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想孩子身心健康及高情商,作爲爸媽應該怎麼做?

想孩子身心健康及高情商,作爲爸媽應該怎麼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孩子身心健康及高情商,作爲爸媽應該怎麼做?小編一直覺得有一個健康的身心比任何成績和成功都更重要,這是給寶寶生命成長最優質的禮物,是寶寶將來能夠成長爲參天大樹最豐厚的人生滋養。

同樣情商高即心理素質也很重要。當一個人出現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燥、固執、自負,情緒不穩定等等,就說明他的情商不高,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難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情商雖有一定的先天遺傳因素,但更重要是後天發展的。那麼我們要如何培養一位身心健康及高情商的寶寶呢?

1、讓寶寶相信自己,幫助寶寶樹立自信心。

很多家長只關注寶寶讀書聰不聰明啊,考試有沒有拿獎啊。卻很少有家長關注寶寶的心理是否處於健康,更不用說去賞識寶寶。因此,久而久之,許多寶寶在潛意識裏變得自卑,容易自我否定,心理脆弱。試想,一個沒有沒有自信心,不能發現自身優點的寶寶,怎麼能擔負起將來生活的重擔,經得起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如果寶寶知道被受關注,被受欣賞,而且在他的身邊有這麼一個可親可溝通的人在欣賞着他、關懷着他、支持着他。寶寶會相信,有人相信他時,他也會相信自己的。而日積月累的這種賞識,將會給寶寶帶來源源不斷的自信心。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寶寶,在面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時能沉穩以對,並擁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壓能力,在人際關係上也會得心應手。父母親對寶寶的評價,對其自信有着直接的影響。因此,若平時只是批評而極少給予表揚,父母親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了寶寶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而在這想特別提醒家長的是,這些優點不該是寶寶和別人比較的成果,而是寶寶本身所具有的特質。比如,很有愛心,對小動物很好;很有禮貌,會主動和朋友打招呼等等這些人格特質,而並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較之上的結果。如果要稱讚寶寶的學習表現,學習很認真、負責,會自我督促唸書就會是更好的理由。多鼓勵和肯定寶寶,讓他對自己有着合適的自信,會讓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想孩子身心健康及高情商,作爲爸媽應該怎麼做?

2、爲寶寶的良好習慣養成創造氛圍。

“習慣決定寶寶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往往起源於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好習慣常常讓人終生受益,壞習慣往往使人終生受害。教育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每個父母的責任。事實表明,習慣可以改變了人的一生。“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事實正是如此,寶寶的許多習慣主要是在家裏養成,父母應該注重在生活中培養寶寶的各種良好習慣。要想讓寶寶喜歡讀書和學習,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人的一生。要讓寶寶從小具備成功者的素質,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幫寶寶培養受益一生的好習慣。任何一種習慣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您付出自己的耐心並配合切實可行的方法,那麼您就是在爲寶寶鋪就一條走向成功的大道。


3、培養寶寶的人際互動能力。

現在的寶寶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應該要多安排些機會,歡迎寶寶的玩伴來到家裏和寶寶一起玩耍,學習,以及共同度過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如生日等)。重視情商的父母親在寶寶參加這些團體活動時,關注的焦點不會是寶寶與他人的比較結果,父母親該觀察的是,寶寶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他是主動和他人說話?還是害羞不開口?當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是什麼反應?而萬一與他人發生矛盾,他又是如何迴應的?爲了防止自己又落入與他人較的慣性思維中,家長們不妨準備個小的筆記本,提醒自己觀察的重點,並做記錄。

4、培養寶寶樂觀積極的態度。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只要寶寶對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對未來有樂觀的態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這寶寶這輩子不會離幸福太遠。要懂得對事情做正面的思考。有一個寶寶,有次老師當衆批評他的歷史成績。大多數寶寶都會因此而覺得有失顏面而耿耿於懷。然而他做了心態上的調整,笑着跟媽媽說:幸好老師批評的是我最爛的一門科目,如果我最好的一門科目還被他批評,那我不就更慘了。有這樣的正面思維能力,就是樂觀特質的精彩展現。因爲他知道怎麼在任何環境中看到事情的優點面,從而避免了負面情緒的不當干擾,而找到激勵自己的動力。爲了幫助寶寶學會看到事情的優點面,父母親應常常用正向發問的方式啓發寶寶的思考,比如^.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同學,你覺得他有什麼優點?而在碰到挫折時,例如寶寶上臺演出不理想,爸媽不該說:你今天怎麼回事,表現得一塌糊塗,而該用這次可能讓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覺得有沒有什麼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來,寶寶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還是略有進步,或者是學到了重要的經驗,下次上臺該做更充分的準備。正向思維能力是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時多花點心思,父母親就能幫助寶寶培養出樂觀的正向思考習慣。

