頭說,這是他最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爲什麼你帶孩子比別人累? 第2張

想要育兒不那麼累,你能學會放手嗎?
爲什麼你帶孩子比別人累? 第3張

作爲一個全職奶爸,我以男性的角度來說說。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最難逾越的一個問題就是放手。看着孩子還不會用筷子或者調羹的時候吃得桌子和身上都是;洗碗時候灑得到處都是;端盤子的時候打翻東西,打碎碗;我覺得這種事情絕大多數家長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沒法接受的。

我看不了的就是一個6歲,乃至10歲的孩子還在餵飯,乃至喝個水都是爸媽端着水壺給倒着喝的。這些行爲背後的教育思想導致了我們的教育就不是讓孩子獨立的,孩子不獨立,教育者就得一直跟在屁股後面忙。

1、要了解孩子先要學會自己帶

我身邊有不少人到了孩子1歲半了還沒有辦法把孩子帶出門旅遊的。原因就是根本不知道怎麼帶孩子。

養孩子有很多的細節,需要一點點的累積。我一直覺得養孩子是一門高科技的事情。從科學餵養,到兒童心理學,每個孩子都會有其個體的特性和氣質。作爲父母是有責任去儘可能的瞭解孩子的行爲模式和成長進度的。當你知道你的孩子會做什麼,做得好什麼,做不到什麼。很多時候你就不會覺得孩子鬧,不聽話,莫名其妙等等。

爲什麼你帶孩子比別人累? 第4張

2、家長覺得累往往是在和孩子的天性“較勁”

她要探索,要嘗試,就必定伴隨大量的失敗,大量的破壞和混亂。你阻止這一切發生,她就始終過不了這關,或者各種發展不完全。那她成長到下一步的時候還是需要去面對這些問題,同樣會更多的破壞更大的混亂。於是,家長就覺得很累,孩子覺得很委屈很憤怒。於是,她情緒需要發泄。不再是學習,而是單純的發泄性的破壞,那家長還得兜着。我覺得絕大多數家長所謂的累的根源就是這個。

在前者的基礎上,認真地學習。就像數學。你用列舉法解題,小學低年級可以,再往高年級了呢?育兒也是。如果現在家長對於孩子的觀念還是她鬧了就哄一鬨,塞個玩具不讓她哭,不聽話了就呵斥。我只能說這樣的家長連及格也夠不着。

我自己就這樣重新訓練過自己。把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錄音錄下來。然後回放了再聽聽。就會發現,裏面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言語行爲有很多的不合理,不斷這樣調整了一年多,我才學會安靜的觀察孩子。

像諸如這樣的訓練還有許多。而且還伴隨着大量的閱讀和思考。很多時候,帶孩子看着不累是因爲,背後的內容想明白了,各種場景都預備好了,在很多事情發生之前,就已經結束了。

例舉一下:

1. 我和我女兒說好幾點活動結束,女兒不會拖,原因是,我在一開始就和女兒說“我們再玩十分鐘”,然後拿手機倒計時。時間一到,手機響了,我們就走了。從第一次開始就這樣,就不會有哭鬧着不走的狀況。

2. 孩子吃飯,我每天內心數好她吃過的東西,有時去到朋友家或者老人家零食吃多了,我很清楚她還有多少剩下的飯量。吃不下是必然的,那就不吃了,也就不會有逼着孩子吃飯,孩子不停哭鬧的問題。

3. 買東西,出門前說好這次預算給她買什麼,我們大人要去買什麼,別的東西不買,看再久也不買。所以出門買東西她就直奔主題,我也直奔主題,然後兩個人找個地方等媽媽。現在女兒固定零用錢,但有些諸如糖類。我的觀點就是,錢是你的,但是這種規定一天不能超一個,生病等時候不可以吃的規則不可以違反。錢是一種力量,但小心使用,不要傷害到自己。)

爲什麼你帶孩子比別人累? 第5張

3、老一輩是養育,父母給的是教育

老一輩強的是養育(說實話,我的體會是就這個方面,他們也其實有衆多誤區),但是說到心理成長,說到教育,說到展望未來人生,我不是不尊重前輩們,但是,就他們的教育背景,裏面能有高境界的鳳毛麟角。

我想現在任何一種工作都需要專業專業再專業。做一個人的成長教育,請問,你覺得這個如果是個職業的話,需不需要非常非常的專業呢?別把自己孩子不當回事,去圖書館看看兒童發展心理學。我說實話,我覺得不比我原先的建築專業簡單多少。

