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覺得孩子小能唬嚇嗎

父母覺得孩子小能唬嚇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家長的你小時候被爸媽嚇過沒,等你當父母的時候有沒有嚇過自己的小孩?如果你覺得孩子小所以可以唬嚇,實際上是你太天真。

“假”嚇唬帶來“真危險”

小時候自己比較皮,老爸老媽講道理說服、用零食誘惑都無濟於事時,他倆便試着從外面搬救兵了——

“再哭大灰狼就來叼你來了!”

“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

……

相信這樣嚇唬孩子的話,不少父母也都用過,因爲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是被“嚇大”的一代。大灰狼、警察叔叔、醫生……這些客串在父母臺詞裏的嚇人角色不知幫父母擺平了多少桀驁不馴的熊孩子。口頭上的恐嚇,不僅可以避免因對孩子施加拳腳坐實“家暴”罪名,又能夠在對付孩子的不聽話上百試百靈,很多家長因而樂此不疲。

然而,令一名老媽沒有想到的是,曾經屢試不爽的“嚇孩”奇招,如今卻給她帶來了天大的麻煩。

近日,浙江寧波的一名女童獨自出門找媽媽時迷了路,當好心的民警前來幫忙時,女孩卻見到民警就跑,又哭又躲,直喊——

“警察叔叔別抓我!”

“警察叔叔別抓我……”

經過仔細詢問,果然,孩子的父母經常用“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之類的話嚇唬孩子。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好心的警察叔叔也覺得很受傷。

不過,女孩最終還是在警察的幫助下找到了媽媽,母女得以團圓。

孩子的經歷不由得讓人捏了一把汗:幸虧孩子沒有跑遠,也沒有遇到什麼危險,不然很有可能就因爲父母的一句嚇唬,被推到人販子的懷裏。

父母覺得孩子小能唬嚇嗎

“嚇大”的孩子沒自信

很多慣用“嚇唬”來鎮住孩子的家長對此很不以爲然:“孩子還小,就是和他開一個玩笑,還至於這麼當真麼。”

正是因爲孩子年齡還小,對世界的認識並不完善成熟,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認識外部世界重要的途徑,孩子纔會覺得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你以爲孩子“不識趣兒”,實際上往往是你自己太天真。

家長衝孩子發脾氣,甚至拳腳相向,帶給孩子的是“有形”的傷害,這種傷害的來源尚且有跡可循,只要家長找到癥結,努力改正,孩子身上的創傷就可逐漸癒合。但家長對孩子進行嚇唬、恐嚇的“無形”之傷,卻很難被家長髮覺並修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教育上的誤區,孩子所承受的負能量也是日積月累。

不過,與家庭暴力有異曲同工之處的是,嚇唬與家庭暴力的本質都是家長以成人的身份恃強凌弱。家庭暴力是成人對一個孩子體力上的征服,嚇唬則是成人欺負一個孩子的年少無知。

冠以“教育”和“逗樂”爲名的嚇唬,在大人的世界非常普遍,就連尹建莉老師的孩子圓圓,在童年時也難逃被嚇唬的陰影——

圓圓上幼兒園時,有一段時間是由爸爸來負責接送。因爲幼兒園放學早,爸爸接圓圓還不到下班的時間,於是爸爸就把圓圓帶回單位再待一個小時纔回家。

但僅僅這一個小時的時光,圓圓過得並不快樂,並在很長的時間內心留有陰影。

單位裏的同事經常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捉弄圓圓,有的同事裝作很兇惡的樣子,強行要抱走圓圓,把圓圓嚇得直躲;還有同事在爸爸開會時,“一本正經”地告訴圓圓“爸爸不要你了,跟叔叔回家吧”,惹得孩子不禁在辦公室裏嚎啕大哭。

有一天,尹老師發現和爸爸一起從單位回來的圓圓臉上有哭過的淚痕,才知道圓圓一直被同事“捉弄”的經歷,氣在頭上的尹老師責備先生不懂得保護孩子,甚至說要剝奪他接送孩子的權利。

後來一段時間,圓圓經常夢到“爸爸不要自己了”,在與人打交道時說話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大方,眼神一片猶豫躲閃。

以嚇唬換來的孩子“聽話”與“好玩兒”,往往是以孩子自信心與安全感的喪失爲代價。經常遭受到嚇唬與恐嚇的孩子,更易產生“社交恐懼”,對他人難以抱有信任,對自己則充滿自卑心理。而“爸爸媽媽不要你了”,“再鬧我就不愛你了”等等大人帶有恐嚇性的言辭,則會直接疏離親子之間的關係。一句“再鬧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背後的潛臺詞是“爸爸媽媽愛你,前提是你要聽話”。當父母原本無私的愛與條件掛鉤,變成讓孩子服從自己的籌碼,孩子從父母身上獲得安全感更是無從談起。

