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育兒祕密》

《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育兒祕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者的話

《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育兒祕密》

  Take easy,Don't be crazy!

  孩子的健康保存期限在你手上

很高興我傾注大量心血的這本書在中國大陸發行簡體版,我從事醫藥相關工作十五年,一直都很關心健康相關議題,尤其在養育兩個孩子後,我十分了解爲人父母的心情,孩子就像母親心頭的一塊肉,捧在手心上疼,但很多新手父母對孩子的生長髮育及健康問題常是一知半解、道聽途說。

我只希望我的兩個孩子成爲快樂健康的“蘋果寶寶”,像蘋果紅彤彤地向陽,如同小樹苗一樣,有充足的養分、陽光及水源,自然活力十足生長,將來果實堅韌又甜美,因爲有許多研究證明具有耐挫力及復原力的孩子將來的學習動機及成就會更好,許多事事順心資優的孩子,成爲沒有耐挫力的“草莓寶寶”,以後人生路上碰到石頭時,不會搬石頭,反而跌撞並衍生憂鬱或反社會行爲。

現代教育從幼兒園起,在家長及老師的期待下,孩子三歲就開始要求其練習拿筆,除非父母的遺傳體質,孩子天生視力特別好,過早學習寫字及音樂會種下近視的種子,大多數的父母都會碰到孩子有天被通知“有近視”的警報,小孩如果在學齡前就宣告近視,將來高度近視跟隨一輩子的風險很高,近視也是華人圈成長過程中甩不掉的負擔。

我的孩子在幼兒園時也曾出現這樣的情形,開始了與滴散瞳劑長期抗戰的日子,每天晚上都要跟他奮戰(因爲孩子不喜歡眼皮被撐開滴藥水的感覺),散瞳劑能夠放鬆睫狀肌,讓孩子在看書時,近距離反而看不清,要拿遠才能看得清楚,在孩子假性近視時,可讓視力恢復正常,如果孩子已有近視,滴散瞳劑及搭配多焦點的眼鏡,是目前醫學上長期追蹤研究唯一有效防止近視加深的方法。所以醫師建議我的孩子在睫狀肌仍有彈性時,每晚認真滴藥,視力還有恢復的機會。

我至少碰到三個朋友的孩子在滴此藥時,忽視了醫師提醒他們的注意事項,像白天強光時注意戴上帽子或太陽眼鏡來保護眼睛,否則散瞳後,黃斑部將來有發生病變的可能,同時也要追蹤眼壓,因有極少數的孩子可能會因藥水副作用出現青光眼。還有些小朋友怕被老師笑“愛現”,在學校都不敢戴上防護的工具,結果一旦散瞳劑放棄不滴,視力便急轉直下,我好朋友的女兒才停藥半年,到了二年級,視力只有0.1。還有一個單親媽媽告訴我,“醫師怎麼都沒有告訴我這些?”、“難怪我兒子滴藥後,白天都眯着眼睛,覺得很刺眼,還說不想滴藥了”,是否用角膜塑形片比較有效,可是一副這種夜戴型的隱形眼鏡需人民幣幾千元甚至價格更高,而且晚上戴着睡,“長期下來對眼睛會不會有害呢?”

現今已有許多醫學中心報告配戴這種角膜塑形片導致角膜水腫、潰瘍的案例,甚至有失明的危機,需要移植角膜。然而近視已成爲商機,有些醫師未能告訴家長全部的事實,有過敏體質、習慣揉眼睛、趴睡及十二歲以下都是不適用這種角膜塑形片的,但誰來爲孩子的健康把關呢?

這些教養問題是促使我成書的原因,我希望用輕鬆的方式來談這些每個新手父母都會碰到的育兒狀況,我在養育兩個小孩的過程中也曾跌撞過,有些問題可能是其他家長髮生過的,很多人可能用民間流傳的方法來解決,其中可能有些是正確的,但更多是錯誤的。

欣喜中國衛生部針對兒童的保健服務將從過去的0至3歲擴大到0至6歲(注一),且每人的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從人民幣15元提高至25元(注二),可見國家對民衆的醫療情況還是相當重視的。

然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健康及教養的困惑並不能在保健服務中完全解決,像我們疑問何時可以戒掉尿布?要怎麼戒掉尿布?怎麼進行如廁訓練?甚至有些孩子吃奶嘴的問題,到了三歲還在當“吸盤族”,該讓他繼續吃下去還是用強硬的手段(像網絡的討論區中,家長分享用刺激的辣椒來“嚇”孩子)使其不再吃?而孩子牙齒長歪了,或者牙齒不整齊,是否也要進行牙齒矯正呢?孩子走路內八、外八是要開刀呢,還是買雙矯正鞋就好呢?

很多育兒問題看在醫師眼中或許是雞毛蒜皮,但現在父母只有一個或兩個小寶貝,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或許在就診時,醫師沒有充裕的時間能夠告訴我們這些育兒問題的答案,家長有時也沒有時間啓口,我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較多的醫療信息,加上各方訪談、研究及照顧孩子的經驗,同時加上家中有個兼具醫師、藥師的“爸爸”,從而對這些問題了解得更深刻。然而這不是育兒百科,僅希望能夠用分享的方式傳達一些觀念,讓大家能夠在面臨育兒健康地雷時不拉警報!

希望大家帶小孩時Take easy, don't be crazy(慢慢來,切忌瘋狂).孩子的健康保存期限長短就在你手上!

郭姿均

第一章:讓寶寶一夜好眠頭型完美

  讓寶寶一夜好眠頭型完美

把寶寶從醫院帶回家的那一刻起,爸爸媽媽就要扭緊神經準備應戰了。半夜得起牀餵奶,有時還要應付寶寶一夜數次的哭鬧 ……醫生不建議讓寶寶趴睡,但平躺卻會讓寶寶的後腦勺變扁,如果想讓孩子的頭型優美,又該準備什麼塑形法寶呢?

  孩子忽然抽動是正常反應

“你看,他是嚇到了嗎?四肢抽一下!”我婆婆看着熟睡的兒子身體突然抽動時說出這句話。

“你就是沒有用包巾包着,小孩沒有安全感纔會這樣……”她接着拿出她養育五個小孩的經驗指導我。

很多老一輩喜歡用包巾,甚至用繩子把寶寶綁起來,認爲這樣小孩就不會被嚇到,其實身體抽動是新生兒正常的反應,就是驚嚇反應,醫學上稱爲“莫洛(MORO)反射”,小孩可能會因聽到巨大的聲響或被突然晃動而不自主地反應出來,這是一種反射動作、求生的本能,表示寶寶的神經系統正常,沒有這個反應,醫師反而會擔心,以前還有小孩因被捆綁過緊,傷了手臂神經。 醫院嬰兒室或很多坐月子中心都是用薄毛巾包裹未滿月的孩子,待孩子較大,活動力較強、會轉頭時,就不用包巾包裹了。

  寶寶睡眠模式大不同

剛把寶寶帶回家,全家人都會陷入大戰狀況,最不適應的是,再也沒有一覺到天亮的機會,你一定會想:“哪一天寶寶纔會好好入睡?”“寶寶自己一個人睡,會不會比較好?”“爲何寶寶日夜顛倒?”就算是同一家工廠製造出來的寶寶,睡眠模式也不同。

我家就是一個例子,我兒子大概兩個月大時,睡前喂完奶後,放到嬰兒牀上,大概可以睡到四五點,清晨纔會聽到他因肚子餓開始不安的動靜,也因爲他是個“好帶”的小孩,我們才決定挑戰第二個小孩,結果來了個“磨娘精”。

