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犯錯後,立刻說“對不起”,之後再犯怎麼辦?

孩子犯錯後,立刻說“對不起”,之後再犯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總是會犯錯,犯錯之後改正就好了,可是有些孩子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一個錯誤,這個時候的你會怎麼面對這種狀況呢?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這很正常,那是因爲他們需要從錯誤中探索和認知世界。

古話也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今天團子媽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道歉”這件事吧。

01我已經道歉了,你還想怎麼樣?

上個月朋友辦公室來了一個實習老師小王。

小王性格很好,平時見誰都笑嘻嘻的,但今天課間的時候,他竟然對班裏的一名學生髮火了。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要我說,這事還真怨不得小王。

前幾天他們班裏這個同學,上課的時候傳小紙條,小王用眼神暗示他好幾次,同學非但沒有停下來,還索性把數學書立起來,躲在後面偷笑。小王怕點名批評傷害孩子自尊,於是上完課才指出的,這位同學馬上就說:“老師,對不起,我以後一定不會了”。

誰知道,兩天還沒到,今天上課又到處找同學聊天,小王這纔不得不把他叫到辦公室,可面對老師批評,這位同學卻不耐煩地說:“我都已經知道錯了,你還想讓我怎麼樣?”這番話,讓小王十分驚愕,並搖頭感嘆道: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

孩子犯錯後,立刻說“對不起”,之後再犯怎麼辦?

這讓我想到今年過年的時候,帶團子去走親戚,中午吃飯的時候,堂弟家的兩個孩子一直圍着桌子相互推搡,時不時還發出尖叫聲。忽然,一聲巨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原來是兄弟倆跑的時候撞到了大人,哥哥碗沒拿住掉到地上碎了,飯菜也全部倒了出來。

見狀,堂弟立刻起身大聲訓斥侄子,要求他倆跟人道歉,兩小孩可能也被嚇到了,匆忙說了句“對不起”,隨後又被堂弟拉到一邊,嚴肅地教育起來:在別人家吃飯不要亂跑,撞了人要及時道歉……

主人還在廚房燒飯,我看地上到處都是米飯,就找來了掃帚簸箕過來打掃,看到小傢伙朝我這邊看,我就順勢問他們“你們要不要來幫忙啊”?他倆先是一愣,然後哥哥說:“可是我們剛剛已經道過歉了”,旁邊的堂弟耳朵都紅了,慌忙跟我解釋,並過來搶着掃帚掃地……

本質上來說,這三個小孩,其實是一樣的,他們都覺得只要自己道歉,別人就理所應當要原諒他。

很多時候,孩子口頭上說的對不起,並不代表他真的意識到錯誤了,那只是逃避懲罰一個手段而已,所以下次很有可能再犯。

02孩子犯錯,光說道理等於廢話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開明,也越來越不相信“棍棒底下出人才”了,而是更加傾向於跟孩子“講道理”,來引導孩子認識並改正錯誤。

就像我堂弟一樣,先要求孩子跟當事人說“對不起”,然後再仔仔細細地告訴他究竟那裏錯了,細心一點的父母,還會告訴他怎麼做纔是對的。當孩子道了歉,也認爲父母講的有道理的時候,這個錯誤就翻篇了。

可我們不要忘了,孩子犯錯,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固然沒錯,但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對自己的過錯負責。

如果今天孩子打碎一個碗,你要求他道歉了,然後再跟他講一些大道理,孩子根本不會把這件事記在心裏,只會覺得:我做錯事了,只要說聲“對不起”,然後再被父母教育一頓,就沒其他事了,下次再打碎一個碗也不足爲奇。

智慧的父母,不僅要指出孩子的錯誤,還會讓孩子負責把打翻的東西全都收拾乾淨,如果不收拾完,就不能做其他事,甚至吃飯,直到清理完畢爲止。有懲罰,才能對自己的錯誤認識更加深刻,以後吃飯的時候再也不會胡鬧了,否則自己就要收拾很久。

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去親戚家把其他小朋友玩具弄壞,最好的辦法也不是自己掏錢去買一個賠,而是讓孩子拿一個自己心愛的玩具,作爲補償。

不打不罵,不過度說理,重點是要讓孩子有真實的體驗,真真切切體會到這樣做的後果。他才能認識到:爲什麼我不要再做這樣的事,因爲我要付出代價,也給我造成了傷害。

做錯事,從來都不是說聲“對不起”就可以了事。

03父母引導也很關鍵

當然,我們做父母的,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不分青紅皁白就給孩子下定論。

尤其是當我們沒有親眼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只是聽老師、或者其他人轉述,這時父母一定要問這3句話,及時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親子誤會地產生。

1.發生什麼事情了?

很多家長在聽到孩子犯錯後的第一反應都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不聽孩子的任何解釋,只關注眼前的結果:

“你這熊孩子,又幹了什麼事情?天天的,能不能安生一點。”

“你別跟我解釋,沒用,你不欺負人家,人家能這樣對你嗎?”

但這種教育方法表現出來的卻是對孩子極其不信任的狀態,讓孩子認爲,無論做什麼,家長只會認爲是自己的錯。

家長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問清孩子事情的起因與經過,瞭解原由,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問題的發生。

例如:“爸爸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先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情嗎?爲何你會這樣做?我想聽聽看你的解釋。”

孩子在感受到家長的理解時,通常會放下內心的不安,小心翼翼的告訴家長實情,選擇與家長一起面對。即便真的是孩子的錯,孩子也會選擇主動來承認錯誤。

2.你的感受如何?

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激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情緒不滿或者生氣時,別人說什麼都會自動屏蔽,等到平復心情後,纔會冷靜思考剛剛發生的事情。

孩子犯錯後,家長先不說事情的對錯,而是問問孩子剛纔的心理感受:“剛剛他搶了你玩具,所以你很生氣,纔打了他,是嗎?”“你剛剛打了別人,看到他哭了,心裏是不是也很難過呀?”

一起引領孩子感知情緒,然後讓孩子哭一哭,說一說心裏的不滿與難過,發泄出來。

如果此刻孩子的情緒還是非常激動,一時聽不進去父母的意見,不妨讓孩子學會深呼吸,等待五分鐘或者十分鐘情緒平靜下來了再來一起溝通問題。

然後說說孩子剛纔的表現哪裏需要改進,哪裏需要表揚,不完全否認孩子的一切。

等到下次孩子一個人再遇到問題心裏很不舒服時,他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冷靜下來面對問題,以免犯更多的錯誤。

3.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當孩子因犯錯造成一定的損失後,家長可以先不要幫着孩子去處理,可以先聽聽孩子對此有什麼彌補的辦法,或許你會驚訝於孩子的創造能力。

例如有次糰子在鄰居牆上亂畫,面對鄰居的“控訴”,他倒是坦白很快,於是我就問他,那你打算怎麼處理呢?

他想了很多方法,也想了這個方法可能帶來的結果。比如拿布擦的話拿布擦好像畫筆顏色不容易掉,拿水衝牆會潮溼壞掉…最後,考慮下來,還是重新用油漆粉刷了一遍。

孩子經過思考後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自己的一次錯誤就會帶來這麼多問題,而且解決起來又很麻煩。等到下一次他想要做什麼事之前就會先思考一下後果,再考慮是否去做,從而培養孩子先思而後行的好習慣。

犯錯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犯錯不要緊,重要的是學會改進。

所以家長更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反省錯誤,引導他們正確地面對,學會彌補。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