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給孩子“自主權”孩子就能“自主”了嗎?

給孩子“自主權”孩子就能“自主”了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好的“自主、自立”呢?

對於“讓孩子做主”這個說法,很多家長都不陌生,但問題是:

怎樣才能讓孩子做主呢?

爲什麼我們結果偏偏沒培養出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弄不好還變成了溺愛?

現在很多家長已經完成了觀念上的轉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口號,而是具體的操作技巧。

讓孩子做主、對孩子放手,前提是我們先要給孩子武裝好種種能力,讓他有足夠的自主和獨立的資本。如果不去做這些準備,那麼孩子自己真的站不住,我們就真的放不開手了。

我們需要爲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做哪些準備呢?

給孩子知情權

對於一些可能影響到孩子生活的大事,我們要給孩子做適當的解釋,讓他清楚周圍在發生什麼。因爲對周圍世界的瞭解和認識,是他邁向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女兒從小到大幾乎沒怎麼去過醫院,對醫院比較恐懼。在她三歲半的時候,突然說耳朵不舒服。去了醫院,醫生說需要洗耳朵。我聽到裏面的孩子大聲哭鬧,有些擔心,於是向護士詳細問了怎樣洗,疼不疼,護士說只是水進去有些涼,不疼,女兒在旁邊也聽到了,後來進去洗的整個過程中,女兒始終都非常配合。

在那裏,我看到的其他孩子有的兩歲多,有的三歲多,每個孩子都在哭鬧。我想小孩的害怕其實完全來自對未知事情的恐懼,如果家長耐心地、如實地給孩子解釋清楚將要發生什麼,那麼孩子就會感到事情不是那麼不可控,他的恐懼就會少多了。同時他對家長的信任也增加了,以後更能接受家長的建議。

給孩子“自主權”孩子就能“自主”了嗎?

除了上醫院,上幼兒園也是一樣,孩子事先對情況瞭解得越多,他就越能調控好自己的情緒。而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自主性的開端。

當然對於較小的孩子,具體解釋到什麼程度,要根據他的理解能力決定。我們現在對孩子解釋的是過多還是過少呢?以我的觀察,我覺得很多家長還是給孩子解釋得不夠。我自己的體會是,小孩一歲半、兩歲以後,對於周圍的變化不僅敏感,渴望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且能理解大人的大部分解釋。比如對於家裏人住院、換保姆、搬家、去一個新地方、爸爸出差,等等各種變化,我想家長都應該適當解釋,給孩子知情權。並且,大人解釋的話要和講故事開玩笑的話不同,要用語氣給區分開,讓孩子明白大人是在認真地說一個重要事情。

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

幼兒從有自我意識開始,就有了對東西的強烈佔有慾。這種佔有慾在大人看來常常是過分的、不合理的。我們會害怕順從了他就是慣壞了他。其實對於兩歲多的幼兒,許多看似不合理的佔有慾是應該滿足的,因爲這會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識。隨着孩子逐漸長大,我們再加強界限的教育,把佔有慾限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給孩子“自主權”孩子就能“自主”了嗎? 第2張

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就是讓孩子清楚哪些是他的個人物品和個人空間,並且在挪用物品或做一些改變時要和孩子打招呼,徵求孩子的意見。我們大人給出足夠的尊重了,孩子纔會生出相應的責任感。等孩子再大一些,還要讓他慢慢明白隱私的概念。

我的女兒兩歲多就知道了隱私和祕密這些概念。她似乎很喜歡這些詞,彷彿它們有着某種魔力,能讓她生出無盡的遐想。她有時會笑着請我把她自己關在屋裏不要打擾她,她要自己玩一會兒。

同時我們還要培養孩子同樣去尊重他人的物品和私人空間的觀念,培養孩子的界限感。劃清界限,是在幫助孩子樹立起獨立的自我意識。

體驗獨自完成事情的感覺

給孩子更多機會去體驗獨自完成事情的感覺。幼兒常常會以近乎瘋狂的熱情要求獨自完成事情。他們最初能自己做的事情主要有吃飯、穿衣、如廁等。我對女兒吃飯也曾着急,結果後來發現,給她都準備好,然後我離開,讓她自己慢慢享用,她倒是吃得更像樣。

穿衣服就更是如此。自從她會穿了,如果大人幫一下,她都要脫下來重新穿一遍。記得她兩歲多剛會穿褲子時,每天早晨要是想讓她不磨蹭,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我和她比賽穿褲子。還有時,我會故意離開房間,扒着門縫說:“你自己好好穿,等我數十個數,我再回來一看,就發現你都穿好了。”這些辦法通常都很靈,因爲她從中享受到了獨自做事的樂趣。

給孩子“自主權”孩子就能“自主”了嗎? 第3張

讓孩子做家務是另一個培養自主性的重要方法。如果我們看看美國和日本對孩子家務的要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孩子做得還是太少了。現在的家長都知道讓孩子做家務的必要性,但是我們真的做了沒有呢?

