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就是你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你還怪誰?

就是你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你還怪誰?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放假在家和小葡萄膩了兩三天,期間還帶着小葡萄去表姐家串門,表姐家孩子剛好比小葡萄小3個月也就是16個月大,所以難免被拿來比較。

現在表姐家孩子不僅連基本的稱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眼耳口鼻都會說,而且一些生活用品也會叫出名字。並且十分聽話乖巧,大人說什麼就會跟着模仿。

對比之下,小葡萄說的話就太少了,偶爾也會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但是平常總喜歡說“嗯嗯、啊啊、哦哦、哇哇”之類的語氣詞。於是不經意間小葡萄就被貼上“不愛說話、不聽話”之類的標籤。

忽然,我猛地一驚,之前還教育別人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怎麼這會自己卻給孩子貼上了?我需要面壁思過。

就是你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你還怪誰?

剛好,藉此機會就和大家談談“貼標籤”這件事的嚴重性,希望各位家長重視起來。

爲了避免大家覺得我是小題大做,我再講一件我身邊真實發生的事情。

我中學時的一個同學C,個頭比較矮,也不愛說話,甚至有點自卑,同班調皮的男生都喜歡捉弄她,還給她取外號“矮冬瓜”,但是她從來都不反駁。後來我到異地讀書,大家沒什麼交集了,聽同學說,C的婚姻不太順,老公對她不好,婆婆也嫌棄她矮,一氣之下跑回孃家。直到最近才知道她居然精神異常了,完全靠藥物控制,不然就會發作亂扔東西、還會破口大罵。

也許你會說,是我同學太玻璃心了,個子矮的人多了去也沒見人精神失常啊!

但是,你絕對無法想象有時候很小的一件事或一句話就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尤其是童年時期留下的陰影真會伴隨一輩子。我只是沒想到就因爲“個子矮”會將她逼瘋,也許對她來說個子矮就像是她的奇恥大辱,因爲無數次身邊人的嘲諷包括親人在內,讓這個標籤成爲一把利刃一直狠狠地插在心裏,越插越深,一直到她承受的極限,最後瘋了。

就是你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你還怪誰? 第2張

然而大人對孩子的隨意性評論,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貼標籤的現象隨處可見。你可能經常會聽到大人說:“我這孩子沒有音樂細胞、有點胖、愛哭鬧、不讓人省心、學習跟不上……”

孩子會怎麼想呢:“我不可能學會小提琴、我不配穿裙子、我不乖、爸媽不喜歡我、我學習沒指望了……”

所以,別以爲孩子小,偶爾隨口一說沒關係。其實他們都懂,他們無時不刻在吸收着信息。你以爲他們聽不懂你的話,但他觀察着你的神情,感受着你的語氣。你標籤一貼,他完全知道這不是好的評價,小小的他也會暗自難過。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說,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爲標籤所標定的人。標籤會像個魔咒一樣跟隨着孩子,你給孩子貼標籤,就相當於對他進行了角色塑造,他們按照你設定的角色去表演,演着演着,孩子真的會朝那個方向去發展,哪怕他原本並不是那個樣子。

其實給孩子貼標籤的背後,隱藏着評價者本身的問題。

讓我們來看看生活中,家長們經常用於自己孩子的評價,並分析一下大人本身的心理吧:

“這孩子倔脾氣,就是不聽話!”,這是對自己管教無方的無奈;

“我女兒內向膽小,不敢和別人玩”,這是希望獲得別人對孩子不合羣個性的理解;

“我兒子總愛哭,像個小女孩”,這是對孩子不良個性的縱容;

“這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這是恨鐵不成鋼,推卸自己教育責任的說辭!

其實你大可不必急着給孩子貼標籤,同樣的事情換句話說,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呢:

“你這麼堅持能不能和我說下你的理由呢,說不定媽媽也會支持你。”

“哇塞,寶貝今天主動和西西打招呼,你也覺得很開心是不是,以後要一直這樣哦!”

“寶貝心情不好的時候想哭很正常,可以告訴媽媽爲什麼哭嗎?”

“最近學習很努力嘛,比以前進步不少。”

很多時候家長故意說孩子哪方面不行不好,本意是爲了採用負面激勵,讓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殊不知在給孩子貼上這樣的負面標籤之後,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可能還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接受自身的不足,破罐子破摔。我猜,誰都不想這樣吧?

就是你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你還怪誰? 第3張

放下成人世界的客套和自我的虛榮心,不再給孩子貼標籤!

在大人的世界裏,總是有一些我們自以爲需要的客套,比如迎面走來鄰居家的孩子,我們會讚美,“哇,你們家的孩子真漂亮,會說這麼多話啦”。但這個時候千萬別拉上我們自己的孩子來個比較,添上一句,“我們家這個就知道悶聲不響瞎鬧騰”。

再比如,因爲我們家長的虛榮心,在公共場合孩子表現得不夠棒時有些懊惱和着急,就隨口甩出幾句“你怎麼這麼膽小,叫人都不叫?”、“你慢吞吞幹嘛?”、“一點不勇敢,你看人家小妹妹都爬上去了”……

所以孩子被貼標籤,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孩子有什麼不好,而是我們力求完美的心在作怪。請放輕鬆一些吧,淡定地面對孩子爲我們丟臉的時刻,是家長向尊重孩子獨立人格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小幫有話說】

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這個毋庸置疑,但是總會在不經意間,給我們的孩子施加了無數的不良心理暗示。治標得先治本,孩子變壞變差,根源還是父母。往往是父母本身需要改變。

最後懇請各位家長牢記,凡事客觀對待,就事論事,化解孩子們的負面情緒,不要讓負面的標籤成爲限制孩子成長的枷鎖,每一個孩子都有改變的潛力和成長的空間!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