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適應環境能力差怎麼回事?爲啥孩子難以適應新環境?

孩子適應環境能力差怎麼回事?爲啥孩子難以適應新環境?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適應環境能力差怎麼回事?爲什麼孩子難以適應新環境?而有的孩子適應新環境比較快,而有些孩子難以適應新環境怎麼辦?

小犀是個適應力很強的孩子。

3年前,她剛上幼兒園,在一衆孩子的哀嚎聲中,她揹着小書包,連再見都沒顧上跟我說,就喜孜孜、興沖沖,頭也不回地跟着老師走了。

擔心了很久的分離焦慮,完全沒有發生,我反倒有些小失落了。有朋友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再等一星期看看,到時候她新鮮勁兒過了,準要哭的。

後來,我一直等到幼兒園畢業,她也沒有因爲上幼兒園的問題哭過一次。

今年9月,小犀上小學了。還沒開學呢,我就緊張上了,自己惡補了很多幼小銜接的“功課”。

雖說上幼兒園時,她適應得很好,可這不代表她上小學也能適應啊。尤其小犀向來是個好動的女娃,關鍵還身手靈活,翻槓上樹都不在話下(其實,我更想看到一個小淑女的樣子……)。

我擔心上學後,這溜溜一整天,她會坐不住。

不過,從開學至今的表現來看,似乎又是我多慮了。

今天早上,我問小犀,小學生活你還適應嗎?小犀邊刷牙,邊語聲含糊地回答,適應,簡直太適應了。

……

我曾經目睹過很多孩子的分離焦慮,也聽過不少媽媽朋友的訴苦。

站在幼兒園門口,孩子八爪章魚一樣緊拽着媽媽不放手,一邊哭得鼻涕眼淚稀里嘩啦,當媽的簡直心都要碎了。

再感性一點的,直接就跟着孩子一起哭。

我一直在想,爲什麼小犀沒有這麼明顯的分離焦慮?真的是因爲我很幸運,攤上一個天生適應力就強的孩子嗎?我覺得不盡然。

仔細想想,從小犀出生開始,我就常常會跟她說話。雖然那個時候她完全不懂得迴應,旁人看來我也更像是在自言自語,但我習慣了這麼做。

尤其是當我要從她眼前消失時,我一定會跟她打聲招呼。哪怕只是去一趟廁所,我都會跟她說:嘿,寶貝,媽媽去上個廁所,很快就回來。

等回來之後,我也是第一時間來到她面前,又說一聲:嘿,媽媽回來了。

等小犀再長大一點,已經開始懂得找媽媽時,我也結束了產假,開始上班了。

雖然她依然不會說話,但我還是維持着我的習慣,每天離開時、回家後,都第一時間告訴她。說來也奇,她每次睡醒之後,即便沒有看到我,也從來不哭。

偶爾想我的時候,她就對着牆上我的照片,一聲聲地喊“姆媽——”

有一次,我回到家後,小犀的奶奶問我,你今天去上班之前,是不是沒有告訴她?她醒過來後哭着找了你很久。

哎呀——我敲了自己一個悶記——的確忘了。因爲我出門上班時,都還沒來得及跟她說一聲,她就喝飽奶又睡着了。當時,我只想着別再吵醒她,就一個人悄悄地出了門。

雖然自責了一番,但當時我還在想,或許這只是個巧合呢?

孩子適應環境能力差怎麼回事?爲啥孩子難以適應新環境?

可是後來,我又有兩次沒能在離家前向她報備行蹤的類似情況,結果,她這兩次睡醒後沒看到我,都是哭鬧了好一陣子才罷休,跟平時的表現完全不同。

我這才發現,儘管她還無法開口表達她自己,但她其實一直都能聽懂我說的話。

而我也在無意中,持續給她吃着“定心丸”,大大減少了她的不安和焦慮。

其實,分離焦慮的本質,也是孩子在離開熟悉的環境後所產生的不安全感。

通常來說,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得到的安全感越充足,分離焦慮的症狀就會越輕。不過,除了基礎安全感之外,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重要。

試想一下,平時在家,孩子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事小情都有人給包辦了,可是到了幼兒園,3、4個老師要管幾十個孩子,哪裏個個顧得過來?

這個時候,自理能力強的孩子,自然適應能力也更佔優。小犀有個懶媽媽,不是很愛包辦的那一款,倒是歪打正着了。

因爲我總是想着,她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讓她自己來,對她來說實在有難度的,我就多指導幾次。

所以,在上幼兒園之前,小犀就已經學會了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脫衣服,甚至自己扣鈕釦了。

現在,小犀很多事情都不願意讓人幫忙了,只要是她自己能做的事情,誰幫她,她還跟誰急。

可以說,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的孩子,大多自理能力也偏弱。因爲在家裏,他幾乎從來沒有得到過自己服務自己的機會,所以,離開了家人,沒有了依靠,就容易處處受挫。

挫敗感,對孩子適應新環境來說,可是個“致命傷”。很多孩子往往會選擇逃避,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打死也不去幼兒園”。

跟一些朋友聊起這個話題時,有媽媽說,其實自己也很想給孩子成長鍛鍊的機會,可是,每次看孩子笨手笨腳的,還磨蹭,自己的急性子就犯了,總是直接把事情接過手來,乾脆利落地做了。

這種感受我很能體會,可是,只要一想到我不能代替孩子成長,我就能稍稍按捺住自己火急火燎的心情。

再加上換位一思考,像她那麼大的時候,我的表現可比她差多了,耐心就又回來了一大半。

只有內心充滿安全感、常常感覺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孩子,才能積極向外發展,表現出探索的興趣和意願。這話是一點都不假啊。

還有一種難以適應新環境的情況,是孩子的內心與外在的規則之間發生了劇烈的衝突。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父母,大多已經意識到了尊重孩子的重要性,有些也在努力避免自己父母曾經犯過的錯誤。

可是,新的問題是,很多人又對孩子過於“民主”,常常失去原則,更不要說建立規則了。

我一直相信,家庭環境就是一個微縮的社會環境,是爲了讓孩子在真正步入社會之前得到充分演練而存在的。

如果父母能夠用充滿愛的方式,教會孩子規則,孩子會更容易適應外界環境,儘快融入集體生活。

相反,如果擔心孩子會發脾氣、會大哭大鬧,就總是對孩子的不當行爲妥協,孩子的脾氣只會越來越糟糕。

因爲他感受不到規則的邊界,他只能靠一次比一次更嚴重的哭鬧來試探邊界,可每次得出的結論都是不一樣的。

這樣的發現只會讓孩子更加無所適從。

你以爲你的妥協,是在滿足孩子的願望,他會爲此歡呼雀躍,可事實上,他真正需要的,是能讓他感知到邊界的、具有一致性的原則。

這樣的一致性和邊界,既能給孩子安全感,也能爲他適應社會環境打好基礎。

最後再提醒一句,如果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力偏弱,千萬不要“以毒攻毒”,強行逼他適應或是挖苦諷刺的話,情況只會更糟糕。

適者生存是天道。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永遠都沒有一勞永逸這回事,但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真正發現可以“四兩撥千斤”的好方法。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