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讓孩子擁有自控力,教你“自律教育”的最高境界~

讓孩子擁有自控力,教你“自律教育”的最高境界~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律”的真正含義?

過去,中國家長們很重視“律”,就是給孩子定規矩、嚴要求。現在的一些家長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只強調“自”,一味地給孩子自主權和自由,放養,認爲只要順其自然,孩子就會長好。

這兩個極端都很片面。如果只強調“律”,就很容易讓孩子不快樂、有逆反心理。同時,由於大人主動、孩子被動,孩子是在大人的監控和管制下去行動,實際上恰恰失去了鍛鍊自我約束能力的機會。過於強調給孩子自由,結果似乎更糟。美國等西方國家已有類似的教訓。

讓孩子擁有自控力,教你“自律教育”的最高境界~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很推崇忍耐、剋制這些品質的,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是古代君子的一大特徵。而美國文化則很不同。他們幾乎是鼓勵衝動、鼓勵張揚,鼓勵一個人聽從自己的直覺、衝動和慾望。

很多人現在想法比較西化,對於孩子也常有類似的看法。有時人們認爲,一個能剋制衝動的孩子太老成、不像孩子,而那些無所顧忌、行爲放肆的孩子反倒被認爲是有孩子氣,是活潑的、有潛力的。

一些研究表明,自制力比智商更能預測未來的學業表現。智力和自制力都處於平均水平以上的孩子,數學成績優秀的概率是那些單有高智商孩子的三倍!自律能力、自制力,而不是智商,將決定孩子的學業、乃至他們的一生是否成功與幸福。這些研究提醒了我們,不要矯枉過正,要向傳統迴歸一些,要對自制力和自律重新重視起來。

讓孩子擁有自控力,教你“自律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2張

我們怎樣做到自律?

媽媽們都有體會:我們都曾有想買衣服的衝動,有時這種衝動會變得很強,變得不那麼理性了。我們是怎樣剋制消費衝動的呢?女人們想過很多辦法,但是怎樣都會有波動,有反覆。情緒一起伏,買衣服的衝動就高漲起來了。但是,很多媽媽一有了孩子,這種買衣服的衝動一下子就降了很多。我想,這可以很生動地說明,忍耐的力量是有限的,是不可靠的,而自律的動機纔是更關鍵的因素。當我們少買衣服的動機變得足夠強大,那麼這種剋制就變得不難了。

我想,這裏面在於我們主觀上認爲這個控制和忍耐有多大的價值,也就是說,我們自律的動機有多強。內在動機對於提高注意力和自制力至關重要。

要想培養自律,關鍵是要讓孩子自覺地、主動地去剋制自己的衝動。當孩子是不依賴大人的監督,自覺地約束自己的時候,他就是在練習自律了。

很多家長看到這裏大概會比較犯難:天哪,讓小孩自覺地去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或是主動地不做他喜歡做的事情?這可能嗎?

我想起我女兒的一個小事。

小孩對冷飲都很瘋狂。有一次,我拿出一大盒冰激凌給女兒。我在拿出冰激凌之前,先講點道理,比如太涼了,小胃會凍着會生氣了……然後跟她說好,給你吃,前提是你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並且不能吃太多。最後,你自己結束、自己蓋好蓋,交給我。如果你能這樣吃,那麼以後你不提出要求,我都會經常給你。如果不能做到這些,以後就不會吃到冰激凌。她認真地點頭同意,滿口答應。

開始很驚險。她想多吃,好在凍得很硬,她一次也吃不到多少。我走開,過一會過來提醒她一下。看她吃的差不多了,我趁機又提點別的有趣的事吸引她去做,她很動心,我讓她自己把蓋子蓋上,她很配合,我一邊誇她,一邊拿起冰激凌迅速逃離現場。她舔着勺有點意猶未盡,但也來不及了。就這樣,第一次成功收場了。

後來,有時她沒提出要吃,我也在適當的時候主動拿給她。有了信任,她每次都能有所控制,按規定去吃,最後自己收尾。

這個事情裏,她的動機在於,能夠在未來得到更多吃冰激凌的機會。她也知道一次吃不了太多,相比之下,這個持久的供應就更有價值,所以這個動機夠大,值得她去爲之約束自己。

而每經歷一次這樣的有自律體驗的小事,孩子的自律能力就會得到一次鍛鍊。當然這樣的訓練要在孩子懂事以後進行,對於一歲左右太小的孩子,也不必解釋太多,不該做的事情,講一句道理,平和地把東西拿走或把孩子抱走就行了。

所以,要想讓孩子自覺地約束自己,關鍵是要給他提供對他來講有意義的動機。我們要懂得什麼纔是孩子真正在乎的事情,然後想辦法,把這個事情和你希望他有的行爲捆綁起來,構成因果關係,當然這個關聯越自然、越合理越好,最好也能是有建設性的。這樣,我們就給他自律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動機。

讓孩子擁有自控力,教你“自律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3張

留意自己的“油罐”

我們當媽的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天上班之後,感覺自己的心力都被工作消耗得差不多了,面對孩子,什麼理論招數都難以用上,能量匱乏,什麼程序也運行不了。我們油罐裏的油是怎樣漏掉的呢?

