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小孩子用嚇唬的教育可以嗎

小孩子用嚇唬的教育可以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有沒有特別害怕的東西呢?蜘蛛、蟑螂、毛毛蟲?我有個朋友特別怕貓,從小怕到大。如今 30 多歲了,依然不敢跟貓同處一個屋檐下,貓靠太近她都能嚇得汗毛都豎起。據說,她的這種恐懼源於小時候媽媽的一句話:再不睡覺綠眼睛怪獸就來抓小孩了!那麼教育能嚇唬孩子嗎?

後來,她在一個親戚家,見到了黑暗中眼睛泛着綠光的黑貓,瞬間便認定那就是抓小孩的怪獸!從此不敢接近貓,尤其害怕看到貓的眼睛。

一句嚇唬,一生的陰影。

怪獸是怎麼跑到孩子腦袋裏,讓他產生恐懼的呢?

保羅·哈里斯(Paul Harris)是兒童心理學領域的權威,他在《想象的世界》一書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單純想象怪物,孩子只會感到焦慮;而一旦孩子將想象帶入現實,就會引發恐懼。

舉個例子:

媽媽說「綠眼睛的怪獸要來抓小孩了」,孩子會想象出綠眼睛怪獸的樣子,這讓他感到焦慮。

媽媽關了燈,離開了孩子的房間,孩子就容易把想象帶入現實:他會覺得綠眼睛怪獸正在窗戶外面盯着自己!

恰巧,這個時候窗外有一隻綠眼睛的貓,孩子瞬間就會被嚇到!

豐富的想象,跳躍的思維,帶給孩子一個錯位的世界。由此引發的無力感,會助長孩子的恐懼。

宮崎駿的動畫就常用這種現實與想象的錯位來表達孩子的恐懼和無力感。

然而,很多家長體查不到孩子的這種無助,還會有意地製造恐懼來嚇唬孩子。

比如,

不好好拉臭臭,蟲子會來咬你的屁屁!

不好好睡覺,月亮會把你勾走!

不聽話,你媽媽就不要你了!

這種簡單粗暴的嚇唬,也許能在短時間內「治住」孩子,但長遠來看,卻可能讓孩子習得恐懼,得不償失。

利用無助和恐懼來迫使孩子聽話,危害很大。

通常情況下,人在受到威脅的時候,大腦會下令釋放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皮質醇能夠在壓力狀態下,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當有猛虎從叢林裏竄出來襲擊武松時,如果沒有皮質醇,他只會被嚇得屁滾尿流、目瞪口呆動彈不得,而無法奮起與猛虎搏鬥,甚至無法逃走。

經常被嚇唬的孩子,心中其實住着一隻隨時會對他們發動襲擊的老虎!

小孩子用嚇唬的教育可以嗎

長期如此,孩子時刻提防那隻老虎,他脆弱的壓力反應系統就容易出問題。就像橡皮筋,你老抻着它,等你再鬆開的時候,它已經失去彈性。

研究發現,長期生活在恐懼、不安、焦慮等環境中(比如父母長期爭吵,遭遇校園霸凌等)的孩子更容易疲倦,經常生病,睡眠也不好。

而且,這些孩子在學校也不太能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都用在了警惕上),所以成績較差。

另外,由於這些孩子不善於積極面對新刺激,也沒有什麼辦法來安撫自己的情緒,所以他們成年後會表現出更多的反社會和攻擊性行爲。

那麼,在養育中,我們該怎麼說,怎麼做呢?

不嚇唬孩子,即便是希望他避開危險

有時候,大人也不是有意嚇唬孩子,只是希望他避開危險。

比如:放下剪刀!傷到你怎麼辦?你忘了上次去醫院打針了嗎?不聽話還帶你去醫院,讓醫生給你打針!