我的女兒每晚九點喝完奶後,原本以爲她可以深睡了,但在她三四個月大時,每晚總像鬧鐘般在十一點醒來,而且狂哭不已,一定要一邊走一邊搖,才能入睡,這時已是清晨三點。爲此,我們只好買個搖牀,用腳輕搖小牀,起初她不願意躺下去,放進去就大哭,後來我輕搖並跟她說話,她也很喜歡這種規律性的搖晃,不知不覺中就闔上眼,有時我累到睡着,停止搖動,她立即敏感地大哭,所以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我們要搖到清晨,她才能熟睡,但至少這個搖牀可讓我空出雙手,而且能夠閉目休息。

寶寶喜歡在母親懷裏睡着,是因爲他們喜歡晃動時帶來的安撫感。試着回想一下,寶寶在肚子裏,當媽媽安靜時,常會動得較快,如果你正在走路,寶寶反而安靜,入睡困難的寶寶可以用輕拍或搖晃方式來安撫。常聽人說寶寶睡的像天使般,其實寶寶一半的睡眠都是快速動眼期,並沒有睡得很沉,成年人的快速動眼期約佔睡眠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快速動眼期就是在做夢階段,隨着年齡增長,快速動眼期減少,就會有較長的熟睡。

  爸媽應輪流餵奶

每個嬰兒睡眠時間長短差異很大,有些可以到二十個小時,有些才十二個小時,但只要生長髮育曲線正常,就不用擔心。通常餵母乳的寶寶因爲二至三個小時要喂一次,所以常半夜要起來餵奶,等到孩子三至六個月大時,養成四小時喝奶一次,才能減少半夜起牀餵奶的次數。如果很累,不妨將母乳擠出來,用 “腳”餵奶——就是踢踢老公,讓老公起來用奶瓶喂孩子。

多數寶寶在四個月大就能一覺到天亮,如果寶寶半夜哭醒,可以先試着拍拍背,如果過了十分鐘仍沒有用,可以檢查是否尿布溼透,溫度過熱,衣服過緊,或者是由於被棉被壓得不舒服,或是真的餓了,有人建議冷處理來應對寶寶半夜的哭聲,我認爲這個方法並不適合所有的寶寶。

另外,也可以嘗試讓寶寶睡前這餐酌量增加喂量,當寶寶可以吃副食品時,可以在睡前喂一些副食品,也可以延長寶寶半夜起牀的時間,不會一夜數醒,只要過了凌晨三點,大人已小睡一段時間,就算被寶寶哭聲喚起,也不會過於疲勞轟炸。如果大人要入睡時,寶寶早已睡着,不建議叫醒寶寶餵食。

我一直認爲照顧小孩是兩個人的事,媽媽在照顧好寶寶前,先照顧好自己,有好體力,才能面對工作或家務,才能儘早恢復性生活,很多媽媽產後疲於餵奶,根本無心且無暇進行性事,所以老公一定要協助最初幾個月半夜喂小孩這件事。很多人因爲孩子半夜餵奶問題覺得疲倦,而將小孩照料工作交給全日託24小時的保姆或長輩,失去每天跟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非常可惜。

  準備適合寶寶的睡眠環境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裏住了九個多月,突然來到你家,的確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所以一定會有半夜不睡或大哭的情形。有些孩子喜歡聽音樂入睡,有些不喜歡,你可以摸索孩子喜歡的模式,入睡前,跟孩子說說話或講故事,一旦光線調暗後,就不要說話了,因爲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在晚上分泌較多,所以儘可能讓孩子早點睡,可以睡得好。

睡前最好不要讓孩子過度興奮或有電視聲音干擾,當寶寶已有睡意時,也不要在外面逗留太久纔回家。我在兒子四個月大時曾帶他赴新加坡旅遊,抱着兒子夜遊到十點纔回飯店,平常幾分鐘內就可以入睡的兒子因爲太長時間在戶外,破壞例行的規律性,且天氣過於炎熱,便以大哭來抗議,幫他洗過澡,喂好奶,還花了近一個多小時才讓他平靜入睡。

至於是否跟父母同睡,我認爲這沒有絕對性,國外房子大、房間多,很多新生兒一接回家就獨自睡,用嬰兒監視器來了解孩子的動態,但我們的居住空間都不夠大,有些人甚至跟公婆住,只有一個房間要住一家子,未必每個孩子都能夠有自己的房間,而且媽媽爲了半夜餵奶方便,大多會跟孩子同睡或將嬰兒牀放在房裏,就近照顧。

  同睡或單獨睡,無損孩子的獨立性

你可能被很多養育理論淹沒,告訴我們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讓孩子從小自己睡。但有日本教養空間設計研究者發現,日本很多資優生習慣在父母房間、客廳、餐桌唸書,就是習慣在父母旁邊繞圈圈,孩子不喜歡自己一個人在自己的房裏搞自閉。喜歡跟父母有依戀的關係,不代表不夠獨立或長不大,其實安定性更高。

我覺得即使跟孩子同牀或同房,這種滿足孩子不同的需求,建立安全感及親密感並無損孩子的獨立人格發展,孩子到了小學中、高年級或步入青春期時,便會想要自己的空間,屆時你想跟孩子一起睡,他(她)也不願意呢。

如果你還是想訓練孩子獨立睡,大概在其三至六個月時就要着手,如果等到週歲左右,寶寶會有明顯的分離焦慮,就不太容易分房睡。如果選擇跟寶寶同睡,要注意牀墊是否會軟陷,要硬實,同時要注意寢具佈置安全,最好用牀包而非牀裙固定在牀邊,不然等孩子開始學會爬下牀時,易被絆倒。枕頭、靠墊及棉被等鬆軟物要遠離寶寶,而且要加裝牀邊圍欄,以防孩子翻身墜落。

  用毛巾爲寶寶雕塑好頭型

我的兩個孩子都有立體的頭型,常有人問我當時是如何調整孩子的睡姿的。想讓孩子睡出好頭型,我的原則是“側着睡,趴着玩”。

寶寶剛出生時,頭部柔軟,在前三個月時,寶寶還不會轉頭,是頭部塑型的好時機,我的方法是從美國坐月子中心學習來的,只要一條大浴巾及一條長毛巾,就能爲寶寶雕塑一生都漂亮的好頭型,以後無論男孩理平頭、女孩綁馬尾都好看。

有關寶寶的睡姿哪種方式較安全?爲了怕孩子吐奶噎住,醫師通常不鼓勵趴睡(某些醫療協會也提出反對趴睡的聲明,可能與擔心猝死有關),但仰睡常會讓寶寶的頭部睡成大扁頭、三角頭,後腦勺變扁,所以我建議可以採用側睡方式。無論採用何種睡姿,家長都要在寶寶打嗝後再放妥,且要不時注意周遭是否有異物阻礙孩子活動,市面上有販賣側睡枕,當寶寶有睡意時,讓他(她)側身躺平,你也可以將大浴巾捲成瑞士捲般放在寶寶的背部,再將小毛巾捲成一樣的瑞士捲放在寶寶的肚子內側,每次餵奶後就是換邊時間,纔不會讓某一邊的頭部過扁。待寶寶兩個月後,喂好奶拍背打嗝後,可以偶爾試着讓寶寶趴着玩,跟寶寶說話,拿玩具逗弄,當寶寶趴着時,要隨時注視着,不能忙於其他家事,有時寶寶會冷不妨地溢奶。

