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是什麼讓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失控?

是什麼讓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失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兩天接連發生了兩起悲劇。

渭南市一個12歲的男孩,拿水果刀捅傷了同宿舍的同學。濟南市兩個女生打架,其中一名15歲的女生將另一名16歲的女生捅傷。

最終,兩個受傷的孩子均搶救無效死亡。

不敢想象,兩個失去孩子的家庭該承受怎樣的傷痛,也不知道,兩個從此揹負着“人命”的孩子和他們的家庭,未來又會怎樣?

可是,就在孩子們情緒失控的那一瞬間,無可挽回的大錯已經鑄成。

就在上個月,湖南某中學一名高三班主任,剛剛被自己向來看重的“尖子生”,用彈簧刀足足刺了26刀。

而這個孩子殘忍弒師的原因,竟然是他拒絕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被老師訓斥了一句“不想寫就轉班”。

失控的情緒,真的是魔鬼。

這些讓人痛心的事件,讓很多人開始反思。

有人覺得是教育出了問題,有人覺得需要加強對孩子的普法,可是,我卻認爲,真正缺失的是“情緒教育”。

很多人都低估了情緒的力量,尤其是負面情緒的“殺傷力”。當一個人不懂得如何管理情緒,反而常常被情緒所控制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失去理智。

做父母的人,大多都曾遇到過孩子情緒大爆發。比如,一點小事就大哭不止,甚至憤怒尖叫個不停。

曾經有個朋友向我求助,說自己已經不敢帶孩子去超市了,他如果想要什麼東西大人不給他買,他能哭到背過氣去,要是堅持還不給他買,他甚至能用腦袋一下一下地撞牆。

補充一句,她兒子剛2歲半。

是什麼讓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失控?

孩子總愛發脾氣,的確是讓很多父母都感到撓頭的難題,但是我們幾乎沒有恰當的“情緒教育”,來幫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教會孩子如何與情緒和平共處。

因爲父母們自己也做不到。這一代年輕的父母,大多也是在“情緒教育零基礎”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很多父母都是本能地想要強行制止孩子的情緒流露,有時甚至還會用比孩子更激烈的情緒表達,來實現這個目的。

比如,嚴厲地斥責孩子,不許孩子發脾氣,不許孩子哭,甚至有時候就連孩子高興得手舞足蹈,父母也會希望他立刻安靜下來。

心理學家認爲,所有的情緒,在本質上都是某種行爲的驅動力。這也是進化過程賦予人類處理各種臨時狀況的應急機制。

換句話說,所有的情緒都“有用”,包括那些普遍認爲的負面情緒。

比如,生氣能讓人在受到侵犯時有足夠的力量去攻擊敵人,恐懼可以使人變得敏銳,悲傷則能幫助人適應重大的變故或損失。

所以,真正可怕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情緒脫繮。

那麼,孩子的情緒又是怎樣一步步走向失控的呢?

人的大腦其實有兩個記憶系統,一個用來記憶事實,一個用來記憶情緒。和我們反覆記憶知識能形成“腦回路”一樣,反覆的情緒經驗,也會形成情緒反應的“腦回路”。

想想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當你對某個知識點熟悉到一定程度時,你完全可以做到不經大腦,直接脫口而出,比如,有人問你1+1=?時。

情緒記憶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孩子因爲“弱小”,所以被賦予了更敏銳的感受力。

孩子在年幼時與父母或是其他直接撫養人的互動中,所體驗到的情緒經驗,都會刻在他的情緒記憶裏。反覆的次數多了,就會成爲他情緒反應的基本模式。

很多時候,這樣的情緒模式在人的意識中都是模糊存在的,因爲在早期形成這個情緒模式時,孩子還無法準確地認識情緒。

同時,在我們長久以來的做法中,對於孩子所表達出來的各種情緒,都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態度,怕孩子哭鬧,也怕孩子發脾氣,更不要說正視和認識它們了。

這也是爲什麼我們在大發雷霆後,也很難覺察到,究竟是什麼讓自己如此失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對孩子的情緒漠視或是專制,卻又常常向孩子的行爲妥協。

而正確的做法恰恰相反,我們需要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有足夠的耐心去了解他情緒背後的信念邏輯,但不恰當的行爲一定要約束。

比如,剛纔提到的那個容易情緒崩潰的2歲男孩。

後來跟朋友聊天得知,他們家裏人都特別怕孩子哭鬧,所以,只要孩子一哭,他們就妥協,無論什麼要求都答應,結果卻是越妥協越糟糕。

顯然,在這個孩子更早期的情緒和行爲經驗中,他的“情緒大腦”記住了一個模式,就是無論他有什麼需求,只要哭就能得到滿足,如果還是得不到,那就哭得再厲害些。

也許,站在大人的角度會看到,孩子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來達成他的需求,可現實就是,他完全意識不到這一點。

關鍵是,形成“腦回路”的情緒模式,並不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改變,除非個人對自己的情緒和情緒模式能有所覺察。否則,它只會在一遍又一遍的反覆中得到強化。

因此,常常情緒失控的孩子,一旦被點燃,就很容易成爲情緒的傀儡,要是再加上青春期的衝動,就會釀成大禍。

所以說,情緒真的不是一個小問題,對孩子的情緒教育更是不能缺席。

是的,任何人都會生氣,憤怒也是最難控制的情緒。成年人如此,小孩也一樣。

任由怒火發泄並不是一個好辦法,這樣只會讓憤怒的情緒模式越來越容易被觸發,但強行忽視自己的憤怒,靠“忍”字訣把怒氣強壓下去,更不是什麼高明的做法。

和一個媽媽聊天,她說了自己在踐行對孩子“零吼叫”時的困惑,其中就包括“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

忍不住的原因,就在於她並不是真正地具備了憤怒管理的能力,而是全靠“忍”,當然有時候就不靈了。

認識和覺察情緒,是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所以,管理憤怒也需要先懂得覺察產生憤怒情緒的原因。

對於孩子常常莫名爆發出來的怒氣,你是否真的洞悉了這個背後的潛臺詞?他經常性爆發的情緒背後,是否存在一個不經大腦的反應模式?

是因爲自己的需求被漠視、被否定而感到傷心和不安?還是因爲感覺受到了嘲笑、羞辱或是侵犯?

其次,我們需要引導和調整孩子的個人基礎信念。

孩子是最敏銳的觀察家,卻是一個很糟糕的信息解讀者。比如,父母吵架,很可能會被孩子翻譯成“是我不好,所以他們纔會吵架”。

如果孩子的怒氣很容易會被莫名地點燃,你要做的事情,不是斥責孩子的無理取鬧,而是先了解,在孩子的個人邏輯裏,有沒有存在着什麼不正確或是有誤解的基礎信念。

比如,過度敏感、自卑的孩子,可能會存在一個錯誤的信念,就是“我不夠好,別人都在嘲笑我”。

因此,別人一句無心的玩笑話,很有可能就會引發他內心的驚天海嘯。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情緒教育的重要性在於,儘早讓孩子懂得識別情緒,並及時調整孩子的內在信念,可以讓他的大腦先構建起健康的“情緒腦回路”。

對已經在情緒海波上漂游了很久的孩子來說,他是真的真的很需要一座燈塔。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