研究表明,自律自控是有代價的,它會讓人處於一種“自我損耗”的狀態。處在這種狀態時,你的意志力更薄弱、慾望更強、對事情更容易反應過激。

瞭解了油罐裏的油是怎樣消耗掉的,那我們可以怎樣做呢?

對於大人來說,假如你有帶孩子的重任,那麼最好就不要同時節食,或者在班上用完所有耐心。如果不巧的是,你白天不得不持續自控、幾近枯竭,那麼,先吃塊糖、看個笑話、哼哼歌、在外面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或者想辦法縱容自己一下,這都能幫你恢復一些能量。

對於孩子,我們可以

把要事排在前面

老話說“一天之計在於晨”,這是有道理的。早晨、上午,這是我們意志力損耗較少的時候,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孩子,我們都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這時。

不要一次要求太多

我們管教孩子時,要考慮到他的自控力損耗的情況。所以,不要在孩子消耗了大量自控力時對他太苛求。另外,當你對孩子強調這項時,其他方面可以稍有鬆懈,最終能保持螺旋上升就好。我們不可能要求孩子始終處於高度自控狀態,那樣他會很累,會更早地把精力消耗完。要把我們的要求用在關鍵的地方。

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充足的睡眠、身體鍛鍊、健康的飲食。據說,當美國一家參與實驗的勞教所把精製碳水化合物替換成水果、蔬菜和全麥以後,那些勞教少年的暴力行爲顯著減少。

像訓練肌肉那樣來提高自控力

自控力雖然是有限的,但是它可以像肌肉一樣通過訓練來不斷增強。自控力強的人,平時消耗的自控力反倒更少,因爲他們已經把很多事情變成習慣,發生的自我損耗了已經比較少了。

讓孩子擁有自控力,教你“自律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4張

怎樣訓練孩子的自控力呢?

用“時空距離法”控制慾望

當孩子不小心撞上誘惑時,在時空上製造一些距離,先讓誘惑離遠一點、拖延一會。心理學家說,如果你把誘惑放到10分鐘以後,那麼你的大腦就是在用另一個部分在考慮它,它就屬於那個虛無飄渺的未來世界了,這叫“10分鐘原則”。

自控力的“全息效應”

自控力有個特點,我給起名叫“全息效應”,就是說,一個人在小事上如果練出了自律,那麼他在大事上也有同等的自律水平。心理學家讓參與實驗的人改變一些小習慣,比如左撇子的人用右手、改變口頭語,等等,結果發現這些人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自律水平也慢慢提高了,因爲他們負責自控的大腦神經得到了鍛鍊。

所以,我們對孩子可以從小事開始訓練,逐漸把一些小的行爲變成習慣,變成自動行爲,這樣慢慢堅持,孩子的自律能力就會像肌肉一樣逐漸被訓練好,並且也不會覺得太累。

創造好玩的監控方式

各種監控對於保證自律是非常有效的。我們可以幫孩子開發一些孩子喜歡的好玩的監控方式,比如,鬧錶、日記,或者設計一些像遊戲一樣的闖關級別。還做過表格來監督習慣,裏面列的項目不要太多,越簡單越好。有時,我們把孩子好的行爲跟別人說,跟老師說,這也是一種正面的監控。

接納感受、拒絕行動

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種有效的自控方法就是:接納感受、拒絕行動。研究表明,接納感受、承認慾望,這比不承認更有利於自控。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想吃糖,誰都喜歡吃甜的,大人也喜歡吃甜食,不過我們一天最多隻吃兩塊糖。

跟未來的自己對話

有專家說,人總是對現在的自己更縱容,對待未來的自己,就像對待陌生人一樣,會比較苛刻。想象未來的你是否對你現在的行爲很滿意,你是否對未來的自己很負責。對孩子,經常引領孩子向前看,展望未來的美好,就會給孩子更多動力去做好現在的行爲。

讓孩子擁有自控力,教你“自律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5張

補充能量的其他方式

前面說過自控會消耗我們的能量,怎樣恢復能量呢?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外,我想到了這兩點。

一個是“趣味充電法”。我自己的感覺是,趣味可以幫我恢復心力。記得我剛到國外時,生活很緊張壓力很大,當時感覺全靠電視上的喜劇《Seinfeld》和《The Simpsons》來補充能量。所以,不論對自己還是對孩子,別忘了用趣味來充電。我每天在微博上寫點孩子的小趣事,純粹就是爲了逗大家一笑。如果哪位碰巧看到被萌樂了,也算我日行一善呢。

另一個補充能量恢復心力的方式是利他、助人。這方面還真有研究的結果:考慮別人,會讓自制力增強。反之亦然:意志力越強的人,越樂於助人。這跟我們祖先進化的過程有關。自律通向仁慈;助人,可以幫你提高自律,讓你變得更強。

結語

自律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整天逼着孩子做這做那,而是行不言之教、無爲而治,是我們家長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用好的習慣去帶領孩子。

我們是孩子每天都在學習的人生樣板。

我們要讓孩子看到,自律不是痛苦的,看到自律帶來的好處,看到自控、剋制、節制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其身正,不令而行”,這樣,我們的教育就可以告別喊叫,進入“無爲”的境界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