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學前班科學教案】學前班科學教案大全

【學前班科學教案】學前班科學教案大全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前班科學教案:《沉與浮》

設計背景

我們每週都要給玩具進行消毒,記得有一次,我在給玩具消毒時,因爲水桶裏的水裝的很多,當我把玩具倒入水桶裏的時候,有的玩具沉到了水底,而有的玩具卻浮在了水面上,當時就有幾個小朋友圍在水桶旁議論,我也“好奇”地加入了他們隊伍之中,於是生成了我們這節科學探究《沉與浮》。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哪些物體能浮在水面,哪些物體沉在水底。

2、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探索使物體的沉浮狀況轉化的辦法,獲得有關經驗。

3、樂於發現沉浮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習嘗試用這些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1、各種生活和遊戲中用的小物品(木塊、鐵片、玻璃球、塑料玩具、橡皮泥、硬紙等)

2、畫有“↑”與“↓”符號的卡片,各一張,沉浮記錄表,若干。

3、雞蛋若干,盛水的大杯子若干,白開水、鹽水、糖水。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導入新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基本部分:

一、 觀察 感知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這麼多好玩的物品(木塊、鐵片、玻璃球、塑料玩具、橡皮泥、硬紙),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什麼呢?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並說出他們的名稱。

二、 猜想 預測

1、教師:我們把這些物品放到水裏,猜一猜它們會怎樣呢?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2、向幼兒介紹沉浮的記號“↑”、“↓”,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和判斷,用“↑”、“↓”做記錄。

三、 實驗 操作

1、請每組幼兒打一盆水,把小物品一次放入水中,觀察哪些浮到水面上,哪些沉到水底。

2、引導幼兒作記錄。請幼兒根據沉浮狀態把這些東西分別畫在沉浮記錄表的兩欄,在它們圖畫的旁邊用“↑”、“↓”做相應的標記。

3、請幼兒說說記錄結果,並比較一下現在的結果和原來的猜測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同的。

4、引導幼兒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使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使浮在上面的物體沉下去。鼓勵幼兒再次試驗,嘗試不同的辦法。

5、在三個相同的杯子裏,分別裝上等量的白開水、鹽水和糖水,把雞蛋分別放在三個杯子裏,引導幼兒觀察發生的現象並記錄。

四、 交流 討論

1、鼓勵幼兒講講是怎樣操作的,用了哪些辦法,發現了哪些有趣的現象,是怎樣做記錄的。

2、請幼兒討論一樣的雞蛋,爲什麼有的浮起來,有的卻沉下去,沉浮的現象是否與物體的重量有關,是否和物體的大小有關,是否和不同的水有關。鼓勵幼兒動腦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

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說說人們在生活中利用沉浮現象解決了什麼問題,可設置問題情境請幼兒解決,如將皮球扔進洞裏,讓幼兒想辦法取出來。

【學前班科學教案】學前班科學教案大全

學前班科學教案:誰會導電

目標

1、能根據經驗進行合理推斷猜想,做簡單的探究性實驗2、指導有的材料導電,有的不導電,他們各有用途

過程

1、提出實驗要求--大家都喜歡做實驗。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做兩個小實驗。

--做實驗時有規則的,老師說活動開始時,大家才能動手,在老師講話和小朋友發言時一定注意傾聽

2、第一次實驗--出示實驗材料:電珠、電池、單線一段:怎樣讓電珠亮起來--教師提升幼兒的發言,並操作實驗--請你也來試一試。幼兒分組實驗--出示電路圖並小結:電池裏的電通過連接的電線傳給了電珠,電珠就亮了。電線導電,可以幫我們輸送電流

3、第二次實驗--還有哪些材料導電呢?出示小實驗材料。如果分別把它們連接在你們的電路中,小燈泡還會不會亮呢?先別動手,根據生活經驗小組商量一下,猜一猜哪些會使小燈泡亮?哪些又不會呢?把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並互相說一下猜測理由--剛纔的結果只是猜測,下面我們做實驗來驗證。材料分別放在8張凳子上。大家可自由選擇到8個地方做實驗。儘量把每種材料都試一試。

實驗方法:把被測的物體連在電線的兩旁,如果燈亮,說明該物體導電;如果燈不亮,說明該物體不導電。

--幼兒做導電實驗,將實驗結果記錄。教師巡迴指導,根據幼兒的需要提供幫助--交流討論:你們的實驗結果與猜的結果完全一樣嗎?那些材料能導電,哪些材料不導電?在交流過程中請幼兒示範。

--歸納引導:什麼質地的材料能導電?什麼質地的材料不能導電?