5、父母對寶寶的迴應程度,決定了寶寶情商的高低。

行爲心理學家觀察發現,一個學齡前的寶寶,每20秒就需要一次家長的關注。社會科學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嬰兒,就已經可以通過表情體態讀懂父母的情感提示。如果父母可以敏銳地迴應寶寶的提示,寶寶就會更早地學會情緒調節。父母與初生嬰兒的互動,能夠影響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這種影響關係着寶寶一生的情緒健康。

“迷走神經”是一組發端於大腦的神經。它通過調節人的副交感神經,從而調節像呼吸、心率、消化系統這些不受人意識控制的身體情況,給身體踩剎車,使身體不至於運轉太快而失控。迷走神經的張力越大,它調節情緒的能力也就越大。在寶寶還處於嬰兒時期,他們體會的情緒經驗,對迷走神經張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父母對寶寶的迴應程度,直接決定了寶寶情商的高低。這就對父母同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們要對寶寶的情緒保持敏銳的感知,留心寶寶的情緒波動。這也是培養高情商寶寶的基礎。

6、當寶寶有負面情緒時,我們做父母的要正面關注並及時化解。

【案例】一個寶寶放學回來告訴你:今天在學校有同學打我!他父親很有技巧地回答:還好嗎?有同學打你,所以你很委屈?這個回答不但幫助寶寶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還帶來兩個天大的好處。首先,寶寶可以從中明瞭,接下來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那個對方。也就是說,現在真正該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對方理論,而是應該意識到,真正的困擾其實是自己的情緒反應,那麼隨後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調試情緒,做出合適反應。其次,寶寶可以從中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這次捱打,心理難受,以後就知道了,若去打別人,別人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這個深刻的情緒體會,有助提升寶寶換位思考的能力。所以從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這會是個一舉兩得的做法。在協助寶寶辨識情緒之後,接下來,爸爸媽媽就可以再問:你要不要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這是個很重要的親子溝通方式,當父母學會發問及傾聽,寶寶就會願意開口說話,培養良好的親子溝通習慣,會讓彼此的溝通暢行無阻。

在美國有些中小學,在課程中加入冥想的練習,讓寶寶坐下,閉上眼睛,意念集中靜坐20分鐘。而最近的實驗發現,靜坐冥想有助降低一個人的焦慮感,而且能夠強化注意力的集中,進一步地提升學習效率。像這些設計得當,適合寶寶的放鬆技巧,早早學會,對他們未來的抗壓能力就會有所幫助。父母可以鼓勵寶寶培養健康的興趣和嗜好,來幫助他們排解壓力,例如帶寶寶一起體育鍛煉,畫畫、唱歌等。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做運動是極佳的疏壓方法之一,持續做有氧運動20分鐘以上,會促進大腦中腦內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緩壓力的作用。

【案例】一位媽媽回憶說,當四歲的女兒在捱罵後衝她反擊,說“我不喜歡你說話的口氣”時,她心裏有多麼驚喜,她對女兒的果敢感到驕傲。

高情商的父母,會跟寶寶用同一視角看問題,以寶寶能接受的方式交流,平等地交流,讓他們知道,父母是可以信任的盟友,會一直跟他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由於父母們理解情緒,重視情緒的力量和價值,並相信自己能正確地表達情緒,他們也通過自己的行爲爲寶寶做出了榜樣。父母的情緒表露是對寶寶如何表達情緒最有效的詮釋。

7、幫助寶寶認識情緒,並給寶寶的情緒貼標籤。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情緒的產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緒的表達是後天學習到的。合適地表達情緒,對寶寶今後面對社會都是受用終身的。在寶寶表達情緒時,幫他們爲情緒貼標籤是個好辦法。

(1)、對於一個缺乏人生經驗的幼兒來說,他們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會區分什麼是嫉妒、委屈、失落、孤獨。情緒的表達是需要大人來教的,要幫助寶寶認識情緒。父母就要幫寶寶分析:你臉紅、揮拳頭,這就是生氣了。鼓勵寶寶用語言描述自己生氣的感受。就像教他們認字一樣。給情緒貼標籤,也就是明確地告訴寶寶,你正在體會到的情緒叫什麼,爲什麼會有這種情緒。

(2)、在寶寶表達完之後,家長可以用自己小時候的同樣經歷,告訴寶寶,你的情緒產生很正常。這就是認同寶寶的情緒。

(3)、等寶寶情緒平穩了,就可以引導他學習恰當地表達情緒了。家長要給寶寶立幾個基本原則,比如: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損害財物。

