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孩子也在教育你。

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孩子也在教育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週末參加活動,遇到了一個名叫浩浩的孩子。浩浩跟一般孩子不太一樣,他有點智力缺陷。今年十四歲,卻有着六七歲孩子的智商。

他很天真,很真誠,不斷地跟我說他喜歡我。中午休息的時候,他拉着我的手,一個勁地跟我擁抱,說要告訴我一個祕密。

我倆在一個角落坐下來,他悄悄地問我能借給他用一下手機嗎?我問他是不是想玩遊戲?他說不是,他想聽音樂。

他所說的祕密就是他的夢想。他喜歡音樂,喜歡歌劇,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到國家大劇院看一場演出。

雖然父母不贊同他學音樂,認爲他不能靠其養活自 己。但儘管如此,浩浩還是一有機會就聽,就唱,堅持不放棄自己的夢想。

當時沒有WIFI,我還是堅持費流量讓他聽完了那首歌曲。我心裏想,有什麼比一個孩子的熱愛更重要,那裏藏着他的嚮往和憧憬。

浩浩給了我很大的感悟,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他們喜歡你就是喜歡你,他們喜歡一樣東西就惦念着,想象着,執着地去學習,去追尋。他們沒有功利心,不會爲了別人異樣的眼光而埋葬自己的理想。

而反觀許多大人,因爲種種原因、各種實用的事情,又或者是因爲心靈的麻木,現實的阻礙,早已經丟失了夢想。

正如北島的《波蘭來客》裏所描繪的那樣: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人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可是孩子何嘗不是父母的老師。從孩子身上你學到的東西並不會比你教給孩子的東西少多少,孩子是純天然的,是最自然的,最接近於天地萬物的。很多時候,他們用純潔洗滌着你的污濁。

任何人只有在孩子面前才最不敢僞裝,他們拼不過孩子真誠的眼神。


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孩子也在教育你。

2、面對孩子的真誠時,你的心會變得異常柔軟。智力損傷的浩浩急切地問了我一些他有所疑惑的問題:

阿姨,他們都說我有病,你說我是不是真的有病?

阿姨,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很傷心,但是我不敢哭出來,我怕爸爸訓我。你說我做的對不對?

阿姨,你說我能實現我的夢想嗎?

他很天真地訴說着他的疑惑,我看着他,淚水沒有停止過。一個孩子當他喜歡你的時候,可以很坦然地說出自己的困惑,傷心。

我認爲站在我面前的浩浩沒有任何問題,沒有病,他真誠,善良,他真實地面對着自己的心靈,沒有隱藏,沒有虛僞。

孩子有困惑的時候,可以訴說出來,可以真誠地表達自己,也可以真誠地面對他人。可是大人們往往就關閉了自己的心門,不敢以誠信示人。

如今,人與人之間缺少了太多的信任,很多人都把自己武裝起來,整個社會的麻木、冷漠的面孔比比皆是,這些面孔在孩子的對比下顯得多麼不堪。

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孩子也在教育你。 第2張

大人們被各式各樣的事情緊緊地籠罩着,不再輕易打開內心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溫情。

有太多的成人用頭腦去算計,不再用心去交流,而這恰恰是成人自以爲聰明的地方。

他們壓根沒有想到在這一點上他們是如此得愚蠢,而孩子做得多麼地出色,他們迫切地需要向孩子學習。

3、有一次,跟朋友閒聊間,他說起了自己的女兒。他開車帶着女兒出去遊玩,行駛在鄉村的小路上,沒有多少人路過,也沒有垃圾桶,他就索性把剛吃過的水果皮往車窗外扔。這時,女兒及時阻止並勸說:“爸爸,不能隨地亂扔垃圾,沒有垃圾桶就等下車了再找地方扔吧。”

遇見乞討老人,在他裝作沒看見,想直接走過去的時候,女兒也會提醒他給老人一點錢。

事實正是這樣,很多成人是帶着面具在生活,有外人在場的時候表現一副彬彬有禮、高尚友好的樣子,只有沒人注意、獨處或者跟自己親近的人在一起時纔會恢復原貌,恢復了自己的本質。

然而修養只存在於自己的心裏,它不是表演、不是僞裝,它跟有沒有人在場沒有任何關係。

儒家講究“慎獨”,一個人在獨處時還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保持自己的修養,這纔是真正的教養。

大人會僞裝、會表演,孩子則更真實。一個孩子不會因爲外在的面子、別人的眼光而不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你卸下面具之後的樣子恰恰被孩子看到了,他們的舉動、做法正在提醒你,你需要多向他們學習,離功利遠一點,離善良近一點,離社會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

4、天氣好的時候,總會看到許多父母在教孩子放風箏,可是仔細一想,哪裏是父母在教孩子放風箏,其實是孩子在帶着父母放風箏。

假如沒有了孩子,有多少大人會出來放風箏呢?正是因爲孩子,他們纔可以去體會自然,親近自然和大地。

是孩子讓大人與自然有了更多的連接,也是孩子讓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拋開手機,拋開網絡,離開繁忙的都市,來享受一下自然的力量。

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孩子也在教育你。 第3張

孩子是好奇的,這種好奇正是成人所缺少的。大人們每天面對着重複的工作,俗世的事務,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缺少了好奇心和求知慾。

孩子會有很多的發問,這些發問看上去似乎顯得幼稚,但是又都包含着讓你思考的因子。比如說他會問你他是怎麼來的?天的上面是什麼?人爲什麼會死呢?等等。

這些問題可能會一時讓你無從說起,也可能你會用一個很簡單的回答去敷衍他,但是很顯然,簡單敷衍的回答並不是好的答案。

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引發你的思考,使你帶着這些看着簡單其實也同樣深奧的問題去思考、去尋找,用一個你覺得成熟的答案去回答他。或者即使你不清楚答案但是可以引導他,讓他產生興趣,自己去尋找答案。

他用他的發問提醒你,成人不應該妥協於生活,變得麻木,而是應該像他們那樣保持一種好奇心和求知慾,不要被眼前的世界所限制,有繼續探索和繼續熱愛的勇氣。

因此,不要認爲孩子是無知的,是幼稚的。其實孩子更是你的老師,你得到的感動、喜悅、悲傷很多都是來自於孩子。

他們身上隱含着天然的智慧,這種智慧隨着人慢慢地成長,慢慢地接觸社會,反而越來越少。

人長大的過程有時候看來也是自然屬性在人身上越來越少,社會的功利性越來越多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提醒你,你缺了什麼,你需要怎麼做,你需要怎樣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