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該怎麼給足孩子充足的心理營養?

父母該怎麼給足孩子充足的心理營養?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一篇《月薪三萬,還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成爲朋友圈熱文,引發不少人的關注與討論。

文中一位母親抱怨:自己月薪三萬,家裏大頭開支由老公負擔,可一個暑假孩子就要花35000。

我們來看一看這些錢花在哪裏:

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

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

7月份鋼琴考級,每週要上兩節鋼琴課,200元一節,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對此,她無奈地感慨道:

痛苦的是,你雖然錢花了,卻因爲不知道是否有用而感到不踏實;可不花吧,又覺得對不起孩子,更不踏實!

這句話不僅僅說出了這位月薪三萬媽媽的心裏話,更是說出了千千萬萬做家長的心裏話。

這位媽媽的思想其實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長的思想,認爲好的教育就是要花錢,上名校,去上高級的培訓班,去留學見世面,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家長有錢能讓孩子有更多的受教育機會是很好的,但是花了錢就能教育好孩子嗎?

正確的教育真的靠燒錢嗎?真的像有些文章說的那樣,階層在固化,我們都沒有了出路嗎?

父母該怎麼給足孩子充足的心理營養?

我有一個朋友,中學的時候,她毫不起眼,學習成績一般。

可是,現在的她卻活成了現實版的勵志女神:開朗、樂觀、充滿自信。年紀輕輕早已靠自己在北京買了兩套房,自己的事業也做得風生水起。

她父親早逝,媽媽在學校旁邊開了一個小賣部。

那時的她不愛說話,總是坐在角落裏,低着頭。看人也總是很靦腆。身上總穿着不合身的衣服。

當年的我們都是初中才接觸英語,底子不好,學起來特別吃力,朋友的英語也不好,並且她很認命地認爲自己就不是學習的料。

她的媽媽深信知識改變命運,她流着淚撿起女兒的課本,自學起來,沒有老師就聽磁帶,請教學校裏的老師。

抄了很多小紙條,一有空就背單詞,聽磁帶上的課文朗讀。一年又一年的聽,聽壞了一堆磁帶。

後來母女倆一起學、一起討論。

四年後,朋友的媽媽被學校聘去當了英語代課老師。

後來因爲鄉村英語教師稀缺,她又獲得了一個招教考試正式入編教師的機會。自強不息的朋友媽媽自是通過拼了命一樣的學習通過了。

我那位朋友後來也通過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學。

父母該怎麼給足孩子充足的心理營養? 第2張

故事到此就結束了嗎?

還沒有,朋友的媽媽並沒有止步於自己已取得的成績,深知知識的重要,二十多年來堅持每天讀書,並跟女兒一起探討,母女倆養成了熱愛讀書、深度思考的好習慣。

兩人每年都會出去旅遊、開拓眼界。

朋友的媽媽說:人生無論是處於好的還是壞的處境都不要放棄去自我成長。

朋友也說過:

媽媽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媽媽當年的努力,我肯定會過着我們小鎮上大部分姑娘一樣的生活,讀完初中去工廠打工,生幾個孩子,讓他們在重複我走過路。

心理營養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代碼。孩子成長的路上需要五種心理營養:

1.無條件的接納她/他;

2. 讓他/她感覺自己很重要;

3.陪伴孩子給他安全感;安全感主要來源於:媽媽的穩定情緒,良好的夫妻關係。

4.肯定、讚美、認同;這種心理營養爸爸的作用要大於媽媽。

5.學習、認知、模範,父母永不放棄自我學習,給孩子榜樣的力量。

心理營養充足就會開出生命的“五朵金花”:愛的能力;獨立自主;聯結;價值感;安全感。

當孩子的心理營養充足了,她/他的人生之路是可以自己走好的。

而心理營養主要是來源於父母。給孩子心理營養才能滋養孩子的一生。

朋友的母親正是通過自身給孩子內在的心理營養,才讓她有能力走好後面的路。

父母該怎麼給足孩子充足的心理營養? 第3張

我曾經在培訓機構做過一段時間,期間我有一個學生在那裏上課,上了很長時間,可是還是孩子卻沒有多大的進步。

有一天我路過他上數學課的教室聽見他在跟老師吵架,小小的孩子梗着脖子叫囂:

我上課玩,我不聽講怎麼了?我爸媽交錢了就是顧客,顧客是上帝,我就是上帝……

後來我們去找他媽媽,媽媽忙道歉:

我跟他爸以前工作忙,沒空管他,一直跟爺爺奶奶一起,我們也發現孩子有很多的毛病,這不趕緊帶他到處補課。

孩子已不耐煩地旁邊叫嚷:“媽媽,明天帶我去香港玩。”

媽媽忙不跌地答應,轉過頭來跟我們解釋:

孩子還是要帶出去找見識的,畢竟現在都在說教育就是拼爹拼媽嘛!

是的,教育是拼爹拼媽,但是真正的拼爹拼媽,拼的是爸媽的陪伴,爸媽的教育方法,爸媽的爲人處世,爸媽的理念。也可以說拼的是爸媽給孩子的心理營養。

孩子的媽媽不注重孩子的內在,只想通過補課、老師來教育好孩子無疑是不會成功的。

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如此沒有教養,不得不說父母的教育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如果用樹的形象來比喻教育,那麼心理營養是根,學校教育是枝,社會教育是葉,學生的成長是果。根深才能枝繁,枝繁才能葉茂,葉茂才有果實。

請再好的園丁來修剪枝葉,而不給樹施肥,這棵樹是不會茁壯的。

父母給足孩子充足的心理營養,給他/她打下能夠今後走好自己的路的基礎,纔是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不重視孩子的心理營養,教育僅僅靠去培訓上名校,不僅僅撐不起孩子的暑假,更撐不起孩子的未來。

不要讓階層固化成爲放棄努力的藉口。

沒有家財萬貫,依然可以給足孩子心理營養,讓教育這顆樹根扎深,讓孩子有走好今後路的資本,才能收穫滿樹的果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