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數學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它的出現是由歷代著名學者付出一生心血後,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演變而成。這些數學家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更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

數學家的故事:高斯的故事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裏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屁孩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唸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裏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裏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裏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擡,揮着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麼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着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爲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裏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在以後數學方面作出了重要的研究。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數學家的故事:華羅庚的故事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是蠻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爲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第2張

數學家的故事: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212年)——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

阿基米德的父親是一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別喜愛數學。有一次,國王請他去測定金匠剛剛爲其做好的王冠是純金的還是摻有銀子的混合物,並且告誡他不得毀壞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當自己泡大一滿盆洗 澡水裏時,溢出水量的體積等於他身體浸入水中的那部分體積。那麼,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據水面上升的情況算出王冠的體積與等重量金子的體積相等,就說明王冠是純金的;假如摻有銀子的話,王冠的體積就會大一些。他興奮地從浴盆中躍出,全身赤條條地奔向皇宮,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爲此而發明了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還發現了著名的槓桿原理。伴隨着這一發明,還產生了一句衆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歲月裏,他的祖國與羅馬發生戰爭,當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時,阿基米德還專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畫的幾何圖形,兇殘的羅馬士兵刺倒了這位75歲的老人,偉大的科學家撲倒在鮮血染紅了的幾何圖形上……

阿基米德死後,人們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遺著全集》,以永遠緬懷這位科學巨匠的偉大業績。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第3張

數學家的故事:諾伯特維納的故事

世紀著名數學家諾伯特·維納,從小就智力超常,三歲時就能讀寫,十四歲時就大學畢業了。幾年後,他又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成爲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博士。

在博士學位的授予儀式上,執行主席看到一臉稚氣的維納,頗爲驚訝,於是就當面詢問他的年齡。維納不愧爲數學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歲數的立方是個四位數,歲數的四次方是個六位數,這兩個數,剛好把十個數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這意味着全體數字都向我俯首稱臣,預祝我將來在數學領域裏一定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維納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大家都被他的這道妙題深深地吸引住了。整個會場上的人,都在議論他的年齡問題。

這個年僅18歲的少年博士,後來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他成爲信息論的前驅和控制論的奠基人。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第4張

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的故事

9歲那年,蘇步青的父親挑上一擔米當學費,走了50公里山路,送蘇步青到平陽縣城,當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從山裏到縣城,蘇步青大開眼界,什麼東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饅頭裏有肉末,常用飯票換成錢買"肉饅頭"吃。一個月的飯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餓肚子。他見到燒開水的老虎竈,也覺得好玩,把家裏帶來的雞蛋擲進鍋裏,一鍋開水變成一鍋蛋花湯,燒水工看到氣極了,揪住他打了一頓。

蘇步青整天玩呀、鬧呀,考試時常坐"紅交椅",到期末考試,他在班裏得了倒數第一名。可是,他的作文寫得還不錯,私塾裏的"偷聽",激發了他學習語文的興趣,爲作文打了一點基礎。然而,語文老師越看越不相信,總認爲蘇步青的作文是抄來的。因此還是批給他一個很低的分數。這樣,更激發了他的牛脾氣,老師越說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學,一連三個學期,都是倒數第一名。同學和老師都說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師陳玉峯把蘇步青叫到辦公室,給他講一個小故事:"牛頓12歲的時候,從農村小學轉到城裏唸書,成績不好,同學們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個同學蠻橫無理地欺負他,一腳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滾。那個同學身體比他棒,功課比他好,牛頓平時很怕他。但這時他忍無可忍,跳起來還擊,把那個同學逼到牆角,撳在牆上。那同學見牛頓發起怒來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頓從這件事想到做學問的道理也不過如此:只要下定決心,就能把它制服。他發憤圖強,努力學習,不久成績躍居全班第一,後來成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第5張

數學家的故事:陳景潤的故事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髮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髮店去了。

理髮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髮。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着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髮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裏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髮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髮了。理髮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髮!”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裏看書,他能聽見理髮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裏,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髮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纔想起理髮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來到理髮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第6張

數學家的故事:祖沖之的故事

祖父經常給祖沖之講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其中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深深打動了祖沖之幼小的心靈。

祖沖之常隨祖父去建築工地,晚上,在那裏他常同農村小孩們一起乘涼、玩耍。天上星星閃爍,在祖沖之看來,這些星星很雜亂地散佈着,而農村孩子們卻能叫出星星的名稱,如牛郎、織女以及北斗星等,此時,祖沖之覺得自己實在知道得很少。祖沖之不喜歡讀古書。5歲時,父親教他背誦詩句,兩個月他也只能背誦十幾句,氣得父親又打又罵,可是他喜歡數學和天文。