(4).、等寶寶情緒好了,就能夠理性地對待困難了。所以,家長不要怕寶寶有情緒,每次有情緒的時候,也正是他面臨成長的時候。

研究表明,給情緒貼標籤能夠幫助寶寶更快地從不愉快中平復下來。人類在表達情緒的時候需要調用左腦,左腦掌控的是語言和邏輯思維,所以當邏輯思維起作用時,寶寶就會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恢復平靜。

【案例】一個看到弟弟收到生日禮物而自己沒有收到禮物的4歲小男孩,很可能會大聲地抗議“這不公平”。

這個時候,如果爸爸能夠把自己觀察到的迴應給寶寶,比如“你也希望能像弟弟那樣收到禮物,這可能讓你感到有些嫉妒”,寶寶就會感到爸爸理解自己的感受,進而覺得爸爸說的是對的,這是弟弟的生日,自己卻嫉妒弟弟,應該表現得大方一點。這樣,寶寶會更能聽得進爸爸關於公平的邏輯推理,還知道了該用什麼詞表達這種強烈的嫉妒情緒。

簡單分享自己觀察到的,比質問寶寶好得多。

8、父母跟寶寶一起共同面對挫折教育。

恰當的挫折教育,並不是要父母有意製造挫折,而是能夠和寶寶一同面對挫折。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各個部分發育並不是同時進行。大腦中負責情緒的部分叫杏仁體,它的發育早,所以人很小就會使性子、發脾氣;負責理性的那部分叫前額葉,發育相當遲緩,要到20歲出頭才能成熟,所以人到了20歲左右才能熟練地運用理性。

寶寶的大腦發育規律,決定了他們的世界存在更多自然“挫折”場景,所以不需要家長再人爲製造更多挫折來鍛鍊寶寶。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和寶寶一同面對挫折。

(1)、先要破除寶寶不必要的完美主義,緩解挫折之後的壓力感。對於敏感的寶寶,家長可以對寶寶說,我們都是普通人,會遇上這樣那樣不順心,出錯是很正常的事。

(2)、在緩解寶寶受挫之後的壓力感、幫助寶寶梳理情緒之後,父母可以給寶寶一些建議,鼓勵他嘗試着解決問題。

(3)、寶寶大哭大叫的時候,要站在寶寶的角度,做他的情感後盾。在寶寶的情緒平和之後,再給他一些建議,引導他解決問題。

9、父母要在生活培養寶寶自控力。

自控力是遠比延遲滿足更廣的概念。真正的“自控力”,是要讓寶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做應該做的事。

父母要從全局出發,在生活點滴中培養寶寶自控力,而不是糾結於“滿不滿足寶寶的要求”這個問題。如果寶寶要求合理,就沒必要事事推遲,也沒必要總是故意不滿足寶寶要求,一味盲目地讓他等。長期對寶寶的情感不做及時和適當的迴應,反而還會傷害親子關係。

(1). 可以把專注能力和自控力一起訓練。通過情景性的遊戲,來鍛鍊寶寶的自我控制意識。你會發現在遊戲的情境裏,寶寶們能剋制得久一些。

(2). 1歲半到3歲的寶寶,慢慢就具備了自控力,在很多情況下已經能做到短暫等待。這裏的短暫等待和延遲滿足不一樣,它是給寶寶一個確定的指向,並且時間相對短。

(3). 當寶寶遇到挑戰性問題時,會出現自言自語的情況。這是因爲當他們自言自語時,專注力會更持久,所以不要去打斷寶寶。

(4). 要滿足寶寶合情合理要求,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已經是被滿足的,今後在大原則上不被滿足的時候,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接受。不然大事小事都不被滿足,寶寶會和爸爸媽媽產生疏離感,就容易在今後的更多合作上出現問題。

(5). 父母可以在滿足寶寶的過程中,讓寶寶在一定範圍內自己做主,在選擇中適當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樣既達到了鍛鍊寶寶剋制自我意識的目的,也培養了他做決策的能力。

10、讓寶寶學會傾聽與獨立思考。

要破除“寶寶太聽話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這個成見,要意識到傾聽和獨立思考並不矛盾,還可以相互結合,而且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促使寶寶成爲一個有社會規範意識的獨立個體。

要告訴寶寶,傾聽是一種禮儀,是對他人的尊重,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要等別人把話講完,有策略地表達自己的獨立思考成果,學習用證據來支持自己意見。其實這變相提高了寶寶獨立思考能力。

作爲家長,要引導寶寶傾聽。父母要做好表率,有懂得傾聽的父母纔有懂得傾聽的寶寶。父母的傾聽,會言傳身教影響寶寶。久而久之,寶寶就會不自覺地以父母爲榜樣,學會傾聽身邊人了。

