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父母教育孩子應該注重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應該注重方法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出生後到1歲多,只有初級情緒,比如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到了2歲左右,孩子就出現了次級情緒,比如害羞、尷尬、內疚等;隨着年齡的增長,還會出現嫉妒等更爲複雜的情緒。這時候,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時,就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顧及到孩子的“面子問題”了。

父母教育孩子應該注重方法

孩子的自尊心源於幼年時期培養起來的尊重感。大人不要小看了孩子的面子問題。如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這個傷痛很難補回來。很多時候,我們以爲孩子不懂什麼,在孩子面前說話肆無忌憚,並不考慮那樣會讓孩子產生什麼樣的感受,對他有何影響。那真是大錯特錯,其實,就算嬰兒也是有各種情緒的!

孩子都比較敏感,他們通過大人對自己的態度來評價自己在大人心中的形象。可以說,孩子在乎自己的形象,也是要面子的。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面子是極爲重要的,它關係到孩子的自尊和人格發展。

可是,有些父母卻很少意識到這些,孩子犯了錯,當衆斥責他;生起氣來口不擇言,也許是不經意的話,卻傷了孩子的面子。這些不恰當的言行,不僅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還會導致孩子出現自卑傾向。

教育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

孩子在1歲多就有了自我意識,到了三四歲就已經能理解別人的評價了。父母觸及孩子的隱私和“痛點”,即使是以說笑取樂的方式說出他經歷的糗事時,也會讓他覺得丟了“面子”,感到難堪、屈辱、氣惱甚至無法接受。

孩子與成人一樣,是獨立的個體,是有尊嚴的人,需要與成人一樣被尊重。如果家長當着很多人的面訓斥孩子,孩子會產生牴觸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但在心裏也不會接受。

在外人面前訓斥孩子、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揭發孩子的短處等,這些行爲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挫敗感和羞辱感,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此外,常常在外人面前受到家長批評的孩子,還會缺乏安全感以及對父母的不信任感,從而疏遠與家長的關係。孩子在家長面前不受到尊重,常常是家長與孩子產生隔閡的原因。

不僅如此,不顧及孩子的感受進行“人前訓子”,還會導致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比如自卑等。有些孩子甚至會在這種影響下出現極度的自卑,其實極度的自卑與極度的自尊是相對應的,如果不注意引導,會在孩子的心靈上埋下隱患。一旦爆發,甚至會誘發犯罪。

  做聰明的父母 給孩子留點面子

  平等地對待孩子

獲得尊重是兒童的基本權利。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獲得成人的尊重。一個高自尊的孩子纔會自愛、自信,而一個低自尊的孩子會認爲自己不好,懷疑自己,喪失自信。而且,尊重是相互的,如果我們不尊重孩子,那麼我們也將無法獲得孩子的尊重。

  不在人前教子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犯了錯誤或提出無理要求時,父母可以先用溫和的語言對孩子進行體育場,用商量的語氣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爲。等單獨相處時,再與孩子講道理,讓其明白自己的錯誤。

  不宣揚孩子的缺點

中國父母以謙虛著稱,當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誇讚時,許多父母都會謙虛地、刻意地數落孩子的缺點和不是,這樣並不是對孩子好,反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孩子真的有什麼缺點,父母也要選擇在小範圍內進行教育,避免孩子緊張和牴觸心理。

很多父母都“愛面子”,卻沒想到孩子也會有“面子”。孩子的自尊心,是隨着他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在公衆場合注意給孩子留面子,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給孩子創造鍛鍊能力的機會……這些都是成功父母的教子準則。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