給孩子選擇權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教給孩子選擇的技巧就是教給他生活的技巧。選擇的本領是要通過真的做選擇才能學會的。

讓孩子做主去選擇,是培養孩子掌控感和力量感的好辦法。而且孩子自己選擇的事情,他都會更珍惜,做起來也更認真。最關鍵的是,我覺得很多有關女兒個人的事情,我的確要尊重她的想法,她有權決定自己的衣食住行的大部分內容。我也真的比較信任她的選擇。

最近女兒頭髮長了,我就想給她別個髮卡。我先問她自己想怎樣,她想了想,說:“剪短吧。”我一想,也挺有道理。冬天戴帽子,真的很不方便,等春天再說吧。女兒重要的衣服鞋帽也都是自己挑選。偶爾在做晚餐前,我還會讓她在兩種菜之間選擇。

另外,讓孩子選擇也是我變相給女兒下達命令的一個方式。比如,如果我和女兒說咱們做這個事好不好,除非是建議吃冰激凌,否則,通常她都會回答“不好”。於是我常把命令改成這樣:“你是在自己的小桌吃還是上大桌吃?”只要時機合適,她就會糊里糊塗地上鉤了。

給孩子“自主權”孩子就能“自主”了嗎? 第4張

關於後果的教育

爲什麼要對孩子進行後果教育?後果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給孩子做事考慮後果的思維習慣。通過思考事情的後果,來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責任感;另一個方面是讓孩子承擔事情的自然後果,讓孩子學會總結、學會吸取教訓。這也是取代懲罰的辦法。

其實讓孩子選擇本身就是後果教育,在選擇過程中,孩子必然要考慮到後果。

女兒愛看《加菲貓》的動畫片,我規定每天看電視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有時晚上客廳裏電視開着,如果她盯着看,我就會提醒她:“一直看電視,一會兒就不能看《加菲貓》了。”這不是威脅,而是真實的提醒。有時遇到好的節目,她就決定看下去,不看《加菲貓》了。

規劃和預期

如何讓孩子學會規劃和預期?培養孩子對未來的預期和規劃也是爲孩子的自主性做準備。每個週五晚上,臨睡前躺在牀上,我會和女兒一起計劃這個週末怎麼過。早晨,我們可能一起想想上午做什麼、下午做什麼。這樣先讓她有個規劃的意識,知道自己可以這樣控制自己的生活。

少命令,少指責,多鼓勵;不當直升機,不當警察。是什麼吞噬了我們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除了父母的越權代辦,還有父母的命令、令人窒息的監督和嚴厲的批評指責。

給孩子“自主權”孩子就能“自主”了嗎? 第5張

家長和孩子組成了一個小小的系統,這個系統裏面,雙方你強我弱、你進我退。父母主動,孩子就被動;父母嚴密監督,孩子就失去了主動性;父母對錯誤不寬容,孩子就不敢冒險嘗試不敢擔當……英語裏總說:“Stop policing your child, start parenting.(停止以警察的心態面對孩子,而是以教育的心態面對他)”的確是這樣,父母扮演警察,孩子就只能充當反面角色了。

讓孩子做主,並非意味着把事情扔給孩子就不管了。有的家長觀念過於西化,把讓孩子做主理解成給孩子絕對的自由。其實如果給孩子過多的自由,孩子觸摸不到邊界和底線,他會感到恐慌和不安全。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既是獨立自主的,同時又是安全的。他要知道如果做不好,事情搞砸了,還有家長會幫他。有了安全感,他纔敢於冒險嘗試,纔敢於承擔責任。

讓孩子做主,不意味着把事情扔給孩子就不管了。我們應該給孩子積極的提醒;要制訂出合理的規則,讓他在規則之內學習自律;我們還要告訴孩子,需要幫助的話我們隨叫隨到。有了安全的港灣,他纔可能向着獨立自主出發。

作爲家長,我們所能給孩子的一個珍貴的禮物就是自主權。作爲媽媽,我知道我努力的方向就是越來越不被需要。有時我會在自己頭腦裏玩穿越。我看到漂亮的女兒自己在商場裏買衣服,看到她開着造型無比可愛的個性化汽車,看着她在忙活着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和喜歡的朋友們一起歡笑。我看到,她開心得都想不起來媽媽了……而這一切都是從現在開始的。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