所以,有些父母或者其他大人覺得不以爲然,甚至新鮮有趣的“嚇唬”,在孩子的眼裏並不好笑。如果父母還不把這些生活中的嚇唬當回事,只怕這些日積月累的傷害有朝一日在孩子身上爆發後,到那天想笑也笑不出來了。

孩子的價值觀,源自父母的一言一行

很多時候,父母一句無心的“嚇唬”,向孩子傳遞的卻是嚴肅的人生價值觀。

就像故事中寧波娃子的那位老媽一樣,有多少家長嚇唬過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而不是告訴孩子“有危險,找警察”。

又有多少家長在路過醫院門口時,嚇唬過自己的孩子“再鬧就讓醫生給你打針”,而不是“醫生是白衣天使,救死扶傷”。

還有的家長,甚至把學校的老師搬來當做“鎮娃之寶”,“再吵,就把你送老師那裏讓老師給你留作業!”

警察,醫生,老師,這些本應被衆口傳揚的社會貢獻者,到孩子的耳畔竟成了被妖魔化的“大反派”。這不僅是家長在孩子面前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更讓可能在外面遇到危險的孩子,失去了向他們尋求幫助的機會。

有的父母可能會爲之爭辯:“可孩子總有一天是會長大的啊,這些社會常識、是非觀念他會明白啊。”

沒錯,孩子終有一天是會長大——這也是父母“恐嚇”教育的效果愈發微乎其微的原因。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他會逐漸發現原來故事中吃小孩的老妖怪,偷走小孩的老巫婆根本就不存在,而每日忙碌的警察不可能會有時間給“不聽話”的自己銬上枷鎖。但孩子發現真相的結果也只有一個——原來父母是在說謊。

發現父母撒謊的孩子,言行上不可能做到實事求是。兒時在心中對某一事物或角色留下的恐懼陰影可能會隨着時間而逐漸流逝,但孩子內心中對恐懼力本身的崇拜卻難以消弭。兒時認識到“妖婆”、“警察”、“捱揍”、“作業”等威懾力的孩子,長大後可能一面用自己的力量恐嚇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另一面又匍匐於權威、金錢等具有巨大力量事物的腳下。

然而,也並不是所有角色都像警察、醫生和老師那樣幸運,在孩子懂事的未來尚有“洗白”的可能。有些被家長染上恐懼色彩的角色,會影響孩子終生的價值觀——

“看見工地上的工人了嗎?你以後要是沒出息,就是那個樣子!”

“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去當街頭的環衛工掃大街吧!”

不經世事的孩子,頭腦中的觀念宛如一張白紙,任何人或物在孩子的眼中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以貧賤富貴來衡量個人,以體力上付出多少來恐嚇孩子,就是給孩子如白紙般的觀念染色,無疑讓孩子失去了生來的純真與自然的平等觀念,同時讓孩子年紀小小便對付出辛苦的勞動產生鄙夷與排斥。

更加令人覺得可悲的是,有的父母常以彼此中的一方作爲嚇唬孩子的武器,導致孩子與父母中的一方疏離,血脈相連的親情鏈條就被一句常掛在嘴邊的恐嚇而被斬斷,這種疏離感甚至到孩子長大也依然存在——

“再不聽話,我就讓爸爸來揍你了!”

父母育子,求仁得仁

遭受恐懼而留下心靈創傷的小象性成熟早,且攻擊力強。年幼時被恐懼縈繞的孩子,也會在心中積澱下毒素。當孩子無法再承受這些恐懼的壓迫時,便會將自己承受的恐懼外延出來,把恐懼的力量釋放給其他人。

2018年2月,瀋陽市鐵西區發生8起縱火案,正當人們惶恐不安時,警察搜捕到了縱火的元兇,發現那是一名年僅16歲的少年。

當問及少年瘋狂縱火的理由時,少年憤憤地答道:“我爹經常嚇唬我說我遲早要坐牢,現在我就放火坐牢給他看。”

很多人評論縱火的少年是怎麼的“熊孩子”,卻很少注意到這樣“熊孩子”的背後,有這樣一個在言語與思想上粗鄙野蠻的“熊家長”。不管家長的嚇唬是帶有“教育”或是“玩笑”的初衷,留給孩子的只有對外界認識的偏離和內心世界的創傷。

愛孩子,就請尊重孩子。無論是孩子的天真無邪,還是自己“挑逗”孩子興致所在,都不應該成爲孩子心中滋生恐懼的土壤。不考慮孩子感受的“無心”恐嚇並不能展現家長在教育理念上的先進或者幽默感有多麼濃郁,只能讓自己的愚昧無知暴露得淋漓盡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止是一方爲另一方學習模仿的榜樣,也是彼此之間提供愛的能量,相互滋養。父母給予孩子寬容與愛,孩子報以成長與感恩,是爲求仁得仁;若父母給予孩子恐嚇與灰暗,長大後的孩子也難免會讓父母“大跌眼鏡”。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