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講禮貌從0歲開始! 美國託班/幼兒園如何培養有禮貌的孩子

講禮貌從0歲開始! 美國託班/幼兒園如何培養有禮貌的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來美國學習和工作這些年,明顯感覺這裏的人真的挺和善、熱情。比如上班路上,即使是陌生人,也會很主動地跟你打招呼說,“How are you!”或是“Have a good day!”每次進公司大樓,或者進電梯,只要有人先進入,總會主動撐住門等後面的人。出電梯時,“女士優先”也是一種

就連孩子從小也會受這樣的教育,我就親耳聽到一位母親在一位不扶門的大叔走進大樓後直搖頭,轉而對自己的孩子說,“That’s rude, we need to hold the door and watch other people.”(這樣的做法很粗魯,我們需要扶住門看看後面是否有人要進來。)

我們通常把這種素質稱爲“禮貌”,但一談到這個詞,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的是晚輩對長輩,或是年紀輕者對年長者的一種尊重。但我發現在美國,從幼兒園開始,就在鼓勵一種“平等”的概念,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在強調“就事論事”,很少會拿某種身份地位來引導孩子尊重別人。

比如老師們從來不會和孩子說“因爲我是你的老師,所以你需要對我有禮貌。” 更多時候,他們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比如如果孩子衝老師吼,老師們多半都會直接告訴他,“你這麼大吼大叫我耳朵受不了,心裏也不開心,你小聲點兒說我才能聽得進你說什麼。”你會發現,整個交流並沒有出現“對待別人你要有禮貌”這類表達,更多的時候是直接告訴孩子你的行爲如何影響我的感受,以及你應該怎麼做。同樣的,他們也需要明白自己的行爲如何影響同伴的感受。在幼兒園這個小小社會裏,他們會有很多機會來學習。

0歲,從gentle touching開始

嬰兒室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兩個寶寶搶玩具。院長多次提醒老師,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把玩具的型號記下來,及時告訴她,這樣中心就可以儘快添置更多同型號的玩具。嬰兒室同一款玩具都會備上4-5個,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分享,更不能強迫他們分享。如果老師發現孩子搶玩具的情況,一般很快就能找到一款一模一樣的玩具拿給寶寶。

但即使這樣,孩子們的心理依然可能是“就是別人手裏的好啊!”

講禮貌從0歲開始! 美國託班/幼兒園如何培養有禮貌的孩子

所以有的寶寶還是會繼續爭搶其他人的玩具,而且動作比較大,甚至會弄哭同伴。往往這個時候,就是老師教育孩子“懂禮貌”的最佳時機,他們最常採用的方式就是教會孩子gentle touching (溫柔的撫摸)。

1 溫柔地示範剛當老師的時候,我的教授和我說,“The important part is not what you say, but how you say it”(最關鍵的並不是你想要表達什麼,而是你如何表達。)即使在你對面的是一個不到1歲的寶寶,忽閃着大眼睛看着你但其實可能真不太明白你在說什麼,但他還是可以非常敏銳地從你的表情、體態上捕捉到你的態度。

如果成人發現A寶寶爲了搶玩具要去抓B寶寶的頭髮,下意識地會很着急,最常見的做法是直接抱起寶寶B或者對寶寶A生氣地說“不能這樣!”

面對類似的場景,我的做法是先用自己的身體阻斷兩個寶寶的肢體接觸,畢竟保證孩子安全是第一位的。接下來,我會先較爲嚴肅地看着A寶寶。我自己發現,1歲前的孩子對於臉部表情的識別要優先於語音,他們很容易讀懂大人是生氣了還是開心了。當然不用板着臉太久,因爲這樣會很容易把A寶寶弄哭。然後搖搖頭,再用比較堅定的語氣說,“No Scratching”(不抓別人)。接着面部表情會稍微緩和一些,告訴他“Be gentle with you finger please”(你要溫柔地使用自己的手指),邊說還要握住A寶寶的手,帶着他先輕輕地撫摸我的頭髮,再輕輕地摸摸同伴的頭髮,讓他重複地熟悉什麼叫做 gentle touching。

看到另一個小朋友笑了,這時,我就會再加一句,“See, Your friend loves gentle touching!” (你看,你的小夥伴很喜歡你溫柔的撫摸嘛!) 想要告訴讀者的是,爲了讓孩子可以理解自己的錯誤行爲在別人看來的感受,我們可以做到以下三點:

①成人用眼神和臉部表情明確告知孩子這個行爲不可以;

②直接上手的操作,引導孩子什麼是合理的行爲

③讓孩子自己看到行爲的結果(同伴笑了)。

2平時玩的時候,多注意讓孩子感受“力度”

在和孩子們玩的過程中,我發現2歲之前的孩子,對於力度沒有概念,所以對別人就會顯得不夠“禮貌”。比如我在學步室(1-2歲的教室),看到有的孩子會非常用力地去推另一個孩子。成人可能會很自然誤讀爲這娃有暴力傾向,但後來我發現,不光對人,這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也特別用力。比如明明輕輕按一下就會亮的小鼓,他偏要“啪”一下很重地拍下去。

