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對孩子隱性失陪是怎麼回事

父母對孩子隱性失陪是怎麼回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陪伴了娃,孩子還是不滿足,與其“隱形失陪”不如高效陪伴。三歲娃自行下樓玩耍倆小時,路邊走丟嚎啕大哭,爸媽雙雙不知情。

父母對孩子隱性失陪是怎麼回事

雙胞胎姐妹走失溺亡,母親一直在刷手機,直到悲劇發生才發現女兒走入了“禁止進入”的危險沙灘。

慘劇一直在發生,但還沒有給家長以足夠的警醒。父母明明在身邊,但是並沒有勝任“監護者”的責任,更別談高質量的陪伴了。

孩子都是需要陪伴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陪伴,家長也深知這個道理,但是很多時候,家長明明陪伴了孩子,但是感覺並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是因爲這些家長都陷入了“隱性失陪”當中,自以爲陪伴了孩子,但是卻和沒陪伴一樣。

某知名幼兒園曾對園中50個家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八成家庭都在一定階段存在着“隱性失陪”的現象。與其花費大把的時間和金錢,不如在短時間內高效陪伴,父母別讓陪伴流於形式,僅僅感動了自己,而要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隱性失陪”的三種情況,你中了幾種?

隱性失陪是相對普通“失陪”而言的,它比失陪更普遍,也比失陪更容易被家長們所忽視。具體來說,隱性失陪特指雖然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爲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給孩子造成的精神失陪。

隱性失陪的父母,要麼是人在曹營心在漢,要麼是不講溝通粗暴的管制,這樣的陪伴,你中槍了嗎?

1、虛假陪同型父母(管家)

所謂虛假陪同,就是父母雖然在孩子的身邊,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家長的專注力並沒有放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別的地方“發光發熱”。表面上和孩子寸步不離,實則“貌合神離”。

場景1:生娃後辭職做全職媽媽,每日除了忙活孩子的衣食住行外,只要有時間就躺下刷手機,或者打開電視追劇,對在一旁玩耍的孩子不聞不問。只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要求,很少或幾乎不做精神上的交流與溝通。

場景2:出門溜娃,和小區內的另一位寶媽聊的不亦樂乎,雙方從時裝、電視劇聊到老公,卻對孩子表現得漠不關心,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甚至不允許孩子參與和其他小朋友的遊戲,因爲這很省事。

場景3:父母人是回到家了,但滿腦子想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情。被工作思維捆綁的父母,往往聽不到孩子的呼喚,對孩子的請求也表現得相當不耐煩,不是敷衍了事就是大聲呵斥。

虛假陪同型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費的時間是最多的,但大多都是“無效時間”,家長充當的角色是管家,對孩子的基本生活進行打理,僅限於此。

管教控制型父母大多是權威型父母,他們對孩子的陪伴是有的,但在這段時間裏並沒有形成良性互動,而僅僅是父母單方面的發號施令和喋喋不休,與孩子相處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講“大道理”。

場景1:因爲工作繁忙,見到孩子的時間有限,所以就利用這有限的時間,只要見到孩子就展開唐僧式的說教。早飯、晚飯、週末時光,抓緊一切共處的時間對孩子進行說教,孩子看到家長就躲,對週末都沒有期待。

場景2:放假了,孩子想去親近一下大自然,建議父母帶她去動物園看看。爸爸卻認爲小動物沒什麼可看的,應該去博物館或者科技館,多學些知識才是關鍵,並強制女兒去參觀她還看不懂的藝術展等。

這種類型的父母自帶主角光環,他們聽不到孩子的心聲,認爲孩子的意見“微不足道”,強制孩子去做這做那,不顧孩子的成長特點,一味填鴨式講道理,讓孩子不勝其煩。

3、物質滿足型父母(工具)

用物質滿足代替親子陪伴,一味堆砌物質,鮮少有時間關懷孩子,這是當下許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場景1:爸爸加班未歸,錯過兒子兩歲生日宴,晚上回來拿着手機和熟睡中的寶寶合影,心酸又無奈。

場景2: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爲了掙更多的錢,今年他們仍決定在當地過年,這是他們在外過年的第三年了。城裏孩子有的,農村的兒子也一樣不差,不過剛剛吹牛說今年爸媽會回來的娃,恐怕又要失望了。

受現實原因影響,很多父母在金錢和陪伴孩子的天平上更注重前者,努力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但卻忽視了孩子的成長,淪爲掙錢工具。

“隱性失陪”的娃,究竟賠進去了啥?

以上三種情況,很多父母感到非常委屈。

我工作都不要了,天天圍着孩子轉,難道還不能有自己的生活圈嗎?

小孩子什麼都不懂,父母嚴厲些是爲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有什麼錯?

我整日拼死拼活爲了誰?還不是爲了孩子能有個好的基礎?

虛假陪同的父母,是模糊了照顧孩子與追求自我的界限,越界求自我,從精神上放棄了陪伴孩子,重形式而輕實質。提醒父母:孩子比手機重要,陪伴比“朋友圈”重要。

管教控制型父母,其實是“重自我,輕孩子”的心理在起作用,打着“爲孩子好”的旗號,實行獨裁專制,重手段而輕內心。提醒父母:孩子也是獨立個體,陪伴比說教更有效。

物質滿足型父母,是太過追求物質的豐盈而忽視了孩子的內心需求,僅僅依靠物質手段滿足孩子的父母,往往收穫的也只是“物質的孩子”。提醒父母:物質雖重要,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

“隱性失陪”的孩子,究竟賠進去了什麼?你會發現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親情較爲冷淡,和父母之間缺乏信任,難以溝通。而長期處於“隱性失陪”下的娃,還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

家長如何做到高效陪伴?這幾點可借鑑

家長陪伴孩子的質量,並不是以時間的長短來決定的,而是要看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避免“隱性失陪”,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家長參考。

1、 抽出時間專門陪伴孩子

高效陪伴首先要求每天勻出時間來專門陪伴孩子,這是最基礎的,全職媽媽能全天陪伴,不錯過孩子的任何一次成長自然是最好的,對於上班族來說,每日保證兩個小時的陪伴最佳。

如果抽不出這麼長的時間,至少也要保持在半小時,這總能做到吧。特別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在有限的時間裏儘量減少工作思維的影響,調整好情緒,以全身心的狀態投入到陪伴中來。

2、接納並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親自帶的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個性能得以彰顯,不受陳規舊俗的束縛,當然這需要開明的父母加以支持和引導。以大家長自居的父母,就喪失了和孩子平等對話的機會,有時候你想要孩子得到的,未必是他想要的,信息不對稱,再多的說教也無益。

試着接納並尊重孩子的想法,他的表現可能會超出父母的想象。跟着孩子的節奏走,陪着孩子玩,而不是讓孩子陪着家長,不輕易干預孩子的節奏,給他一個自主發揮的空間。

3、 培養一兩樣都能參與的興趣愛好

如果不想讓帶娃的生活特別無聊,那就和孩子一起瘋,一起玩,完全可以培養一兩樣家長和孩子都能參與的興趣愛好,繪畫、歌唱、滑冰,甚至跳健美操減肥都可以。

和孩子擁有共同的語言,和孩子一起體味成長的快樂,這樣就能擺脫枯燥無味的單方面付出,形成良好的互動。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