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對孩子的”隱形傷害“,你的孩子逃掉了麼?

父母對孩子的”隱形傷害“,你的孩子逃掉了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聽話,執拗、倔強、發脾氣、做錯事,就算忍住不打孩子,可那冷冰冰的語言口氣、冷漠的眼神也是一種“冷處理”,一種冷暴力。

父母對孩子的”隱形傷害“,你的孩子逃掉了麼?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評判孩子所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

不明白爲什麼孩子總是犯錯或者“無理取鬧!”?而過於武斷的對孩子加以責罰,很多的時候讓孩子陷入了十分無助絕望的境地。

這都是缺乏同理心造成的結果。同理心是親子關係的紐帶。如果父母有同理心,那麼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會更少,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融洽。

那怎樣做纔算是擁有同理心呢?

第一、適當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

舉個小栗子:很多時候帶着孩子逛商城,孩子總是要父母抱。四五歲的孩子總要抱着,不僅非常累,爸爸媽媽還會覺得孩子很無理取鬧。這麼大了,爲什麼不自己走路?

父母對孩子的”隱形傷害“,你的孩子逃掉了麼? 第2張

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逛商場一般都是大人熱衷的事情,孩子大多時候會覺得很無聊;走那麼多路,孩子也可能是累了。

再者,商場人流量大,孩子的個子太低,沒有安全感或者很多想看的看不到,讓爸爸媽媽抱也是很正常的。

你會發現,很多時候適當的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看似“無理取鬧”的事情。如果盲目斥責,給孩子的只會是無助和痛苦。

第二、孩子傷心時,給予理解和包容

一個男孩兒摔倒了,胳膊磕破流血了,父母最常說的是“快起來,別哭了!就磕破一點兒皮兒,過兩天就好了”;甚至有的父母會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別哭了”等等。

孩子還小,摔疼了哭是本能反應。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安慰,而不是引導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讓釋放。其實悲傷的情緒釋放出來更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正如同成人在悲傷時需要安慰和傾聽一樣,孩子同樣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尤其是孩子傷心的時候,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安撫孩子,不予評論就好。

第三、感知孩子情緒,溝通交流

父母與孩子之間想有一種好的親子關係,不用心溝通交流肯定不行。父母能及時感知孩子的情緒,幫助調整,才更能彰顯父愛、母愛的威力。

父母對孩子的”隱形傷害“,你的孩子逃掉了麼? 第3張

很多爸爸媽媽會覺得,孩子還小,能什麼心事?就算不開心,過會兒就好了,處理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

其實父母的這種行爲是非常可怕的。很多孩子變內向、被人欺負不敢說等等,都是因爲父母的忽視造成的。

哪怕工作再忙,父母都要感知孩子的情緒,積極與孩子進行交流,對孩子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孩子的成長不需要父母“居高臨下”的教育。

小結:有同理心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觀往往是積極和頗具正能量的!允許孩子犯錯,不必大小事上升到人格上,其實大多時候孩子還不懂,言傳身教,多給孩子一點兒關愛就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