4、誰的本領大?

--人們利用導電的材料把電輸送的人們需要他們的地方,利用不導電的材料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它的地方--到底誰的本領更大些呢?

--小結:他們的本領都很大,生活中,我們誰都離不開他們。

【學前班科學教案】學前班科學教案大全 第2張

學前班科學教案:《圖形變變變》

設計背景

本次活動來源於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幼兒數學活動設計》學前班春季的數學活動《幾何圖形》,圖形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綱要》指出:“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於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了本次活動。意在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發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量的各種圖形,培養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活動目標

1、在圖形的反覆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通過讓幼兒反覆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活動準備

1、教具: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圓形拼成一幅畫(機器人)。

2、學具:每人一套各種圖形的紙,放在信封中。

活動過程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小朋友,今天,覃老師要來做魔術師,給大家變魔術,看誰的眼睛最亮,看得出我變的是什麼?

教師逐一出示各種幾何圖形,讓幼兒複習。

(二)基本部分: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變出的這些圖形是有魔力的,你想讓它變成什麼,它就可以變成什麼?

第一次嘗試活動:觀察、思考。

提問幼兒:你想讓它變成什麼?(房子)

師:好,我們就變個房子。(用圖片拼圖)

師:你們還想變成什麼?(電視機)

師:那我們就變個電視機。現在,我給它加點魔力,看誰的眼睛最亮看我變出了什麼?(加長方形、三角形變出機器人)

師:請小朋友動腦筋,仔細觀察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由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組成。) 2、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圓形6個,半圓形6個,正方形1個,長方形4個,梯形5個,三角形1個。)

第二次嘗試活動:用摺紙遊戲,看圖形的變化。

1、發禮物:(學具)

師:小朋友真聰明,上面的遊戲,大家做的都很好,今天我還帶來了許多的禮物要送給你們。每位小朋友一份禮物(發學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裏面裝的是什麼禮物,好,下面就請你們自己打開小信袋(裏面出現多種顏色的圖形)。你們喜不喜歡呀?(“喜歡!”) 這些小圖形呀,它們還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摺一折,角對角,邊對邊,它還會變成其它形狀呢,不信,你們試一試。

2、操作:動手動腦,感知圖形變換。

(1)請幼兒動手變一變(摺紙)。

( 2)請幼兒說說變化的結果:正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長方形。圓形——變成了半圓形、扇形。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正方形。

(三)結束部分:

五彩圖形妙趣橫生:小朋友,這些小圖形好玩嗎?(好玩!)那我們再把它貼在白紙上它還會變成一幅精美的粘貼畫,把這些畫獻給我們旁邊聽課的老師們吧。師生共同享受動手製作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到覃老師這裏來,我們一起到戶外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用你認識的圖形變來的。而且你們回家後可以和爸爸媽媽找一找,你家裏哪些東西是你認識的圖形,明天來幼兒園的時候告訴覃老師好嗎?

【學前班科學教案】學前班科學教案大全 第3張

學前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

活動由來

一天午睡時,齊鑫晨在脫衣服時聽到了"劈劈啪啪"的聲音並感到有點刺痛,覺得很奇怪:"是什麼弄得我這麼痛?"旁邊的思雅說:"有時我脫衣時也會感到痛,晚上還能看見一點點的亮光呢!"這時好多幼兒都說:"我也有過,我也有過。"還有一次,我給女孩子梳頭,孩子們發現頭髮被梳子吸了起來,十分好奇。於是,我就設計了"靜電哪裏來"這一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探索慾望強烈。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摩擦後產生的靜電現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啓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塑料尺子、人形紙片、碎紙屑、毛線、竹筷、鉛筆、塑料梳子、綢布、海棉、泡沫、鐵釘、記錄卡。

經驗準備:幼兒接觸過靜電現象

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知物體摩擦後產生的靜電現象。

難點:能夠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娃娃站起來》

1、出示人形紙片,教師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後與綢布摩擦,並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2、教師示範後,幼兒動手操作並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幼兒仔細觀察並說一說教師做了什麼動作。"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麼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爲尺子和衣服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娃娃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大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後會起靜電。

2、幼兒先自己猜想,再進行小組討論,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啓發幼兒發散思維。

(四)嘗試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把竹筷、鉛筆、塑料尺、鐵釘分別和綢布摩擦,然後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線、碎紙屑,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並進行示範操作。

(五)生活中的靜電現象1、啓發幼兒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各種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頭髮時,頭髮會飄起來;穿化纖衣服脫時會有聲音,黑暗中會發現小火花;天氣乾燥時,長時間走路,由於摩擦會產生靜電,衣服會和身體粘在一起;有時人與人在接觸的剎那會被對方電到等等。