只要三個月時間,寶寶的頭型就穩定了,而且到了三四個月,寶寶會自己轉頭,這時就不需要用毛巾來固定姿勢了,你也會得意寶寶有個完美頭型。

有些孩子因自然生產時被擠壓,頭型剛開始會有一些怪怪的突出,只要一段時間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寶寶出生時,手臂神經受損則不適合側睡,這時可以利用醒着時讓寶寶趴着玩,效果也是一樣的。

  健康便利貼

  如何讓寶寶及家人一夜好眠

  1.儘快瞭解孩子的需求

試着營造類似子宮的環境,讓寶寶有安全感最重要,那些要你跟孩子分開睡或放任孩子哭的教養指南未必適合你的孩子,像我女兒也曾有一段難熬的日子,我越不理她,她哭得越兇,而且可以哭上一個小時,最後大家都精疲力盡、睡意盡失,隔天也無法上班,所以不如儘快瞭解孩子的需求,安撫孩子、抱一抱孩子。抱孩子並不會 “寵壞 ”孩子。

  2.維持舒適的溫度

要保持適合的環境,很多人會給孩子穿很多件衣服,即使是夏天也要穿長袖外套,太冷或太熱都會讓孩子不舒服,寶寶剛誕生時體溫調節還未成熟,熱時不易散熱,冷時不易保持體溫,夏天穿太多還會摸起來燒燒的,只要孩子沒有手腳發冷,讓孩子適度流汗,對孩子健康有好處。室內保持在 26~28℃,夏天時要讓孩子吹冷氣。尤其是不要給發燒的孩子穿上層層衣服,這樣不利於散熱,穿厚衣逼出汗不是退燒的好方法。

  3.儘早讓孩子瞭解生活的規律性

洗澡、喝奶、故事時間(或聽音樂、玩耍)、關燈、拍背等生活模式,及早在寶寶三個月前讓其習慣,不要說寶寶晚上不睡覺,白天就不讓寶寶午睡,倒是白天可以帶孩子外出一會兒,回來後就比較容易午睡。但白天太興奮或過度疲勞,晚上寶寶都會睡不好。

第二章:喂不了母乳不是你的錯

  喂不了母乳不是你的錯

母乳是上帝賜給孩子的第一份珍禮,有很多媽媽都希望能親自喂寶寶母乳,但有時卻因身體因素,無法成功哺餵母乳而感到內疚。其實大家都不該給無法餵母乳的媽媽貼標籤, 而無法餵母乳的媽媽也別失意,目前市面上衛生部門核可的配方奶都能夠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而且往後媽媽和寶寶的親密關係纔是寶寶一輩子的養分。

  寶寶會有尋乳反應

以前看動物節目時,看到剛出生的長頸鹿裹着胎衣,看似無力的四肢,卻能奮力站起來尋找媽媽的乳頭吸吮,那時自己還沒有孩子,覺得這情景很不可思議,後來結婚生子,在產臺抱着身上還有胎脂及血跡的兒子及女兒,他們黏黏的頭鑽啊鑽地想找奶頭吸吮。“這是真的,寶寶會有尋乳反應”,孩子會自然找到生存之道。

而且我在坐月子中心也見識到每個孩子對媽媽的索求本能,我看過一個母親的乳頭有十元硬幣這麼大,“不可能吧!小孩的嘴那麼小”、“乳頭比孩子的嘴還大,一定含不下去”,一旁的許多媽媽嘀嘀咕咕,覺得她一定無法喂成母奶,沒想到她的兒子卻拼命張大嘴,整個臉蛋緊貼在鼓脹的乳房吸吮,來不及吞嚥的乳汁還從寶寶的嘴角溢出,看到她的孩子吸得如此滿足,我羨慕極了。

這位媽媽跟我說:“我前一胎是剖腹產,當時一滴奶都沒有,這胎我也沒有預期到會有這麼充沛的乳汁。”“其實孩子每次吸奶,都會牽動子宮收縮,我傷口很痛。”其實這位媽媽是沒有心理準備要餵母乳。

  我漲奶寶寶卻沒奶喝

坐月子中心有點像學生宿舍,大家24小時住在一起,會分享哺餵母乳的方法,護士也會很積極地教大家擠奶及照顧寶寶的方式。不過,我的餵奶工作不是很順利,當孩子酣睡我漲奶時,便用醫院專用的吸奶器來吸,無奈吸了半個小時,卻只有10毫升;當孩子肚子餓要吸奶時,我抱着他到胸前讓他吸吮,儘管他猛吸半小時,卻完全沒有吸到奶。他像感覺“上當”似地放聲大哭,哭到臉紅脖子粗,而我卻漲奶漲到連穿衣都痛,整個胸部發漲、發亮,脹痛還蔓延至鎖骨下方,只能待在房間裏坦露乳房,一邊受挫,一邊無奈。聽人家說熱敷有效,我便不管坐月子的禁忌,產後第一天一邊淋浴一邊按摩,又有人說冰敷有效,我就用冰敷,但冷熱交攻,仍然擠不出奶汁,而且還發燒至39℃。我媽打趣地形容我“你是孤老奶(即吝嗇的意思)”。

眼看自己乳腺發炎,加上兒子光靠母乳都吃不飽,於是我打電話給婦產科及小兒科醫師請教,他們都建議我還是先喂配方奶。坐月子中心的護士熱心地幫我按摩乳房,哎喲喂!那疼痛真比陣痛還難忍,像針扎一般,護士說:“你是我碰過的第二個這種情形的媽媽,就是有漲奶,但奶出不來。”小兒科醫師也說:“左右乳房各喂15~20分鐘,若仍然吃不飽,就喂配方奶。”“不要讓小孩哭得太用力,哭太久怕會疝氣”。

後來我只好靠韭菜水退奶,還花了一週的時間。懷第二胎時,因爲怕歷史重演,我在懷孕七個月時就開始調理身體,希望能夠使奶腺暢通,產後能夠順利哺餵,但情景依然重演。

關於餵哺母乳,我盡力過也沮喪過,“沒有成功餵母乳,好像不是好媽媽?”

  不要給無法餵母乳的媽媽貼標籤

母乳是上帝賜給孩子的第一份珍禮,但孩子的免疫力及健康不是隻靠母乳就能保證的。我的孩子雖然沒有吃上六個月的母乳,身體仍是很健康,反而我有位朋友雖然餵母乳六七個月,孩子卻有嚴重的過敏,甚至曾因鏈球菌感染而得猩紅熱,要追蹤心臟一段時間。我也曾遇過藥師的孩子雖然吃母奶很久,但孩子也在未滿週歲前,因感染住進加護病房。

母乳對孩子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社會的氛圍對沒有成功餵母乳的女性,常貼上“不是好媽媽”、“不願爲孩子犧牲”的標籤,很多媽媽都曾內疚自己無法成功哺餵母乳,當然,這其中的因素很多,有可能欠缺支持體系或者身體因素等,所以無法哺餵母乳。既然無法哺餵母乳,除了希望媽媽不要一直怪罪自己外,我也想告訴大家沒有哺餵母乳也有很多好處哦。

1.寶寶可以間隔約四小時吃奶,而且容易從沖泡奶量,瞭解寶寶的食量,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可以料理家務與家人互動。

2.可以讓家人享有餵奶的樂趣,對於哺餵孩子,先生可以有更高的參與感。母乳是一種牢不可破的親密關係,但也有先生因爲太太餵母乳,竟難以接受老婆轉變成母親的角色,覺得性趣缺乏。