父母還可以指派給寶寶一些簡單任務,讓寶寶練着傾聽,然後再執行,還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這些指令變得有趣。

11、創造力與試錯成長:鼓勵寶寶用他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和自由表達。

寶寶犯錯的時候,也是在錯誤中學習的過程。這個時候,往往也是打破常規、最容易產生創造力的時候。如果家長們等不及,用不容置疑的方式去灌輸所謂的標準答案,其實是剝奪了探索嘗試的過程,也破壞了寶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家長要始終注意:成人眼裏看到的世界和寶寶眼中的世界,並不是一樣的。

0到2歲的階段,是寶寶感官發育的重要階段。寶寶喜歡到處摸到處爬,什麼東西都往嘴裏放。其實,這是他們在用這些親密接觸的方法探索世界。所以,不要讓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只盯着識字卡片看,這樣做會傷害寶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明確了“試錯同樣是成長”這個基本原則之後,要鼓勵寶寶用他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和自由表達。

【案例】作者的兒子喜歡看科普書,有一次看到不同的光波有不同波長,光波穿透不同材質的能力也不同,寶寶想出一個遊戲,讓媽媽假扮貝塔射線和伽馬射線。寶寶拿着一張紙,請媽媽像那些射線一樣,穿透一張紙。媽媽非常配合,馬上做出了光穿過紙的動作。

枯燥的物理學知識,寶寶居然能用如此有創意的方式表演出來,作者感到很驚喜。自編自導的遊戲,能幫助寶寶學習知識,這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體現。

12、給寶寶的行爲劃定界限。

案例:寶寶不想去幼兒園。

a、媽媽瑪麗看來兒子的想法很可笑,寶寶離開家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有什麼可難過的。她的方法是用餅乾哄寶寶,轉移注意力,給他講講幼兒園的生活很有趣。

b、看到寶寶傷心,戴安娜會上去抱抱寶寶,跟他說想留在家裏是太正常不過的事。她既不打罵寶寶也不哄騙寶寶,她會提議,跟寶寶玩10分鐘的遊戲,然後寶寶要答應她乖乖去託兒所。結果是,同樣的事情第二天極有可能再次發生。

其實戴安娜就是典型的“放任型”的家長,他們包容寶寶的所有情緒,和寶寶一起感同身受,但是卻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幫助寶寶劃定行爲界限。時間長了,寶寶其實沒有學會怎麼調節情緒,很有可能陷入情感的無底洞中,難以解脫。這樣做還有一個嚴重後果,就是會增加寶寶對特權的要求,使親子關係變得矛盾重重。

c、寶寶:我不想去幼兒園!

露西:你不想去?爲什麼呢?

寶寶:因爲我想和你待在家裏。

露西:是這樣啊,我明白你的感受。有好幾次,我也想和你待在家裏,一起玩,而不是趕着出門。但你知道嗎?我對辦公室的同事們承諾過,會在9點鐘到,我不想違背自己的承諾。

寶寶:這不公平。我就是不想去!

露西(撫摸寶寶的頭):我很抱歉,寶貝兒,但我們不能待在家裏。我猜你一定感到很失望,是不是?

寶寶:是的。

露西:還有點傷心?

寶寶:嗯。

露西:我也感到有點傷心。(這時候露西一邊撫摸寶寶的頭,讓寶寶哭了一會兒)我知道我們該怎麼辦了。想想明天,我們不需要去上班,不需要去幼兒園,我們就能一整天待在一起。明天你想幹什麼呢?

寶寶:吃冰激淋,看動畫片。

露西:不錯,那一定會很棒。還有別的嗎?

寶寶:我們能去公園看長頸鹿嗎?

露西:我覺得可以。

寶寶:凱爾能和我們一起嗎?寶寶

露西:可能吧。我們得問問他媽媽。但是現在,我們出發吧,好嗎?

寶寶:好的。

露西的這種迴應方式,是在研究中被證明最成功的親子關係模式,她懂得爲寶寶的行爲劃界限。對幼兒來說,解決問題往往是從區分正確行爲和不良行爲開始的。如果寶寶的行爲方式傷害自己、傷害他人,那父母要對這種行爲立刻叫停,讓寶寶重新選擇更合適的行爲表達情緒。

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寶寶明白,出問題的不是自己的情緒而是行爲。如果父母告訴寶寶,他有權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但表達情緒的方式卻是多樣的,這樣寶寶的自尊心就會完好無損。

當我們培養出一位身心健康及高情商的寶寶,那就真的是給寶寶人生中最重要的禮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