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三國曆史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歷史的手抄報圖片 歷史手抄報內容

【三國曆史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歷史的手抄報圖片 歷史手抄報內容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曆史手抄報圖片大全,三國時期是我國比較著名的一個歷史時期,因爲《三國演義》讓我們對於三國的瞭解比其他的瞭解更加深入,三國的歷史也是我們歷史史上的一段鮮豔的色彩。

三國曆史手抄報圖片大全:三國曆史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

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董卓控制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呂布所殺,李傕、郭汜控制東漢王朝。地方州郡長官在反董卓戰爭及後來的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實力,形成了地方軍閥割據,曹操憑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先後消滅呂布、袁術等割據勢力,降張繡、逐劉備,控制了兗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後來又在官渡之戰中任用謀士許攸火燒袁紹勢力軍糧,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最終統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劉表病亡、荊州不穩之時,徵荊州,劉琮束手無策,寄身荊州的劉備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對江東虎視眈眈。在劉備謀士諸葛亮與孫權謀臣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結盟。其後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這就是奠定三國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戰。劉備乘勢佔據荊州五郡,後分別於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了極盛。

曹操於建安十五年(211年)擊破關中馬超、韓遂等部,又命夏侯淵西征,消滅了韓遂、宋建等割據勢力,將涼州納入“魏”的勢力範圍之內,此後曹操數次南下,孫權亦曾數次北上,雙方均未獲得大的進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劉備大將關羽攻打襄樊,擒于禁,斬龐德, 圍曹仁於樊城,許昌以南紛紛響應關羽,關羽一度威震華夏,但不久徐晃解樊城之圍,曹操又採納司馬懿的建議,派人勸說孫權合攻關羽,孫權大將呂蒙設計偷襲荊州,殺關羽,至此荊州大部落入孫權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正式開始。黃初二年(221年),劉備爲了延續漢朝、興復漢室,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劉備爲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在稱帝后不久,就率數萬大軍東討孫權。222年,被陸遜敗於夷陵,蜀漢實力大損,成爲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

孫權於222被魏文帝曹丕封爲吳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元年,史稱“東吳”。後又遷都建業,自此三國正式鼎立。

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東吳孫權重新聯盟,並致力恢復國內生產。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正始十年(249年),曹魏重臣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控制了大權。炎興元年(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征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鍾會被擋於劍閣,鄧艾避開姜維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泰始元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迫曹魏皇帝曹奐禪讓而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仍定都洛陽。太康元年(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大舉伐吳,孫皓投降,東吳滅亡,三國時代結束。

【三國曆史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歷史的手抄報圖片 歷史手抄報內容

三國曆史手抄報圖片大全:三國的疆域

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爲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爲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曹魏於西域設置管轄海頭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爲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爲郢州。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爲荊州。220年至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併入雍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蜀漢

蜀漢爲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纔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爲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爲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東吳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后疆域方穩定下來。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爲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爲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併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行政區劃

豫州

治所譙(qiáo,安徽亳州),所轄今豫南部、東部、皖北部、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

兗州

治所昌邑(今魯金鄉縣西北),所轄今山東西南部,豫東部和蘇西北角

徐州

治所郯(tán,郯城縣西南,後遷下邳),所轄今魯東南部,江蘇北部及皖東北角

涼州

治所隴(甘肅清水縣北),所轄今甘東東部

雍州

原爲光武帝劉秀所置,後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涼州分爲涼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將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冀州

治所鄗(hào)(河北柏鄉縣北,後遷鄴城),所轄今冀西南部,後被曹操以冀、青、並、幽四州合爲冀州

揚州

治所歷陽(皖和縣,後遷壽春),所轄今蘇南部、皖中南部,浙、閩、贛三省

荊州

治所漢壽(湘常德市東,後遷襄陽),所轄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

益州

治所雒(luò,川廣漢市,後綿竹,再成都),所轄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國廣西的一部分。東漢交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吳分交州爲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交州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三國曆史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歷史的手抄報圖片 歷史手抄報內容 第2張


三國曆史手抄報圖片大全:三國的基本介紹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啓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爲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爲“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稱呼

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爲當時天下由魏、蜀(漢)吳,三個勢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爲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鹹熙二年(265年)曹奐禪位於司馬炎,享國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個州(長江以北),勢力最爲強大。章武元年(221),劉備稱帝,爲表示自己政權合法性國號仍沿用漢,因其控制範圍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後世稱之爲蜀漢或簡稱蜀。蜀漢勢力最爲弱小,炎興元年(263)劉禪投降鄧艾,享國43年。建興元年(229),孫權正式稱帝,建立孫氏政權國號吳,因其姓孫,故稱孫吳,又因其控制揚州、交州、荊州等江東地區,又稱爲東吳。

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學者各有不同見解,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廣義是184年黃巾之亂開始。

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及羣雄割據,形成了三國雛型至曹魏代漢爲止,所以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

【三國曆史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歷史的手抄報圖片 歷史手抄報內容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