3.使用配方奶,你不用穿着哺乳內衣及寬鬆哺乳衣,可以打扮時髦,身穿漂亮的衣服重出江湖,而且哺餵母乳時也不建議使用過多的化妝品及香水。

4.配方奶無礙你們的牀笫生活,不會因愛撫時乳汁溢出,很多產婦在剛生下寶寶時,都會性慾低落,哺育母乳階段,有時還會覺得陰道乾燥。

5.不用餵哺母乳,你可以不用那麼注意營養補充,不需要加倍補充蛋白質、鈣質及鐵質,甚至可以吃辛辣的食物像麻辣火鍋,偶爾喝點紅酒助興也無妨。

6.另外,喂配方奶可以讓你有比較好的睡眠質量,畢竟你感到滿足及幸福,才能帶給全家人幸福,有好的睡眠才能面對隔天的工作,長期睡不好,脾氣容易大,這對家人及其他小孩(如果還有較大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因爲睡眠不足、情緒緊張而對孩子講話重口氣,大孩子可能會因此討厭新成員。

  市售配方奶都能滿足寶寶營養需求

目前市面上衛生部門認可的配方奶都能夠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也許再好的配方奶都無法替代喂母奶的營養價值及餵食的感動,因此你可以在坐月子期間嘗試餵哺母乳,這會讓你跟寶寶都留下珍貴的回憶。據統計,如果寶寶出生第一年,全部喂母奶,可以省下近3萬元的支出。

在美加地區,配方奶品牌五隻手指頭就能算完,但在我國,至少有一、二十家,只要是健康的寶寶,其實對任何品牌都可以適應,所謂“不合”,有時是出生幾周內,腸胃功能還沒有成熟,所以會有大便過稀、便祕,有時也可能因衝奶比例不對,或者雙手沒有洗乾淨沖泡時污染,造成拉肚子,讓家長誤認爲是奶粉不合。(注一)

而且寶寶週歲後,每天喝奶次數應該不超過兩次,因爲這時候的寶寶要開始體驗許多的人生美食,光靠奶水是不夠的,市面上有的奶粉是配合嬰兒成長而提高蛋白質比例的,但不代表營養豐富,或者喝一杯家長就可以高枕無憂。提醒家長的是,在美國,孩子都是喝鮮奶,過量的蛋白質對孩子的腎臟反而是負擔。

如果因爲工作因素或身體狀況,例如媽媽需長期服藥或寶寶有代謝的疾病等,需要特殊奶粉,你也不用氣餒,因爲往後的養育關係纔是寶寶一輩子的養分。

注一:餵奶時,要注意寶寶頭部的姿勢。若寶寶正好呼吸道感染,儘量不要躺着喝或者頭部比身體低,因爲寶寶的耳咽管較短且直,鼻咽、口腔的分泌物、奶汁及細菌容易跑到耳咽管,若感染時,纖毛運動功能降低,奶水有可能流入耳咽管,進入中耳,可能會導致中耳炎。

  健康便利貼

媽媽沖泡牛奶的注意事項

1.雖然奶粉很貴,配方奶沖泡後,孩子沒有吃完,可以暫時放在冰箱,但如果超過一天就不要加熱再喝,因爲可能會有滋生細菌的危險。

2.注意沖泡溫度,以免破壞營養素,特別是半夜起牀餵奶時,有時視線不良,可能會沖泡過熱。

3.不要用微波爐加熱牛奶,冷熱會不均。

4.儘量選擇用玻璃奶瓶泡奶。

5.如果寶寶在 15至 20分鐘內喝完奶,喝完就能睡着或自己玩,表示喝得很飽足。

6.奶瓶消毒至少至週歲。

7.寶寶剛出生時胃賁門收縮功能還不成熟,容易吐奶,約爲 20至 30毫升,大多在三四個月會好轉,但如果每餐必吐,或吐出墨綠色膽汁就要就醫。

8.一歲以後纔可讓寶寶喝一般的鮮奶,而且可以讓孩子練習用杯子喝牛奶。

9.奶粉品牌沒有所謂的男女之分,到了六個月需要添加副食品時,孩子的營養需求漸漸要靠其他的食物,但有些兩三歲的孩子只喝牛奶及吃點心,不吃正餐,這樣也會營養不良。

10.衛生部門調查發現,目前四成初中生每週運動低於兩次,三成初中生每週攝取牛奶或奶製品不超過一次。奶製品是很好的鈣質來源,儘量讓孩子每天保持喝牛奶的習慣,以免小小年紀就有骨鬆的 “海砂屋 ”風險。

11.喜食素食的家庭,要特別補充鈣質,來源有很多渠道,例如豆製品、芝麻、深綠色蔬菜、杏仁、海帶等。

第三章:顧好乳牙恆牙纔會健壯

  顧好乳牙恆牙纔會健壯

每位媽媽都希望寶寶的牙齒長得健康,長得好,但又常有 “乳牙蛀掉還會長恆齒,可以放着不管 ”的錯誤觀念,所以對小寶寶的蛀牙都不太注意。其實乳牙是恆牙的地基,乳牙保護得好,寶寶將來才能擁有一口好牙及漂亮的臉型。

  當寶寶冒出第一顆牙

寶寶在出生的第一年,每天都有新變化,有如驚奇之旅,當寶寶口中的第一顆牙冒出來時,也象徵了寶寶除了母奶、配方奶外,要開始準備體驗不同的美食囉!

“咦!晨晨好像要長牙了,你看,他下面的牙齦有點白!”我媽指着兒子的嘴巴叫我看。“兒子,嘴巴張大點!媽媽看一下。”

無奈兒子正在享受磨牙餅乾,小手握成拳頭狀拿着,用牙牀及口水慢慢溶化,樂陶陶地品味他的點心,一點也不想暫停下來張嘴給我瞧。兒子六個月時開始長牙,大概到兩三歲時牙齒靜悄悄地全部長齊,很多家長大概只知道孩子的門牙何時長出,到底寶寶何時乳牙全部冒出來並不清楚,所以常忽略看牙的時機,等到孩子牙疼,吃不下東西時,才發現乳牙已被蛀蟲啃蝕。

兒子長牙時不會特別流口水或有其他的不舒服狀況出現,他的乳齒就悄悄地全部長出來。我曾經買過一些檢驗合格(檢驗項目包括產地來源、原料、塗料是否安全無毒及設計是否會脫落等)的固齒器給孩子咬,但兩個孩子都不領情,反而當作玩具玩,咬一咬就無趣地丟在地上,反而沾染灰塵,只好束之高閣。反而孩子對可以吞進去的磨牙餅乾愛不釋手,吃得津津有味。所以未必一定要買固齒器給孩子磨牙用,如果要購買,務必注意固齒器的質量。(注一)

孩子二十顆乳牙何時長齊?除非經常讓牙醫檢查,否則多數父母常會搞不清楚,這是因爲大朋友及小朋友都不太愛主動到牙科報到,常等到牙齒疼痛發出警報時,才知道牙齒開始大反攻,問題大了!(注二)

注一:有時孩子長牙時會牙牀癢或發燒,其實這段時間的孩子本來就愛伸手抓東西或吃自己的手,屬於口腔期階段(出生至一歲半),透過刺激嘴、嘴脣及舌頭來得到本能的快感,但孩子也可能因此將一些病毒、細菌吃進去,而導致發燒或生病,所以長牙未必是發燒的原因哦。

注二:每個人的一生有兩套牙齒,第一套牙齒是乳牙,約在兩歲半至三歲長齊,而第一顆報到的恆牙約在六歲,藏在乳牙的後面,被家人誤以爲是乳牙,有人稱它爲“六歲齒”,大概至十二歲,孩子全部的乳牙都會被恆牙取代,這時有二十八顆牙齒,到了十八歲至二十歲時,智齒會長出,如果順利,則有三十二顆牙齒,但有很多人智齒生長不順利,例如發炎或長歪、阻生,結果要拔除。