(六)遊戲《頭髮飛起來》

1、教師示範遊戲,將對方的頭髮摩擦飛起來。

2、幼兒互相結對做摩擦遊戲,先讓每個男孩和女孩對應。然後女孩和女孩之間互相遊戲,並請操作好的幼兒到前邊演示。經過演示,看誰先把對方的頭髮摩擦飛起來。

【學前班科學教案】學前班科學教案大全 第4張

學前班科學教案:《認識種子》

設計背景

本次活動選自學前班(下冊)主題活動《植物的祕密》所生成的三級主題《認識種子》。由於我們幼兒園是鄉鎮中心幼兒園,幼兒有很多機會接觸到種子。因此,我在上二級主題活動《種子與果實》的時候,幼兒能不由自主的說出幾種種子的名稱。爲了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我生成了《認識種子》這一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 通過《認識種子》這個主題,培養幼兒對植物種子的探索興趣。

2. 幼兒通過體驗式學習,提高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瞭解種子的特性,及給人們帶來的益處。並學會讓種子發芽的方法。

重點難點

1. 幼兒通過體驗式學習,提高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2.瞭解種子的特性,及給人們帶來的益處。

活動準備

1. 西瓜、玉米、綠豆等植物的種子。

2. 課件、錄像。

3. 塑料容器、小毛巾。

活動過程

一、招呼,導入活動,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小朋友們大家好!讓我們和聽課的老師打個招呼吧!老師好!今天,朱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我拍了幾張照片,可是隻拍到了它們的一部分,你能幫老師看一看,它們是什麼嗎?

二、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認識種子。

1.播放課件,和幼兒一起認識種子。

(1)你吃過西瓜嗎?(吃過)西瓜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綠色的、紅色的瓤)西瓜裏黑黑的是什麼呀?(西瓜子)對了,西瓜的種子。小朋友們真聰明。

(2)這是什麼呀?(玉米)你吃過玉米嗎?(吃過)玉米可以怎樣吃呀?(煮着吃、烤着吃、炒着吃)我們吃的是玉米的那部分(玉米粒)對了,是玉米粒,也是玉米的種子。

(3)小朋友們非常棒,已經幫老師解決了兩個難題了,還有最後一個我們來看看吧!這是什麼呀?(豌豆)你吃過嗎?可以怎麼吃?吃的時候豌豆呀、豌豆粒是什麼顏色的,可是當豌豆粒成熟了,可以做種子的時候啊!它就變了,變成什麼樣了,我們看一看吧!

(4)回顧:小朋友,我們剛纔看了一些種子,你記得都是什麼嗎?快速地說出來吧!第一個看了誰的種子?(西瓜的種子)然後又認識了(玉米的種子)最後呢?(豌豆的種子)

(5)你們的桌面上有幾種種子,你能找到西瓜種子嗎?拿起給老師看一看。

對了,扁扁的、黑色的、中間有點黃,你拿對了嗎?玉米的種子呢?噢,真好,黃色的對不對?豌豆的種子呢?對了,是黃色的圓圓的小顆粒,和我們吃的時候不一樣。小朋友們真棒!

(6)你還認識那些植物的種子?給小朋友講一講吧?老師發現有一種種子,咱們小朋友好像都不認識,(水稻的種子)這究竟是誰的種子呢?我們來看一看吧!

2.種子的生長

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種子,你一定想知道種子是怎樣生長的?有一種植物生長在大森林裏,看看它的種子是如何生長的吧!畫面多美呀!隨着音樂,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種子發芽的樣子吧!小朋友表演得真像!你知道要讓種子發芽都需要哪些條件呀?(土、水、陽光)對,老師還有一種讓種子發芽的方法,我們去看一看吧!你要仔細觀察呦!

三、幼兒動手操作(生豆芽)。

教師指導:老師已經把綠豆的種子泡好了,拿出準備好的的塑料杯,把它放在紙墊上,把綠豆的種子放進去,用小毛巾蓋上,好了。現在給它澆一點兒水,當杯底下有水流出時就可以了,用紙擦乾淨小盤子,再把杯子放在盤子裏,小朋友一定要記的,每天給小豆芽澆澆水、跟它說說話,這樣小豆芽才能長得快呦!

四、活動延伸

把種好的芽菜帶回班級觀察。

好了,小朋友們,帶上你的小豆芽,和老師們說再見吧!

【學前班科學教案】學前班科學教案大全 第5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