我也想告訴那些個想和我說:“我們小時候不也這樣長大了麼?老人帶孩子有經驗”的話的人。你也許沒有想過,如果換一種教育,你也許會強過你現在百倍你信不信?以前父輩時候的夭折率和現在孩子的夭折率我勸你去查查,你就不會說老人帶孩子有經驗了。沒出事不代表他們帶你孩子的時候就是好的。很多時候,你一直生活在一個風險概率很高的模式裏面。自己可能全然不知。科學的養育和教育,最基本的就是把自己孩子放到一個風險更低的概率裏。(最常見的例子,給孩子坐安全座椅,不亂竄馬路。)

4、具備做父母的能力 再扯遠一點,我雖然強調不要去搶贏在起跑線上,但是,作爲父母應該具備做父母的資質。你可以是路盲,可以是不會家務。但請一定要去學會做父母,否則沒有權利和資格評論社會各種的陰暗面。因爲做這些事情的人的背後絕大多數都一個有問題的家庭關係。 5養孩子不能外包

最後一點,應該、一定、必須是沒有誰比你和你妻子更瞭解你孩子的性格,養育這個事情請不要外包。半路拿回來,絕對捂不熟。

就我有限的樣本和觀察時間來說。就算雙胞胎,每個孩子的行爲模式都是可以用截然不同來形容。我可以說孩子和孩子的差別是巨大的。如果父母不去了解她理解她,不能把握她心理規律的話,累是必然的。因爲父母一沒有打生下來就和孩子建立足夠完整的關係。她不瞭解你,你不瞭解她。她不被理解就發脾氣,她發脾氣了你就煩躁。怎麼可能不累呢?不要打、不要罵、要去理解。

爲什麼你帶孩子比別人累? 第6張

關於對於孩子的底線
爲什麼你帶孩子比別人累? 第7張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像很多孩子的問題一樣,底線是個表現,這個表現的背後是依靠一個系統來支持的。看來是可以用一套列表來解決,但是未必合適所有人。

我的建議是,首先對孩子有足夠的瞭解。她現在是個什麼樣的行爲模式,父母說什麼話,她會有什麼反應,她能夠做到做到哪些事情,不能夠做到那些事情,那些事情成功的機率高,那些事情成功的機率低。儘可能的做到心中有數。

對於心理學至少有入門級的認識。諸如:知道人在失敗後會害怕(特別是如果家裏面已經用語言呵斥或者體罰來作爲懲罰的話),會說謊保護自己。當在交際活動中出錯會覺得很丟面子,會需要自己安靜或者找個人發泄(這就涉及到孩子的行爲模式),等等。然後明白了這些,你也就很能夠一語中的了。

我會在女兒有個情緒緩衝了以後,和她說諸如以下內容:親愛的,你知道這個事情這樣了接下來我們一般會怎麼辦麼?或者,我十幾歲的時候還搞砸過這個事情,我當時是……如何如何。(這中間的選擇就是要看孩子當時是如何一個狀態)。

懲罰是爲了什麼?我的理解是讓孩子記住不要再犯(當然很多家長是爲了發泄自己的情緒。)但比懲罰更好的方法有沒有?我覺得是讓孩子在自己能力的範圍內去收拾自己的錯誤。

最後是回述自己的童年,想想自己當時遇到這樣的狀況的時候,自己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希望大人如何對待自己?沒有人可以比你更瞭解你了,而沒有人比你孩子更像你了。這也是爲何要自己養孩子的重要原因。這樣你纔會去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裏面,因爲這本身很大一部分也是你自己的。

所以,我沒有、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底線列表,因爲她一直是會需要更新的。

另外,我也得說一句,我的底線真的很低,和我在一起的國內家長很多人是沒法接受我的底線的。拿我自己的話來說,我就是在一邊靜靜的看着孩子一點一點的把家裏弄到難以收拾。因爲在我眼裏,只要她需要練習,她的能力在提高,這點混亂,我是必須接受的。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因爲她熟練了,不會輕易出狀況了,出了狀況她也知道如何處理,我就不在邊上觀察了,這已經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了。以至於,我常掛在嘴邊的各種小故事,我洗澡忘記拿拖鞋了,洗完發現拖鞋對着我出來的方向已經放好了。我在學校裏面遊園會參加公益勞動,女兒先幫我買好零食和飲料,安頓好我後自己再去玩。(我想,說這些就夠了吧?)

正一正題,帶孩子的困難很大方面,我覺得是和孩子溝通層面的,父母在建立秩序,孩子在破壞秩序。這是導致很多人覺得帶孩子累的主要原因。我們傳統的很多觀念很嚴重的限制了這種溝通效率,而且還由於一些原因導致了不必要的“多方會談”讓溝通愈發複雜化,這是爲啥國內一羣人帶不好一個孩子,北歐和北美一個人能夠帶一羣孩子這種差別產生的根本原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