一天晚上,祖沖之躺在牀上想白天老師說的“圓周是直徑的3倍”這話似乎不對。第二天一早,他就拿了一段媽媽繩子,跑到村頭的路旁,等待過往的車輛。一會兒,來了一輛馬車,祖沖之叫住馬車,對駕車的老人說:“讓我用繩子量量您的車輪,行嗎?”老人點點頭。祖沖之用繩子把車輪量了一下,又把繩子折成同樣大小的3段,再去量車輪的直徑,量來量去,他總覺得車輪的直徑沒有1/3的圓周長。祖沖之站在路旁,一連量了好幾輛馬車車輪的直徑和周長,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

這究竟是爲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在他的腦海裏縈繞,他決心要解開這個謎。

經過多年的努力學習,祖沖之研究了劉徽的“割圓術”。所謂“割圓術”就是在圓內畫個正6邊形,其邊長正好等於半徑,再分12邊形,用勾股定理求出每邊的長,然後再分24、48邊形,一直分下去,所得多邊形各邊長之和就是圓的周長。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第7張

數學家的故事:蒲豐的故事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裏,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

”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第8張

數學家的故事:笛卡爾的故事

據說有一天,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生病臥牀,病情很重,儘管如此他還反覆思考一個問題:幾何圖形是直觀的,而代數方程是比較抽象的,能不能把幾何圖形與代數方程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能不能用幾何圖形來表示方程呢?要想達到此目的,關鍵是如何把組成幾何圖形的點和滿足方程的每一組“數”掛上鉤,他苦苦思索,拼命琢磨,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把“點”和“數”聯繫起來。

突然,他看見屋頂角上的一隻蜘蛛,拉着絲垂了下來,一會功夫,蜘蛛又順着絲爬上去,在上邊左右拉絲。蜘蛛的“表演”使笛卡爾的思路豁然開朗。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個點,它在屋子裏可以上、下、左、右運動,能不能把蜘蛛的每個位置用一組數確定下來呢?他又想,屋子裏相鄰的兩面牆與地面交出了三條線,如果把地面上的牆角作爲起點,把交出來的三條線作爲三根數軸,那麼空間中任意一點的位置就可以用這三根數軸上找到有順序的三個數。反過來,任意給一組三個有順序的數也可以在空間中找出一點P與之對應,同樣道理,用一組數(x、y)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一個點,平面上的一個點也可以有用一組兩個有順序的數來表示,這就是座標系的雛形。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第9張

數學家的故事:韋達的故事

韋達1540年出生在法國東部的普瓦圖的韋特奈。他早年學習法律,曾以律師身份在法國議會裏工作,韋達不是專職數學愛,但他非常喜歡在政治生涯的間隙和工作餘暇研究數學,並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成爲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韋達是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表示數的人,並且對數學符號進行了很多改進。他在1591年所寫的《分析術引論》是最早的符號代數著作。是他確定了符號代數的原理與方法,使當時的代數學系統化並且把代數學作爲解析的方法使用。因此,他獲得了“代數學之父”之稱。他還寫下了《數學典則》(1579年)、《應用於三角形的數學定律》(1579年)等不少數學論著。韋達的著作,以獨特 形式包含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部數學內容。只可惜韋達著作的文字比較晦澀難懂,在當時不能得到廣泛傳播。在他逝世後,才由別人彙集整理並編成《韋達文集》於1646年出版。韋達1603年卒於巴黎,享年63歲。下面是關於韋達的兩則趣事:

與羅門的較量

比利時的數學家羅門曾提出一個45次方程的問題向各國數學家挑戰。法國國王便把該問題交給了韋達,韋達當時就得出一解,回家後一鼓作氣,很快又得出了22解。答案公佈,震驚了數學界。韋達又回敬了羅門一個問題。羅門苦思冥想數日方纔解出,而韋達卻輕而易舉地作了出來,爲祖國爭得了榮譽,他的數學造詣由此可見一斑。

韋達的“魔法”

在法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中,法國人對於西班牙的軍事動態總是瞭如指掌,在軍事上總能先發制人,因而不到兩年功夫就打敗了西班牙。可憐西班牙的國王對法國人在戰爭中的“未卜先知”十分腦火又無法理解,認爲是法國人使用了“魔法”。原來,是韋達利用自己精湛的數學方法,成功地破譯了西班牙的軍事密碼,爲他的祖國贏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另外,韋達還設計並改進了曆法。所有這些都體現了韋達作爲大數學家的深厚功底。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數學家故事 第10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