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以爲這個小小舉動無足輕重,殊不知它卻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你以爲這個小小舉動無足輕重,殊不知它卻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教育一直父母的重中之重,但是教育孩子就是體現在一些細微的小細節上面,你以爲這個小小舉動無足輕重其實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

在辦公室忙碌的我,收到姥姥發來的一則短視頻。

小小費穿着尿不溼,一扭一扭地推開門,等姥姥走出門去,他又把門關上。

姥姥轉過身來,他又把門打開,等姥姥進去。

我看呆了,這是在弄啥哩?

姥姥一句點破天機,我在教他扶門。

哦,記得姥姥剛陪我去美國的時候,一臉幸福地對我說,這裏的人都好紳士啊。逛個商場感覺跟VIP一樣,走在前面的人會微笑着轉過身來打開門。

西方世界就是女士的天堂呢。

嗯,我當然深有體會。

有一次,我跟學姐一起去逛mall。走在前面的人穿着一身五顏六色的衣服,頭髮豎得老高。這不是犀利哥美國版麼,我和學姐本能地離他遠一點。

就在我們進入大門的時候,發現他竟然還在。我倆戰戰兢兢地往裏走,發現他竟然一手扶着門——他在等後面的人!我們相視一笑,爲自己以貌取人而羞紅了臉。

剛開始我以爲,這是身爲女性的福利。後來觀察發現,規矩不是“lady first ”而是“後來者優先”。凡是出入公共場所,總是走在前面的人,推開門後都回頭看下,如果後面跟着其他人。前方的人就會扶着門,等待後面的人進去。

後面的人會報以謝謝。這樣的一天,總覺得充滿陽光。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無論在學校還是商店門口,很少有人進門後一甩門揚長而去的。

回國以後我特別留意,在國內,幾乎很少有人給別人扶門。有一回,我走得慢了兩拍。前方一個摩登女郎啪地就甩上門,差一點拍我鼻子上。

那一刻我竟十分感恩,媽媽,謝謝你給了我一個塌鼻子。

你以爲這個小小舉動無足輕重,殊不知它卻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對那個身材高挑、揹着香奈兒包包的女郎而言,我不會覺得她美。因爲她的修養和“美”隔了一扇門的距離。

郎鹹平曾說過一個故事。他有一個學弟混得比他好,他想不通這個學弟好在哪兒。有次一羣人出去吃飯,經過一扇門時。郎鹹平說:“像我這種沒有什麼悟性的人,傻裏呱唧地一腳跨出門就走出去了。”而他的學弟則本能地向後退一步,讓別人通過之後自己才走。

郎鹹平回味這其中的道理——原來在西方人選擇人才時,有另外一個標準即“一定要做個好人”。

我們養育孩子的時候,會遭遇太多太多的小事,小到微不足道,以至於大人都覺得不用去重視或者糾正。

比如小孩在幼兒園欺軟怕硬,搶人家玩具。父母反而擊掌而慶,我娃以後不會被欺負。

孩子折了鄰居的花,父母反而跟人說,小孩子不懂事。

蔡元培曾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家庭教育貴在“養”,而不在教。父母們總以爲,一些細微的小事不需要去糾正,等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可是古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

細小的習慣不去“養”,等孩子大了就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習沒有動力、做事沒有恆心、對人沒有尊重、缺乏起碼的禮儀。要知道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

如果一個孩子的心沒有得到父母的養護,缺乏足夠的滋養。隨着年齡增長,智商再高也難有出息,外貌再出衆也得不到尊敬。

小小費還小的時候,下手沒輕沒重,拍在姥姥臉上,啪啪作響。

我看到後,握住他的手非常嚴肅地說,姥姥是長輩,你可以輕輕地撫摸,但這樣拍是不可以的。

我在他面前從來都是樂呵呵的傻大姐,但是這次他被我嚴肅的表情嚇到了。後來我留心觀察,他真的沒有再啪啪打人了。

那時,他剛一歲多,用很多媽媽的眼光來看,是不是還算小?

你以爲這個小小舉動無足輕重,殊不知它卻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第2張

在中國,其實也很講究入門禮儀。你看古代臣子上朝覲見皇帝,也是依次入門。尤其是退朝,總是臉對着皇帝,屁股朝着門,恭敬地倒退。兩人相見,相互拱手禮讓不肯先走。

遇到長輩,年輕人退後一步,讓老者先走,或主動開門,請長者先行。這些禮儀雖然細小,卻早已印刻在古人腦海中。《晏子春秋》說,君子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

有人說,中國的禮儀之所以丟失,是好面子。憑什麼要給後面的人提供便利呀?那不是服務員的事情嗎?

中國老話說: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曾看了一篇文,講一個年輕人蔘與一次爬野山活動。山路難走,人們一個挨一個走。年輕人揹着雙肩包,爲了諂媚一個走在前面的漂亮姑娘。不管後面是否有人跟隨,遇到有樹枝擋路的時候,隨手一掰,彈回來的樹枝總是抽在走在後面的倒黴人臉上。

走到一個山脊上時,年輕人的雙肩包被樹枝夾住動彈不得。後面的人沒一個去幫忙的。

一件小事上的與人不便,竟讓人困難之際失去援助。

我有一個同學是小學語文老師,她跟我講了一篇學生習作,她給了滿分而且印象深刻。

作文題目是《一個最愛我的人》。學生寫道,在她的生活中,最愛她的人是奶奶。奶奶並不富有,平時省吃儉用,甚至買一個玩具都很摳門。但是最令她感動的是和奶奶在一起時,她一個毫不起眼的動作——扶門。慢慢地,她也開始爲奶奶扶門了。

同學說:其實孩子對愛的詮釋很簡單。學校教育偏重賦予孩子知識,家庭教學卻需要補全文化和教養。要知道,往往知識、文化、修養三者之間並不能劃等號。

你的孩子會給別人扶門嗎?請一定要教給他。

你以爲這個小小舉動無足輕重,殊不知它卻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