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所謂的教育孩子,也許只不過是在欺負孩子

你所謂的教育孩子,也許只不過是在欺負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時候父母太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其實打從孩子半歲左右開始,在與母親融合共生的關係中逐漸分化出來時,就越來越發現,自己相對於這個不可控的世界有多渺小。面對真實的世界,他們無時無刻都可能遭遇挫敗感。越長大,他們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無知,自己的能力有多匱乏。這些渺小與無用感,很容易讓他們感到痛苦。而很多父母最經常做的事,就是反覆地、強制性地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弱點。

比如這個案例中,父母針對一個尚在發展中的孩子,直接貼上了“拖延”的大標籤,並且認定,孩子不去找掉落的東西,是因爲她不願意找。

果真如此嗎?不是的。其實就算近在眼前的東西,孩子們看不到也都是常事。相反,地上的一隻小螞蟻,藏在一大幅圖某個小角落的一個小人兒,孩子們卻總比大人更敏銳。這就是孩子們的認知方式。他們對於更加微觀的事物更感興趣,同時也在通過自己的方式,逐步來對外部世界進行更全面的把握。

你所謂的教育孩子,也許只不過是在欺負孩子

當孩子找不到東西的時候,其實很迷茫。這種挫敗感會讓她不舒服。所以,她可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逃避這個不舒服。父母未看到孩子的無助,沒有伸出援手,反而做了相反的事。

孩子說,爸爸別數數。爸爸依舊執意數到了10。這不是在教育孩子,這明顯是在欺負孩子呀!“找不到東西的迷茫”,以及“無法阻止爸爸數數的無力”,對孩子的打擊是雙重的。這讓孩子無力至極。強大的失控感讓孩子變得驚恐和憤怒。哭和廝打,是孩子最後唯一能夠採取的方式了。

所以,這個案例中的父母需要的,不是“引導”孩子的方法,而是放下成人世界的臆斷和自以爲是,蹲下來,聽聽孩子。

如果我們能夠在孩子排斥某個事情時,或者回避某個事情時,適當給以支持,幫助孩子把這個事情變得更容易、更好玩,一切也許就不一樣了。

你所謂的教育孩子,也許只不過是在欺負孩子 第2張


譬如我讀到過的下面這兩個小故事。

在一個酒店門口,人來人往的迴廊,一個小孩突然大哭大鬧,甚至躺到地上不願起來。他的母親沒有訓斥孩子,而是跪到地上,垂下腦袋,讓自己的臉儘量與孩子保持同一水平線上。她的姿勢看來有些奇怪。但是很快,孩子哭聲漸小,最後自己止住了哭。母子倆人溫馨如初,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平靜離開。

一個讓人當衆尷尬的小孩,換了你,你會怎麼對他?我見過很多家長帶孩子在外面的時候,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進行無情的訓斥,或者乾脆情感撤離。於是可能孩子一邊哭,一邊絕望地去追假裝獨自走開的大人。

很多父母或祖輩這個時候都會說:孩子這樣不管不行,得好好教育教育。殊不知,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教育”孩子,更像是在故意欺負孩子。

而上面那個故事裏的母親,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孩子最需要她的時候,和孩子站在了一起。她明白,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是孩子最需要自己的時候。

另外一個故事來自《遊戲力》的作者科恩博士:

兩個孩子輪流玩兒一個東西,哥哥總是在弟弟玩的時候去搶。

這時候不是說:“你該遵守規則。”

也不是說:“你再等一等。”

而是蹲下身,輕輕拍着哥哥的肩膀說:

“waiting is hard. I'll help you wait。”

(“等待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讓我來幫你一起等吧”。)

一個“幫”字給孩子的體會是多麼的好,可以瞬間安靜下來等待。

父母往往更多看到孩子身上的問題,卻很少發現自己的問題。在教育孩子時,我們或許還需要有第三隻眼冷靜地看待自己:“我真的會愛孩子嗎?”

你所謂的教育孩子,也許只不過是在欺負孩子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