爲了讓他理解這樣做可能帶來的影響,我唯有硬着頭皮“身先士卒”,一次我讓他把手放在我的手心上,如果他很用力地打,我就會很誇張地表現出痛苦甚至大叫,如果能輕柔一些,我就會逗他咯咯地笑,慢慢用這樣的方式讓他懂得自己怎樣的方式是別人能接受和喜歡的。

當他對力度有了一定感受之後,我又拿給了一個洋娃娃,繼續讓他理解什麼是力度合適的拍打。一系列的特殊小竈還沒算完,後來每當他很小心地去拍拍同伴的後背,我都會報以一臉微笑和一句“Yes, that’s gentle”。(對啦!這樣就很溫柔)不停地給他讚許和肯定,他就很樂於重複這樣的行爲。

所謂的“禮貌教育”其實並不是說一句“你要對別人溫柔點兒”這麼簡單,剛纔的例子就給了我們兩點啓示:

①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讓他們感受什麼是合適的行爲;

②要通過即刻讚許給予行爲的“正加強”,慢慢改變他之前看似暴力的舉動。

餐桌禮儀,從娃娃抓起

講禮貌從0歲開始! 美國託班/幼兒園如何培養有禮貌的孩子 第2張

(美國幼兒園裏到處會有這樣的圖標,用通俗的方式讓孩子理解良好行爲需要的詞彙,包括請、對不起、謝謝、不客氣等。

摘自)

從兩歲開始,寶寶們就開始不停地被灌輸“請”與“麻煩你”等禮貌用語的使用。當然每個年齡段使用的方式不同。

2-3 歲的班上,孩子沒有被要求等待同伴的菜上齊了再一起吃,只要老師準備好了,他們就可以開始吃。但是如果有孩子需要加水,老師會刻意地鼓勵他們說“請”, “麻煩”,和“謝謝”。孩子只會說一個詞,比如他會說“水”。老師在給孩子倒水的同時會帶着微笑的完整複述,“請給我加點水。”孩子這時候也會有模有樣地重複這句話。給孩子遞過水的同時,老師還會主動地告訴孩子,你這時候應該說,“謝謝”。

由於孩子們是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很多小夥伴看了幾次老師的演示就記住了,很快就都學會了說“請給我水”“謝謝”等禮貌的表達。如果忘了說,老師還會不厭其煩地反覆做演示。

重複的練習之後,孩子們往往都能達到互相提醒的境界。一次,有個孩子跑過來和我說,“老師老師,剛剛他們沒說 ‘請’。”這種場景總是讓我哭笑不得,我會說,“那你去教他應該怎麼說。”然後那小不點兒就會很認真地糾正同伴,“你應該對我說,請你遞給我水壺好嗎?”他的同伴也會謙虛地改正。就是在這樣反覆的修正中,孩子內化了禮貌用語的使用,更能理解爲什麼要這麼對待別人,對待自己。

表達之前先學會傾聽

3 歲之後,孩子變得特別愛說話,但是很少願意等待或者聽別人說。在圓圈活動開始之前,老師都會重複一遍什麼叫做“good listener”(好的聽衆)。很多人想象中的美國教育充滿了自由主義色彩,我覺得孩子交流的內容可以無限的自由,但是“傾聽”他人是一條必須學會遵守的禮節,這與自由無關。

講禮貌從0歲開始! 美國託班/幼兒園如何培養有禮貌的孩子 第3張

圖中就顯示了某個幼兒園爲好“聽衆”填寫的五大要素,你可以看到這個要求是非常具體的。

一個好的聽衆需要滿足:

有問題先舉手

表達觀點之前想自己有沒有聽

坐的時候腳交叉放好

臉朝前看

眼睛看着講話的人

手放在膝蓋上

當然,這些規矩的制定者,並不一定是老師,很多時候會在做圈活動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讓孩子們自己寫,“好的聽衆”需要滿足那些條件。我發現,只有孩子自己制定的規則纔有約束力。每天在活動開始前都重複這些規則,孩子們慢慢的就記住了應該“傾聽”,這種纔是潛移默化的“禮貌教育”。

寫在最後其實最後我想說,父母自己的言行纔是孩子禮貌學習最重要的教材。這裏給大家分享一段我最喜歡的公益廣告叫做“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父母需要反思,自己對家裏人,對老師,對孩子,是否真的夠禮貌?自己的言行比所有的灌輸都有用。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每天放學,家長帶着孩子來辦公室裏找我,然後很認真地對我說,謝謝今天帶了他們家的熊孩子,然後和自己的孩子說,“快去給老師一個抱抱,謝謝老師。”就是這樣的點滴與細節,讓孩子學會了感恩,學會了應該如何尊重人,如何懂禮貌。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