  乳牙是恆牙的地基

曾有幼兒園的小孩右臉腫脹、發燒,直到急診,家長才發現原來孩子乳牙蛀了十六顆,一直未發現及治療,以致於引發蜂窩組織炎還住進加護病房。許多家長一直以爲“乳牙蛀掉還會長恆齒,可以放着不管”,也有家長習慣讓寶寶抱着奶瓶睡覺,結果沒多久,孩子就有“奶瓶性齲齒”,小小的乳牙黑黃斷掉,上下齒合攏時看起來是蛀了一圈,有礙美觀不打緊,還在襁褓中的孩子就要接受治療,真是痛在孩身,疼在娘心,但這些狀況都是可以早點避免的。

牙醫師建議小寶寶在六個月時,可以到診所進行人生第一次口腔檢查,但每個小寶寶長牙的時間都不太一樣,有的四個月,有的九個月,不用着急,就像翻書一樣,時間到了,自然會翻頁。第一次的牙科報到,可讓媽媽或爸爸抱着孩子坐在診療椅上,開始習慣牙科醫師將檢查的器械像口鏡、探針放到口腔裏。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喜歡有異物放進嘴裏,有時牙科醫師的技巧、說話的方式、手勢態度,甚至佈置環境都很重要。目前有兒童牙科專科醫師,他們接受過特殊的訓練,對於安撫小孩有一套,有些醫師會把候診區佈置成遊戲區,設備不輸麥當勞的遊戲室,還有醫師會用逗趣的海綿寶寶領帶吸引孩子目光。不過,我的經驗是,找個跟孩子對盤的醫師是最重要的,醫術再好,如果孩子連坐在診療臺都不從,父母及醫師恩威並施都不奏效,就算設備是五星級的也是沒有用啦!“換一家”是最好的方法,前提是不要讓孩子從此討厭看牙。(注三)

注三:孩子開始萌出的第一顆牙,多半是下顎正中門牙,這時只是習

慣就醫的環境及學習潔牙技術,不是着重治療。寶寶在六個月至滿週歲生日

前,是第一次看牙醫最好的時機,可以通過與醫師溝通,讓寶寶將來順利度

過萌牙及換牙的階段。

兒子第一次看牙經歷很失敗,他一兩歲時,牙齒有些黑黑的色素,我以爲是蛀牙,急着帶去看牙醫,無奈他跟這個牙醫實在無緣,堅持不張開嘴,甚至咬了牙醫一口,我一臉抱歉,悻悻然回家。

於是,我跟一位鄰居分享兒子這次的看牙經歷,他推薦我帶兒子到一位女牙醫處看診,“小朋友,你看,這個碰碰槍,想不想玩啊?”,她雖然未婚,但對準了小男孩喜好冒險打鬥的口味,兒子一邊狐疑但也乖乖地張開嘴,還好是虛驚一場,原來是食物色素沉澱在兒子的牙齒上,醫師使用研磨方式去除牙齒上沾着的色素。我也曾被牙醫誤會爲“抽菸族”,我只要喝咖啡、紅茶、醬油,必留痕跡,真是苦惱,兒子遺傳我的體質,牙齒易被食物染色,所幸女兒沒有這個困擾。(注四)

注四:在家裏時,我們可以用些魔法術語先跟孩子解釋看牙會碰到的器械及過程,千萬不要用看牙科作爲處分孩子不聽話的方式。

  魔法術語兒童牙醫常用替代詞語

口鏡牙齒鏡子

探針仙女棒

挖杓小湯匙

快速磨牙機噴射機、砰砰槍

慢速磨牙機摩托車、挖土機

銀粉銀子補牙

樹脂黏土

強力吸唾管、吸唾管強力吸水機、大象鼻子

  儘早戒除奶嘴及吃手

我的兩個孩子並不是很愛吃奶嘴,僅在有睡意時,需要奶嘴咀嚼的律動來安撫入睡。所以約在一歲多時,我就逐漸戒除他們入睡時需要奶嘴的習慣,當他們想要安撫入睡時,我就輕拍他們背部或放音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剛開始,入睡前幾分鐘,兒子仍會有吸吮動作(女兒完全沒有,只要拍拍即可),但很快地安穩睡着。大概一兩週後,就沒有了這些吸吮的動作。我沒有用激烈的方法像塗辣椒、綠油精等這些網絡上媽媽傳授的方法來戒除奶嘴,白天我會讓他們吃起司條、水果丁以滿足他們口腔的咀嚼慾望。

不過,我有親戚的孩子到了三歲仍愛吸手指頭,想入睡時一定要有慣用的“嘴嘴”才能沉睡,如果出遠門忘了帶奶嘴,孩子便吵鬧不休,非她特定慣用的奶嘴還不行,結果兩顆門牙長的像兔寶寶般。

我會建議在孩子兩歲左右就要讓其戒除吸手指、奶嘴等習慣,可以用玩具、圖書方式,慢慢轉移其注意力,但奶嘴是孩子口腔期滿足的來源,也不要用塗綠油精、辣椒等刺激物來嚇孩子,以免轉而變成咬指甲及吸手指的習慣。若孩子超過三四歲仍用奶瓶喝奶,或老愛吸奶嘴、吃手指頭,將來便容易出現門牙朝外的暴牙現象,或因咬合不正、嘴無法閉攏而產生用嘴呼吸等問題。

  六個牙齒健壯的育兒妙方

如果我們希望寶寶的牙齒長得好、長得健康,就務必把牙齒的地基打好,以下是六個保護寶寶牙齒的好方法,讓寶寶將來擁有一口好牙及漂亮的臉型。

  1.勿抱奶瓶入睡

很多寶寶在睡前那一頓牛奶,常常不自覺含着奶瓶就陷入夢鄉,我建議可以在寶寶睡覺前,提早一兩個小時先喂這一頓,然後再清潔寶寶的牙牀或牙齒。由於進食十分鐘後,食物殘渣便開始跟碳水化合物產生作用,形成牙菌斑,只要牙菌斑在牙齒裏逗留,就會有造成蛀牙的可能,所以纔會有嬰兒明明還不會吃糖卻出現滿口蛀牙的情形。

喝母奶的寶寶,如果喝完奶後沒有清潔,或習慣含着乳頭入睡,也是會有蛀牙哦。

  2.家長協助清潔小牙齒

在寶寶還沒有長出牙齒前,就要開始以紗布沾溼來擦拭牙牀,剛萌出的小牙齒就像玉米粒一樣晶瑩可愛,家長可以用溼棉花棒來擦拭牙齒二至五分鐘,最好每喂一次食物就擦拭一次。等孩子會站立時,家長可以拿着牙刷幫孩子刷牙,因爲孩子的小手協調性還不夠,六歲以前都要家長幫助清潔才能把牙齒的死角掃光。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時,可以讓小孩先自己刷牙,家長負責檢查工作即可。

  3.多喝水、少吃零食、少喝含糖飲料

很多家長喜歡將自己吃的零食和喝的飲料跟孩子分享,尤其看到寶寶嚐到新鮮食物時,臉上露出吃驚的表情,覺得很可愛。我見過有家長給小孩喝啤酒,孩子嚐到苦味,臉上五官揪在一起。零食、點心、糖果及含糖飲料等會被口腔細菌分解產生酸性物質,讓牙齒脫鈣,漸漸形成蛀牙,所以牙醫通常會鼓勵大家吃飯後三分鐘內刷牙,每日刷牙三次,每次刷牙三分鐘,掌握“333”護牙守則。

