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是什麼拉開了孩子的見識差距?

是什麼拉開了孩子的見識差距?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是什麼拉開了孩子的見識差距?旅遊,但是家長們也別讓孩子看過的風景,都變成了過眼雲煙。

今時今日,“每逢假期就旅遊”是一種時尚,哪怕是在週末。據不完全數據統計,超1/4消費者稱願意在旅遊上花更多的錢。而帶孩子出行旅遊,也已經被不少家長視爲幫助孩子開拓視野和提高見識的教育手段。

寓樂於教的初心本沒有錯,有哪些原因和做法會讓我們事與願違,今天我們一探究竟。

是什麼拉開了孩子的見識差距?

這三種行爲,讓旅遊變成異地打發時間

帶上孩子旅遊,我們是希望孩子能離開日常緊張的學習狀態,在旅遊中豐富知識、陶冶情操、開闊眼界並且體味更多生活的樣子,然而我們卻發現,有些行爲讓我們旅遊的初衷變了味。

1、旅遊就是買買買

在旅遊的過程中,熱情與精力主要集中在吃與購物,讓人有種“從家裏附近的超市去到另一家遠點的超市”的趕腳,對旅遊所到地的民族風俗、人文風情、發展歷程等方面卻一無所知。

2、旅遊就是拍拍拍

旅遊過程中,無時無刻進行“拍照+分享朋友圈”的線上直播,但是並沒有形成自己的認知與感悟。這種旅遊是典型的:爲了活在朋友圈而遠行。

3、旅遊綜合症頻發

旅遊完之後無法積極迴歸現實生活,對旅遊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過於留戀,“上班就累、下班翻看假期照片不想睡”。

這樣的旅遊,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

沒有夢想又何必遠方,每一場經歷我們都希望有所沉澱。儘管我們不應該對一場旅遊附加太多的目的性,但是既然是帶着孩子走出家門,那就希望可以透過孩子的眼睛和心靈發現更多的絢麗多彩。

是什麼拉開了孩子的見識差距? 第2張

讓孩子長見識的旅遊要做到這三點

如果希望通過旅遊讓孩子長見識,那爸爸媽媽就要意識到:旅遊,是將教育場景延伸到課外、延伸到日常生活觸及不到的地方,讓孩子在書本之外探索求知,激發孩子更多的特性與天賦,讓孩子逐漸長成一位獨立自主、有人情味的小大人。

1、旅遊是要培養孩子的包容心

一個人,一直生活在一個環境與圈子中,容易形成“這就是世界和一切”的認知,認識世界的多元化,可避免狹隘的人生。旅遊如請客吃飯,非求一頓饕餮盛宴,而是在席間風情。

在旅遊的時候,藉着陌生環境所帶來的好奇與新鮮,父母要引導孩子養成“三多”習慣--多看、多想、多問。人的行爲是環境的反射,有好、有壞、有熟悉、有奇怪、有理解、有費解,任何地方都有其好與不好的一面,就如同任何一個人,都有其可愛與不足。所以,父母可以讓孩子試着留意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包括出行時間、出行方式、生活行爲、衣着打扮、飲食特點等等,找出與我們平時生活環境有哪些不一樣,試着找出產生這些不一樣的原因所在。

隨着旅遊的積累,孩子的“三多”習慣能讓他知道生命可以有更多的不同活法,遇到矛盾時孩子也會懂得將心比心,接納並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不一樣,站在對方的立場分析思考問題的癥結所在。“閱人無數”能讓孩子知道寬容是一種對是非的宏觀處理態度,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這纔是真正的包容。

見過世面的包容,不光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2、提高孩子的“適應”意識

隨着教育環境越來越重視孩子自我意識的教育,“我要什麼、我喜歡什麼、我想如何”讓孩子思考了很多“自我”,但是對於“自我”以外的規則,難免有所缺乏。

旅遊在外,孩子要懂得適應規則,如登機的時候要排隊,即便人再多我們也不能隨意插隊;如去寺廟要學習恪守忌諱和習俗。

旅遊在外,孩子要懂得適應環境,如想要看山頂的風景就要不斷向上爬,路不會因爲我們累而變得容易。

旅遊在外,孩子要懂得適應變化,去到一個新環境,充滿許多未知,認牀、飲食喜好、社交方式等都需要我們做出相應的自我調整。

適者才能生存,缺乏適應意識的人,更缺乏的是走出舒適區的勇氣及毅力,不走出舒適區,又如何能發現別樣的風景?

勇氣和毅力,是旅遊中應當給予孩子的必要歷練。

3、給予孩子更多捕捉靈感的實踐機會

人大部分靈感與智慧,都來源於實踐時對某一瞬間的捕捉和不同感受的記錄,過多的人爲控制會侷限孩子思考的觸發點,孩子內心得到的感受也只能是單一的。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更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旅遊的選址,爸爸媽媽可以稍微提醒需要注意季節、天氣、預算等要素,然後讓孩子自己選擇幾個意向的旅遊目的地,並說明爲什麼。

只有通過真實的實踐體驗與對比,才能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如果家長擅長“包養”模式,旅遊的教育意義將被大大的削弱,嚴重剝奪了孩子更多自然發展的機會。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讓孩子激活更多的天性,讓孩子變成有趣的靈魂,讓孩子碰見更好的自己,這纔是我們要給孩子的那場旅遊。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