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智慧的愛與愚昧的愛(二)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智慧的愛與愚昧的愛(二)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對孩子做任何的家庭教育前,應該首先讓孩子感受到愛!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愛,那麼父母對孩子所做的教育都會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愛孩子和如何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兩個話題。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智慧的愛與愚昧的愛(二)

智慧的愛與愚昧的愛

我們說愛是教育的前提,指的是不管父母對孩子付出如何多,要是沒有愛,或者說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那麼他所有的努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無效。但這隻說了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只有愛是不夠的,他的愛必須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

智慧的愛能使孩子優秀,愚昧的愛只能毀滅孩子。在楊傑家裏,父愛跟智慧毫不沾邊,不幸的是,母愛也存在着這樣的情形,他們的母親,雖然愛自己的孩子,卻陷入了另一種極端,也是一種愚昧的愛而不是智慧的愛。

用楊輝的話說:現在想起來,我爸的教育方式當然很糟,但我媽也有不對的地方。比如,我大哥有許多毛病,好吃懶做呀,貪圖享受呀……都是我媽慣出來的,我大哥直到六歲還在吃奶,從這一點你就知道我媽是怎樣慣着他了。採訪時,他的父親,也憤憤不平地一再提起妻子對楊傑過分的溺愛和放縱,說是妻子的溺愛害了孩子。

但是,母親把愛變成了溺愛、愚昧的愛,很大程度上是由丈夫造成的,丈夫的兇暴使她的愛變了形。她就像身處危境中的母雞那樣,一邊護着小雞一邊盯着天上的老鷹,時時提心吊膽,準備最後一搏,以至發展到是非不分、聽任放縱的地步。而孩子呢,只能在慈母與兇父的夾縫中殘喘,在火與冰的對峙中蛻變……

漸漸地,做母親的對丈夫也越來越粗暴,夫妻二人常常大打出手,楊傑弟兄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到了成年。

楊傑在監獄裏說,他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還不是父親對他的粗暴,而是看着父親打母親時他無能爲力。爲此,兄弟三人曾經攛掇母親與父親離婚,由於沒有離成,便大失所望。

一位合格的母親首先要分清“慈愛”與“溺愛”的界限,慈愛是蜜糖,溺愛是毒藥;慈愛是智慧之愛,溺愛是愚昧之愛。溺愛最容易發生在母親身上。合格的母親能讓她的慈愛化作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強大動力,溺愛只能使缺少辨別能力的母親們喪失理智,從而毀了孩子。

母親如果不能正確理解愛,對於愛不加適度控制,就會發展成溺愛和縱容,過分順從孩子的意願、包庇孩子的缺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會全部包攬。這樣一來,母親的慈祥就會成爲無條件的妥協和軟弱,孩子受其影響,也會在思想及行爲上表現出同樣的妥協性與軟弱性。楊傑成年後曾經幹過許多行業,但幹一行砸一行,每遇困難就退縮,我想,除了父親對他的摧殘之外,母親的溺愛也有很大關係。

有的父母擔心給孩子慈愛可能會使他們喪失鬥志,其實,慈愛與堅強並不矛盾,調查發現,一個從小得到充分愛的孩子長大之後面對困境時會顯得更爲堅強。但得有個前提:父母在慈愛的同時也須具有堅強的性格,要在慈愛中賦予孩子堅強的品質。大量事實表明,這樣的父母既能給予孩子親情的溫馨,又能教會孩子勇敢地面對生活。

 希特勒的成因

希特勒也有着類似的情況,他雖然常常受到父親粗暴的對待,但在母親那裏卻是個寶貝。她讚美、縱容兒子,從不懲罰;她認爲兒子做什麼都不會錯。她將所有的關懷、興趣與喜好全都集中在兒子身上。因而養成了希特勒的自戀和消極被動的性格。在他心中,什麼努力都不用就可以成爲了不起的孩子,什麼事都不做,因爲母親事事都替他做了。由於父親很少在家,就更加強了這樣的趨勢,男性權威所能提供的良好平衡,他一概缺乏。

當他六歲的時候,這種天堂般的生活突然中斷了:他的父親退休回家,讓他上學。他發現自己的生活突然之間被侷限在一個狹窄的活動圈子裏,要求他負責任,守紀律。他第一次受到有系統的、堅定的強迫,要他跟別人一致,這讓他難以適應,因爲在他感覺中,“自由”就是不負責任、沒有約束、意味着控制別人。

希特勒喜歡遊手好閒,逃避艱辛,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已經有了一個確定的發現,就是這種行爲是受母親溺愛的孩子常有的現象。受母親溺愛的孩子無意識裏總是期望母親把什麼事都替他們做好,就像他們在嬰兒時期一樣。他們覺得他們不必做什麼積極的努力,不用保持整潔,他們可以把東西隨處亂丟,自有母親幫他們收拾。他們生活在一種“樂園”裏,在那裏,他們什麼事都不必做,什麼事都有別人替他安排。

而他父親的兇暴性格又從另一個極端影響着他,使他嚴重畸變。

對破壞性的抑制希特勒有兩種辦法:一是合理化藉口;二是反向行爲。心理學臨牀治療上有一個已經確立的事實:一個人爲了壓抑他的某些欲求,會發展出與這些欲求正好相反的特徵,這就是反向行爲。

他的性格中另有三個互相密切相關的特徵,就是他的自戀、退縮態度和情感的缺乏。希特勒可以說是一個沒有任何愛、溫暖或同情的人,這樣的人只能算作惡魔。

另外,鑑賞力跟性格是分不開的;一個殘忍、原始、無情如希特勒的人,鑑賞力必定是淺薄的,因爲除了對於他有用的東西之外,對別的他全然視而不見,他在心智上是一個瞎子。我爲什麼在教育中特別注重提升孩子的鑑賞能力,原因就在這裏。一個具有了真正鑑賞能力的人也就具有了判斷是非的條件,才能分出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這就是道德認知。只有具有了道德的認知,才能實施道德的行爲。所以,對於有鑑賞力的人來說,幹壞事反而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希特勒內在沒有任何中心,沒有任何真正的原則、價值或信念,楊傑等人也是這樣。

從廣義的角度看,因爲家庭或學校教育的原因,在我們中間肯定潛伏着許許多多希特勒式的人物,只要歷史的時機到來,他們便會現出真實的面目。從本質上看,“4·20”案中的這些人就是一個個小希特勒,只不過希特勒殺的人多,他們殺的人少而已。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