這樣說,只會強化孩子對醫院對恐懼,並不能幫他避開剪刀的潛在傷害。

我們應教孩子避開危險的辦法,而非過分強調害怕。

比如,以科普的態度讓孩子瞭解「刀尖」「刀刃」。

可以讓他輕觸剪刀尖,感受一下。

告訴他,被刀尖扎到,被刀刃割到、剪到會很疼,甚至會流血受傷。

同時告訴他,媽媽不讓你玩剪刀,是擔心你受傷。想玩的話,我們可以約定幾個小規則,比如,只能在爸爸媽媽陪伴的時候玩;起身找東西的時候,要放下剪刀等。

千萬不要爲了解決眼前的問題,通過嚇唬給孩子製造更多的心理困擾。

接納、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說自己害怕怪獸的時候,很多家長會這樣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別怕!都是假的!」

這種反應很正常,但這等於告訴孩子:我不想在你認爲可怕的事情上提供安慰和幫助。

那孩子說害怕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說,怎麼做呢?

《奇葩說》有一集,討論到這個話題,黃執中給出的答案是:「當然是給孩子一個玩具熊啊,告訴他沒事的,小熊會陪着你。」

這會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即便小熊不能幫孩子擺脫恐懼,至少孩子會感覺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你會幫他想趕走恐懼的辦法,而非置身事外說:怪獸不存在!

在成人的世界裏,怪獸當然是不存在的,但對於還很難分清現實和想象的孩子來說,怪獸就是他們世界的一部分。

孩子會想:我下午還和小夥伴們一起「打怪獸」,你現在卻說怪獸不存在,分明就是不理解我!

理解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它天然具備安慰和療愈功能,即便不能幫孩子解決實際問題,但依然很有效。

把恐懼「具象化」

恐懼源於未知,通過具象的方式,比如給恐懼起名字,把恐懼畫下來,幫孩子實實在在地認識他恐懼的東西,他就不會那麼害怕了。

比如,有個孩子害怕被怪獸抓走,媽媽就讓他畫出怪獸的樣子。

結果,他把怪獸的腿都畫到了紙的外面。

孩子解釋說:因爲怪獸跑得太快了!

原來,孩子怕怪獸跑太快,抓走了自己,爸爸媽媽追不上,自己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於是,媽媽說:那我們能不能想想辦法,不讓他跑那麼快?

孩子看到桌子上的膠水,靈機一動說:我在他的腳上塗上膠水,他就跑不動了!

媽媽還可以啓發孩子想想別的辦法。

比如,讓怪獸穿上高跟鞋,甚至踩上高蹺,會怎樣?孩子想象怪獸站都站不穩,歪歪扭扭走路的樣子,被逗得咯咯直笑,自然就不怕了。

按照這個辦法,孩子怕怪獸的眼睛,可以給它戴上「墨鏡」。

孩子害怕怪獸的大嘴和尖牙,可以給它帶上「口罩」。甚至可以編出怪獸不愛刷牙,牙齒都鬆動了,張開嘴巴去咬人,牙齒都被硌掉了的故事。

《魔法歲月》一書認爲,幼年的孩子就像一位魔法師,他們眼中的世界也是魔幻的。

當「妖怪」出現時,我們最好用一種開放的態度來對待它,並幫助孩子以同樣的方式來面對它們。

總之,既然怪獸是想象出來的,那我們就可以讓孩子通過想象把它打敗。

結語

說到底,嚇唬孩子其實是一種養育中的偷懶。

因爲不管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都能用一句「再不聽話,我就……」來解決。再不聽話,我就生氣了;再不聽話,我就告訴老師;再不聽話,我就讓警察把你抓走!

《無條件養育》的作者埃爾菲·科恩(Alfie·Kohn)稱之爲「愛的暫停與撤回」——孩子不聽話了,就暫停或收回你的愛,用嚇唬或冷暴力來「控制」他。

迫於壓力,孩子可能會放棄自我意志,變成所謂的「乖孩子」。

但這樣的乖孩子,壓抑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沒有了自己的聲音,爲滿足他人的意願、獲得他人認可而看臉色行事,是你想要的嗎?

父母在養育上偷的懶,最後都會變成孩子心裏的傷。

一句嚇唬,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別讓孩子在恐懼的陰影裏掙扎彷徨!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