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怎樣避免由批評帶給孩子的傷害?趕緊學起來!

怎樣避免由批評帶給孩子的傷害?趕緊學起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避免由批評帶給孩子的傷害?趕緊學起來!

父母對孩子的批評非常值得注意,因爲它是親子間一種充滿敵意的溝通形式。
批評是親子間由上而下的一種特定溝通,與孩子本身的價值有關。在此,並非說“不”,或表達不高興,甚至失望的所有話語都是批評,當然我們偶爾會表達一下自己的失望,這是品德教育的必要部分(譬如說,“我對你對待朋友的方式真感到失望”),但我們的失望應該是針對孩子的行爲或選擇,而非他們本身。“你真讓我失望”就是那種會讓孩子墜入混亂憂鬱或行爲失常的情緒表達。
糾正也是教養子女重要且必要的一環,但糾正應該是對事不對人。
比方說,假設你十二歲大的孩子因爲缺少準備,所以這一次的數學考試成績很差。你有幾種方式可以糾正他:

1. 不管他。通常可以接受,但也可能代表父母漠不關心,那就不是一件好事。父母願意監督(並非代做)孩子的家庭作業,這些孩子在學校裏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2.落實承擔後果。“我們之前講好,要是考不好,你就只能在週末看電視,平時都要拿來念書。”

3.試着幫忙找出滑鐵盧的原因。這就牽涉到怎麼跟孩子談他對自己功課的感覺。“我知道你平常數學表現得還不錯,是什麼原因讓你這次考砸了?你需要什麼幫助嗎?”不要直接問孩子,先聽聽他怎麼說。

4.對孩子的努力表達失望。“我猜,如果你再努力一點兒,就可以表現得更好,我失望的是,你明明可爲而不爲,但分數是你的,下次是不是要更努力點兒,你自己決定。”

5. 以批評或拒絕來回應。“我就知道你會考得很爛,你就是沒辦法考得好,對不對?”

縱然前四種反應都很正當合理(按照管教風格以及當下時代背景而有所不同),但批判性的反應只會造成傷害。之所以會傷人是因爲這種反應於事無補,並無法處理問題,只會加重問題的嚴重性,讓孩子徒然覺得自己有缺陷。重複的攻擊、抗拒和批評只會把孩子導向一個不幸的結論,認爲自己不值得被愛。
雖然找出最理想的親情交流很具挑戰性,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做得還不錯。
親情交流是我們與孩子發展關係的第一步,也是最令父母喜愛和滿足的部分。這或許是爲什麼比起前青春期和青春期的天之驕子們,比較年幼的富家兒童似乎比較沒有不成比例的高比率情緒問題。大多數人的親情交流都“做得”相當好,親情不但滋潤着我們,同時也滋潤着我們的孩子。做得好的話,就是“雙贏”的有效教養。

反之,紀律則帶給人們完全不同的感受,雖然我們都知道在孩子行爲不檢時處罰他們,或缺乏責任感時加以懲罰是正確的事,但在情感上卻很難做到。

懲罰孩子時,我們不會得到微笑、擁抱或“我愛你”的迴應。相反,我們面對的很可能是退縮、憤怒甚至不屑的情緒表現。雖然跟親情交流比起來,懲處的樂趣要差多了,但無論如何,紀律是管教子女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到它對孩子具有至關重要的保護功能,就會明白把有效懲戒的能力訓練到爐火純青、揮灑自如的地步,肯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文選自《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足》(美)瑪德琳·萊文著。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