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小學語文 >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原文及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原文及教學反思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都快樂》是以快樂爲主題的一篇兒童詩歌,整篇文章充滿着童真童趣,是一篇讓孩子很喜歡的兒童詩歌。我們整理了小學一年級課文《怎麼都快了》的原文和教學反思內容給大家。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原文及教學反思

《怎麼都快樂》是以快樂爲主題的一篇兒童詩歌,整篇文章充滿着童真童趣,是一篇讓孩子很喜歡的兒童詩歌。

1.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原文

一個人玩,很好!

獨自一個,靜悄悄的,

正好用紙折船,折馬……

踢毽子,跳繩,搭積木,

當然還有看書,畫畫,聽音樂……

兩個人玩,很好!

講故事得有人聽才行,

你講我聽,我講你聽。

還有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蹺蹺板……

三個人玩,很好!

講故事多個人聽更有勁,

你講我們聽,我講你們聽。

兩個人甩繩子,

你跳,我跳,輪流跳。

四個人玩,很好!

五個人玩,很好!

許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麼遊戲都能玩,

拔河,老鷹捉小雞,

打排球,打籃球,踢足球……

連開運動會也可以。

2.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教學反思

《怎麼都快樂》是以快樂爲主題的一篇兒童詩歌,整篇文章充滿着童真童趣,是一篇讓孩子很喜歡的兒童詩歌。

在備課時我發現了這首詩歌的生字詞大多是以“動詞+名詞”的形式出現,例如:“摺紙船”“下象棋”“踢毽子”等,而動詞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詞,因爲每次教學動詞的時候我都會叫他們加上動作做一做以加深孩子們對詞語的印象,而這首詩歌如果解決了這些形式的詞語就基本上能讀通讀順課文了,所以第一課時我就反覆地讓孩子們讀這些詞語再加上動作,自己再出一些同種類型的詞式給他們訓練,舉一反三,很快地他們不僅記熟了而且也理解了意思,這時候再來讀通讀順詩歌,基本上都過關了。而且也在無意中讓他們體會到了快樂,一舉兩得。這讓我明白了,有些課文你只要找準了一些關鍵詞句,那麼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感覺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有下面兩個方面:

1、注意課堂的生動活潑,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2、教師範讀對學生的示範性不夠強。一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方面,更多的是模仿老師。因此,作爲一名老師,應該爲學生做好朗讀的示範。

3.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教學反思

《怎麼都快樂》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7課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兒童詩,貼近兒童生活,充滿了童趣,語言生動有趣,其學習活動也有針對性。通過這些學習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獨自一個人有快樂,與別人相處很快樂,幫助別人更是一種快樂;玩耍是快樂,學習也是快樂,初步知道應該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節課下來,感覺做得比較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入新課的學習中。初讀感知,生字的正音,多音字的掌握和運用。

2、鼓勵多元識字,鼓勵自主識字,是部編版教材的要求。提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字的書寫指導,要精細入微,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多音字的讀音,通過實踐運用,得到鞏固。

4.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教學反思

《怎麼都快樂》是一首兒童詩。告訴學生生活中處處有快樂,事事有快樂,怎麼樣玩都會快樂,在反覆誦讀中產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1.多種形式朗讀,體會內涵。“體驗”是開啓文本的金鑰匙。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感情,在評議中尋求答案,用讀來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在本節課中,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採用鼓勵多種朗讀方式相結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結合自身感受,讓學生入情入境。

2.啓發引導,自由表達。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創造是一種的境界。只有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纔會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作爲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把自己頭腦中生活經驗的積澱放到文本中來理解。在本節課教學中,模仿課文形式進行“小創作”,讓學生也來當回小詩人,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寬了教學渠道,使學生樂於接受,樂於交流。

5.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共有4小節,分別寫了一個人玩、兩個人玩、三個人玩和許多人玩的不同樂趣。詩歌每小節結構相似,都是先說“幾個人玩,很好,”接着說這樣玩的特點,最後幾行進行具體的玩法舉例。課文從孩子的角度來講述對快樂的理解,一人獨處時一種快樂,與他人相處也是一種快樂,學會爲別人付出更是一種快樂。遊戲快樂,學習也快樂。告訴學生生活中處處有快樂,事事有快樂,怎麼樣玩都會快樂,在反覆誦讀中產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反覆看着於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印象深刻,於老師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學語文,積澱了五句話:種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充滿童趣的詩,所謂的“趣”就是課要上得有趣味性,讓學生願意學,樂此不彼。不是以爲熱熱鬧鬧纔算有趣,戴上頭飾表演、做個“課件”演示演示纔算有趣。我們的課上的有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課中,描述的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我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看圖片,演示遊戲的方法朗讀,讀出詩歌的情趣。比如第一小節的'朗讀我是圍繞“靜悄悄的”這一詞語,想象一人在家玩遊戲的畫面,讀出一個熱玩耍時特有的安靜和自由。先是個別讀,然後小組讀,再是齊讀。

於老師的重積累,在備課時我發現了這首詩歌的生字詞大多是以“動詞+名詞”的形式出現,例如:“摺紙船”“丟手絹”“踢毽子”等,而動詞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詞,因爲每次教學動詞的時候我都會叫他們加上動作做一做以加深孩子們對詞語的印象,而這首詩歌如果解決了這些形式的詞語就基本上能讀通讀順課文了,所以第一課時我就反覆地讓孩子們讀這些詞語再加上動作,自己再出一些同種類型的詞式給他們訓練,舉一反三,很快地他們不僅記熟了而且也理解了意思,這時候再來讀通讀順詩歌,基本上都過關了。而且也在無意中讓他們體會到了快樂,一舉兩得。這讓我明白了,有些課文你只要找準了一些關鍵詞句,那麼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理解運用:聯繫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我覺得自己這方面還需要加強,星期三聽了張校長的課,印象最深的就是張校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如何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方法。於永正老師在重習慣中說到“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能過分依賴老師的分析和講解。因爲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覆的練習和實踐。”這點我在張校的課堂上深有體會,重讀寫結合,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我在本課中將“獨自、靜悄悄、有勁”詞語的意思也是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的,其中“獨自、靜悄悄”在第一小節的同一句中——-“獨自一個,靜悄悄的”引導“獨自”就是一個人,沒有其他人,想象自己一個人、折船、折馬、看書、畫畫時無人打擾的安靜,知道“靜悄悄“的意思。這是我們這個單元的重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相長,今後還需要多學習,多看書,多提升自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