我在幼兒園常看到有些老師會給小朋友棒棒糖當獎勵,或家長帶一大包糖果作爲生日禮物分給其他同學,看着孩子用舌頭舔食棒棒糖滿臉幸福感,真的不忍剝奪小朋友吃糖的樂趣,但常吃零食的小孩,確實很多都沒有注意潔牙而有蛀牙問題,所以當孩子帶回這些禮物時,我不會一次讓他們全部吃下去,大多會被我藏起來,找機會再分次給孩子們吃。如果是容易黏牙齒的糖果,我寧可偷偷丟棄,我也希望更多家長能用健康的零食如布丁、水果、豆花來分享,學校以文具、書籍當獎品,少用糖果當胡蘿蔔,讓孩子懂得品嚐自然食物的原味,而不是用香料、色素來美化口感。

4.定時讓牙醫檢查、適齡塗氟、選擇正確的刷牙時間

定時讓牙醫檢查,可以學習正確的刷牙方式,發現先天缺牙或乳牙有提前脫落的情形(外力撞擊、蛀牙),要安裝空間維持器,不然會影響後續牙齒生長,出現發音問題。(注五)

注五:牙齒生長具有對稱性,如果一顆長出,另一顆隔了三至六個月還沒有長出,就要讓牙醫檢查,看是否有延遲萌發或先天缺牙的問題。

家長等到小孩可以習慣牙科的吸水設備,同時能聽懂“口水不要吞下去、要吐口水”的指令可開始給孩子塗氟,因爲塗氟材料是高劑量的氟化物,不能吞下去,塗氟後半小時,要將分泌的唾液吐出來,塗氟後幾天常有拉肚子不舒服的症狀,所以塗氟開始的年齡要看寶寶的成熟度,並能配合醫師指示進行。

光塗氟防蛀牙是不夠的,塗氟或用含氟漱口水只是輔助方式,正確的刷牙時間及刷牙方法纔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只在晨起睡前刷牙,實際上應該加強餐後刷牙及配合牙線,晚餐後立即刷牙比睡前刷牙防蛀牙效果好。

5.及時矯正不良習慣

如吃手指、奶嘴這些壞習慣會影響牙齒髮育的美觀,要及早戒除,還有現在很多孩子都不愛咀嚼、撕咬像雞腿、番石榴、核果等較硬的食物,這些食物都有助孩子的牙齒髮育,不要因爲孩子咬不動就不給孩子吃,可以先切小塊,讓孩子練習咬,外出時,可以帶小剪刀將肉塊剪小,這樣孩子可以多接觸不同食材的口感體驗,也不容易偏食。

每個孩子都愛糖果甜蜜蜜的滋味,爲了怕孩子牙齒蛀光,上帝給我們奇妙的設計,讓牙齒有備胎的設計,分爲寶寶用及成人用兩種尺寸,但打好地基,恆齒纔會長得好,長得健康。

  6.牙刷不是可愛的就好用

小朋友的牙齒會歷經萌出、換牙兩個階段,有時牙齒剛長出來,十分敏感,如果牙刷選擇不當,還會刮傷孩子的牙齦,牙刷的刷頭不能太大,要選擇個頭小的刷頭,大約六排、三列刷毛的刷頭比較好。

兒童牙刷刷頭,大約是下門牙四顆牙的寬度較爲適合,孩子的牙刷刷柄,應選擇較粗的,方便孩子拿握,當然刷毛以柔軟質地爲佳。

  牙齒矯正有黃金期嗎?

爲了女兒錯咬問題,我已帶她看過三個牙醫,都建議先觀察,目前還不急需矯正、戴上鋼牙套。

需要矯正的情況有多種:牙齒排列零亂、咬合不良、閉不起來、上下齒裂開咬、倒咬、深咬(這些專有名稱可能很難理解,總之,你對自己牙齒排列不滿意的地方都可以矯正)。很多家長會擔心如果錯過牙齒矯正時間,將來孩子很難有一口美齒,其實何時開始矯正是因人而異的,而且不同的牙科醫師使用的方法不同,看法可能也有差距,黃金矯正期是利用快速成長髮育的階段,骨骼正在成長變化,牙齒移動較容易,即女孩11~15歲,男孩12~17歲(相當於青春期),可讓矯正事半功倍。

若是上下顎的差異很大,因爲下顎生長髮育比上顎快,將來怕長個戽斗下巴,可先在小學低年級時,用功能性矯正器來進行預防性誘導矯正,減緩下顎的發育速度,這還談不上是真正的矯正,待進入初中時還需要第二次矯正。年齡過小進行矯正,孩子還不會清潔牙齒,有時可能造成滿口蛀牙,還有些小孩嚴重戽斗,過早接受治療,也是白費功夫,不如等到下巴停

止生長後再進行矯正及下顎手術,所以在評估矯正時,不妨多找幾位醫師評估。

  矯正不宜心急

矯正至少要二至三年,牙齒移動的速度是1毫米,但不能心急,不能每個月都移動,不是全面性調整,有時有些牙齒需要固定,有些要調整。所謂快速矯正,其實有些是拔掉牙齒,全做假牙。曾有人戴了兩年牙套,當牙套取下時,牙齒全內傾。

孩子過小矯正,小孩的清潔能力有限,當牙齒還未萌出時,空間較小,牙弓發育還未完整,矯正效果也會不如預期。矯正醫師的經驗很重要,醫師要能夠在矯正過程中預估未來的發展趨勢並提早解決,不是等到矯正器拿下來才發現效果不如預期。

要讓牙齒長得美,家長也有功課要做,在孩子小時候要戒除其吸手指、奶嘴的不良習慣,因爲這些習慣會讓前牙的牙弓變形,往上推或往前跑。而不喜歡吃硬食,像雞腿、番石榴、蘋果,也不利於牙齒髮育,咀嚼可讓臉部的肌肉運動,有助骨骼發育,只偏愛精緻、細軟食物則容易產生蛀牙。

在選擇矯正醫師時,不妨聽聽不同醫師的矯正計劃,瞭解他們的溝通方式,同時,可以上網查詢那些醫師是否通過矯正專科認證。

健康便利貼

  牙齒健康注意事項

  1.牙科健康檢查點名時間

( 1) 6~ 12個月大時必須第一次就診, 6~ 12歲時每 3~6個月到牙科報到。

( 2) 3歲:乳牙全部長出來。

( 3) 6歲:第一顆恆牙 (第一大臼齒 )長出,可以討論是否進行臼齒溝隙封填。

( 4) 6~ 12歲:乳牙、恆牙混合期,評估是否有牙齒阻生 (像乳牙未掉擋到剛萌出的恆牙 )、需要矯正。換牙階段有牙齒擁擠或縫隙,醫師會先觀察,所以這個階段要勤於看牙科。

( 5) 12歲: 28顆恆牙長出。

( 6)注意給孩子適時塗氟。

( 7)第一顆恆牙:臼齒長出時 (大概在幼兒園至小學一年級時 ),可以用樹脂 “溝隙填縫劑 ”將臼齒的溝隙封起來,因爲臼齒咬合面有很多凹面及溝面,食物殘渣易躲藏在裏面,刷不乾淨,而牙齒開始生長的前 3~4年最容易形成蛀牙,進行溝隙填縫劑封填臼齒需花費約 100~300元,溝隙填縫劑會隨着牙齒生長磨耗,直到孩子長大後會清潔牙齒爲止,可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

( 8)疼孩子的老人家不要用咀嚼方式喂小孩食物,一來這樣太不衛生了,可能會傳染疾病,二則有些口腔已造成蛀牙的細菌也會由這種方式傳染,目前已知口腔裏的細菌有六七百種。

2.孩子牙齒意外撞斷時的急救方式

如果是整顆牙齒含牙根完整脫落,趕快放在生理食鹽水或牛奶中,把握黃金30分鐘快到牙科診所,醫師視情形可以塞進齒槽中,利用釣魚線將受傷的牙齒與旁邊的健康牙齒用樹脂固定在一起,兩週後回診,看牙齒是否復原。

  3.乳牙可以自己拔嗎

如果乳牙沒有擋到新長出的恆牙,原則上乳牙會自然脫落,我女兒4歲時就曾趁我不注意時拔了5歲兒子的牙齒兩顆,倒不是她藝高膽大,而是兒子畏於拔牙,已安排預約看牙醫,但還來不及去拔牙就被女兒拿下。但如果是蛀牙,則牙根脫落可能不完整,最好請牙醫拔除。

  4.吞氟錠別當糖果

氟錠對正在發育生長的牙齒很有幫助,可強壯牙齒,更能抵抗蛀牙,但一定要詢問牙醫服用劑量,並遵照牙醫的指示,以免過量。氟錠會跟牛奶中的鈣結合而失去效果,所以氟錠要與牛奶錯開兩小時食用,也可以從海鮮、蔬果、茶中獲得氟,如果給孩子吃氟錠,要將氟錠放在高處,避免讓孩子當糖果自己拿來吃,吃過量會中毒,輕微中毒時有噁心、嘔吐、拉肚子等症狀,這時可喝一杯牛奶來中和解毒,但如果是抽筋,就要立即送急診處理。

  5.第一次看牙醫就上手

“膝對膝”的看診方式是一些醫療協會建議的看診變通方式,家長可以在家中先練習,可以讓媽媽跟醫師面對面對坐,把寶寶抱在自己身上,這時寶寶面對媽媽,寶寶像跨座方式叉開雙腳,放在媽媽的腰際,這時讓寶寶往後躺下,躺在爸爸或醫師的大腿上,家長要握住孩子雙手,防止寶寶亂抓,這樣可以安撫寶寶,醫師也方便檢查。

第四章:跟成長髮育賽跑長得快也要長得好

從孩子誕生開始,就像樹苗一樣開始生長,有人長得快,也有人長得慢。孩子的生長曲線無疑是所有家長最關心的黃金曲線。怎樣掌握孩子的發育黃金期,讓他們全力啓動?家長得讓孩子睡好覺、足量運動,也要少吃零食哦!

  孩子好胃口,羨煞衆好友

嫁給外國人,遠居澳洲的Rita回來,加上從日本回來的小玲,我們一羣好朋友久違,相聚一起飲茶,算一算在場的孩子,竟然有八個人,而且這羣孩子都只相差一兩歲。

“你都給他們吃什麼,長得這麼壯?”“我女兒一路從國外回臺灣省親,再到大陸旅遊,都被人當做是受虐兒。”Rita無奈地跟我說,她看到我的孩子是一羣蘿蔔頭中,最活潑好動且最強壯的兩個。

一般在國外長大的孩子,乳製品及肉類吃的多,而且戶外活動多,大都比“漢草”好,而且很多手長腳長的。但是Rita的女兒,有着混血兒的外貌,像小刷子的睫毛,栗子色的頭髮,長得十分可愛,但她卻是我見過的最瘦的孩子,待她站起來,“膝蓋骨清晰可見”,“她確實體重不足,甚至有着很像厭食症孩子的體型”,這句話卡在我心裏沒有說出口。她母親很爲難地說:“因爲太瘦了,很久都不量體重,也不知幾公斤了?”,兒子及女兒用餐時不挑食,點了蝦仁腸粉、牛肉腸粉、蘿蔔糕、蒸蛋、蝦餃、鮮蝦腐皮卷、蠔油芥藍,還不過癮,兒子還說,“好餓!我還要白飯配菜菜。”看兒子在一旁直嚷,好友見識到他們的好胃口,起鬨說:“下回要把孩子託給她養,以後還可以開home stay(寄宿家庭),幫大家喂胖小孩……”衆人直問我平常給孩子吃些什麼東西呢。

孩子的生長髮育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長得太慢或長得太快,都會煩惱,當媽的,對孩子的身高及體重,大概比對自己產後身材的走樣還關注吧!

另一個場景是,我曾碰到過一位家長跟我說,她女兒才小學二年級就已經有月經,但眼前這個女孩看起來就像五六年級般的少女,又高又壯,乳房已隆起,而且手臂比我還粗呢!

  孩子也有成長曲線

小寶寶從落地起至滿週歲時,人生的第一年大概長25釐米,第二年約10釐米,學齡前(上小學前)每年長6~7釐米,這段時間,家長都好有成就感。

“到小學階段,孩子的生長像階梯一樣”,你可能會覺得孩子的生長怎麼都沒有動靜,因爲從小學到青春期這個階段,每年大概長4~6釐米,所以我女兒與兒子只差一歲,二人進入小學後,只差6釐米,有時骨架大的妹妹與哥哥經常被誤認爲雙胞胎。

青春期時,停滯的生長髮育再度被啓動,會全力加速,男孩總共可以增加28釐米,女孩還可以再長20釐米,女孩會比男孩啓動時間早,所以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常見到女孩比男孩高。

我的孩子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健康寶寶,在兒子出生後第一年,經歷過許多育兒的狀況,他出生時6.6斤,雖然算是壯丁,但六個月後,來自媽媽的抗體減少,身體就開始面臨許多疾病挑戰,甚至一度生長曲線在5%以下,而且每生一場病,孩子就瘦一圈,我媽還念我說:“怎麼養胖一個月,一個感冒就全部縮水?”其實這是正常狀況,六個月後寶寶開始容易生病,很多新手父母不知道媽媽抗體的保護傘常在六個月後逐漸失靈,面對大小感冒、發燒接踵而來,常會驚慌失措。

  青春期階段(發育在4~5年內完成)男女發育比較

正常青春期時間青春期身高成長空間成年身高的時間

男性9~14歲

每年7~13釐米不等,

約長28釐米

16~18歲

達到成年身高

女性 8~13歲

每年7~11釐米不等,

約長 20釐米

20歲左右

達到成年身高

我對孩子的養育原則就是先吃正餐,平時不主動給零食,孩子們直到上幼兒園,聽到同學聊起,才知道有洋芋片這些零食。因爲少吃零食的緣故,孩子坐到餐桌旁時已飢腸轆轆,都吃得精光,而且在他們六七個月,像不倒翁般開始會坐時,我就讓他們坐在高腳椅上,即便是用手抓食物亂塞嘴巴也無妨,他們吃到滿臉、滿地,“像播種一樣的滿地飯粒”,讓他們從玩食物到吃食物而產生樂趣。我深信天然的食物比任何保健食品更有魅力,就算是零食,我也是儘量選擇健康的零食,也會自制巧克力、馬鈴薯泥、藍莓酸奶、酪梨牛奶等。

  要教孩子正確面對自己的生理變化

目前孩子因爲營養狀況好,發育其實愈來愈早,瘦排骨的情況算是比較罕見,反倒是現在不少女孩在小學二年級、三年級就開始有月經,年齡過小的孩子可能連生活自理都不太會,還要處理經血,真是難爲這羣早熟的小大人。

性早熟的孩子早在出現這些性徵前,就已開始發育了,家長面對孩子轉大人的改變,要比從前的年代更早適應,要教導他們正視自己的生理變化及同學的反應,教他們練習使用生理用品、生理褲,男孩子也要學習對兩性的尊重,不能捉弄女同學。

記得我小學六年級時,我母親有天神祕地拿出一件加了一層防水墊的底褲告訴我,“有一天你長大後就要穿這種褲子”,當時我似懂非懂,還以爲長大後每天都要穿這種不透氣的褲子。

所以教導孩子正視生理變化、接受生理變化,其實更要花時間及技巧,與其曖昧地表達,不如用正確名詞來說明,其實現在很多孩子懂得的甚至比父母還多呢!只是有時他們知道的是片段的知識。

一般女孩開始發育年齡是8~13歲,男孩是9~14歲,整個發育過程要4~5年完成,如果有性早熟跡象則要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檢查。

  性早熟的定義

●男性9歲前開始發育(出現第二性徵)如睾丸變大(男孩轉男人的徵兆)

●女性8歲前開始發育(出現第二性徵)如胸部有硬塊或疼痛(女孩轉女人的徵兆)

腦部的下視丘是主宰發育的發號司令,下視丘會活化分泌性腺,刺激腦下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在睾丸及卵巢作用,出現第二性徵,有些性早熟是有潛在疾病,醫學上曾有兩歲半的女孩已有陰毛及月經,檢查發現原來女孩下視丘長了腫瘤。(注一)

注一:家長要注意孩子是否過早出現了第二性徵。性早熟有很多原因,有些是中樞性問題如下視丘腫瘤、水腦、腦炎等,另外還有非中樞性早熟,如卵巢、腎上腺、生殖細胞瘤等異常,還有些是藥物或所吃的食物殘留荷爾蒙刺激所致。

醫師會以骨齡來衡量孩子是否性早熟,如果發育年齡太早而且骨齡比實際年齡快兩年,且身高比最終遺傳的“標的身高”矮很多,就可能有性早熟了。

  若有性早熟現象應送醫評估

我前面說的小女孩小學二年級來潮,其實月經是在發育後期纔來報到(約在胸部發育2~3年後來潮),表示小女孩早在幼兒園,荷爾蒙就開始蠢蠢欲動,胸部的小花蕾悄悄發育了,後來家長跟我說,她回想起“女兒在幼兒園時曾經說胸部有一邊會痛,那時我以爲是玩遊戲撞到的關係”。而男性的性發育是看睾丸的發育,但這不易從外觀發現,等到陰毛、腋毛長出,聲音變低沉,都已經是青春期的中後期了。

孩子有性早熟的跡象,爸媽最擔心的莫過於小孩以後長不高,這時醫師會通過檢查骨齡來判斷生長板是否癒合。(注二)

注二:骨齡是檢查左手X光,檢查全身骨骼生長板的發育狀況,反映體內成熟年紀,一般快慢1~2歲算是正常。一旦生長板癒合就沒有機會再長高了。

生長髮育跟遺傳(骨骼)、種族(黑人較早)、環境因素(營養、運動)等有關。

用“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來說明生長髮育不爲過,比較肥胖的孩子可能身高體重常常高人一等,但在生長髮育的馬拉松賽的最終點,未必會比別的小孩高,營養好的小孩起跑比別人早,可能也比較早到達終點。青春期的發展一樣都是在4~5年內完成,提早發育不見得是有問題或需要治療,但如果有上述性早熟的現象,仍要請醫師診斷評估看是否有異常的問題潛存。

生長髮育的鐵三角:

● 睡眠充足

● 大量運動

● 足夠營養

運動也會刺激生長激素,像跳繩、籃球、棒球、游泳等訓練大塊肌肉,跑、跳等運動有助身高哦!

  大人有美容覺,小孩也要“成長覺”

如果是“小不點”,家長就要特別在生長髮育的“衝刺期”加把勁,而且不要讓孩子過多地喝含咖啡因的飲料或含糖飲料,免得晚上睡不着,影響睡眠,孩子深度的熟睡可是任何補品都比不上的,因爲熟睡後每90分鐘,生長激素就會分泌,而生長激素在晚上9點至凌晨3點最旺盛,特別是在晚上11點至凌晨兩點時,所以小孩早點睡覺,睡滿8小時是最安全的補品,像我女兒只要7小時就足夠,而兒子就要10小時,要判斷睡眠是否足夠,重點是小孩在白天不會打瞌睡,這點可以多問孩子的老師,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及專注力,可反映出是否睡飽。

而且要注意營養,在發育時期特別是蛋白質及鈣質,需求量都會增加很多。看不到的飲食也要注意,現代孩子的午餐幾乎都靠學校打理,像很多幼兒園常在點心外提供孩子奶茶或紅茶,家長可以留意校方每月的飲料單,注意是否有含咖啡因的飲料。

我曾跟學校討論過,其實用決明子茶、枸杞茶或桂圓紅棗茶都比奶茶來得好,決明子及枸杞有明目的功效,桂圓有寧心益智的作用,而且很多奶茶包都是奶精,不含鈣,也不是牛奶。

如果孩子正常生長髮育,跑得快或跑得慢,最後都會到達終點,不會影響最終身高,不要誤信補品,有些補品偷加西藥成分(類固醇、生長激素),反而讓生長板提前癒合,一時之

間好像抽高,宛如獨奏曲,但發育的交響曲很快就結束了,後來只能眼睜睜地看別人繼續長,自己原地不動,可能誤了孩子的一生。

  健康便利貼

  1.何時該帶孩子看醫師?

寶寶出生時,都有一本兒童健康手冊,手冊後面有兒童生長曲線,當孩子有下面的情況時,要帶去看醫師。

( 1)身高或體重在 3百分位以下或 97百分位以上。

( 2)身高或體重從原來的百分位突然退步或飆升 25百分位

以上。

( 3)小孩一年生長不到 4釐米。

  2.我的孩子以後會高人一等嗎?

可以用 “標的身高 ”來推估,可用父母的身高平均,男孩加上6釐米,女孩減去 6釐米。

舉例爸爸是 1 7 5釐米,媽媽是 1 6 2釐米,兒子未來的身高( 175+162) /2+6=174.5釐米

女兒未來的身高( 175+162) /2-6=162.5釐米

這是參考值,如果你用愛心照顧孩子,多帶他們從事戶外運動,多給他們吃營養的食物,還是有上升潛力的。

  3.遠離不當的性荷爾蒙以免“催”出性早熟

( 1)少用塑料製品,因可能含有環境荷爾蒙,要注意選用耐高溫的玻璃奶瓶、磁製碗盤、不鏽鋼餐具等。

( 2)平常外帶食物少用塑料袋盛裝熱食,少用保麗龍盛裝咖啡、茶及麪食。

( 3)少吃油炸的食物、動物的皮及肥油,適度攝取肉類。英國研究顯示,一個每天吃 4兩肉類的 7歲女童和每天吃肉低於 1.5兩的女童相比,初經在 12歲八個月前就來的風險要高出 1.75倍,主要原因是肉類裏面的脂肪,可能殘留環境荷爾蒙,或是施打動物生長激素所致。

( 4)不要讓孩子接觸到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洗髮精及沐浴乳,儘量選擇信用可靠、成分單純的品牌,因爲環境荷爾蒙可能用在定香劑、乳化劑及清潔劑中。

( 5)少買內層有一層塑料塗料的罐頭。

( 6)不要隨便吃不明的補品。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