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來年別再陪孩子寫作業了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來年別再陪孩子寫作業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爸媽即使再愛自己的孩子,也要學會放手。放手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成長,來年別再陪孩子寫作業了。

有一種痛苦叫:陪娃寫作業。

“一位上海爸爸陪娃寫作業氣到崩潰,當場管親生兒子叫‘爺叔’。”

近日,繼去年華商報報道的“爸爸輔導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心梗住院做了兩個支架”新聞之後,又一則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新聞迅速刷爆網絡,引發了無數吐槽。

如今“作業”這座大山,已經不僅僅是對於學生來說了,也真真切切地壓在了衆多家長頭上。

經常會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家長爲了幫孩子完成手工作業,在朋友圈徵集各種做法和意見,有的還奮戰到半夜。

學生們的寒假模式已陸續開啓,對於很多陪做家庭作業的家長來說,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了。

然而面對開學後仍將繼續的陪寫,家長們一邊擔心着孩子的成績上不去,一邊又擔心作業太難,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也是愛莫能助。擔心、糾結、焦躁……

而對孩子來說,爸媽陪寫,意味着回了家依然要受管束。

連做作業都要在父母眼皮子底下完成,一點小差都不能開,更不能出差錯,始終處於高壓的氛圍中,也很難受。

透過陪寫作業,一種“集體焦慮”的情緒撲面而來。

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平臺“阿凡題”針對寫作業這個問題,調查了線上近億註冊用戶、線下近百家實體店用戶,整理出了一份《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

報告指出,中小學生作業壓力大,有81%的小學生、93%的初中生,94%的高中生每晚10點後才能入睡。

熬夜寫作業中,有85%的學生產生過沮喪、崩潰、自我懷疑、厭棄等情緒。

一、中國學生每天寫作業的時間居全球第一

中國學生每天寫作業2.82小時,超全球平均水平近3倍,居全球第一。

同爲亞洲國家,我國中小學生寫作業時長是日本的3.7倍,韓國的4.8倍,與其他歐美國家相比也差距鮮明、“獨佔鰲頭”。

同時,在寫作業這件事兒上,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孩子可謂同病相憐。湖北黃岡和直轄市上海齊頭並進,排名全國第一。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來年別再陪孩子寫作業了

二、陪寫作業是中國家庭幸福感下降的主因之一

“老孃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

上海家長的一句哀嚎可謂說出了中國父母的心聲,很快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衆多家長痛訴陪孩子寫作業的“血淚史”。

據《寫作業壓力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91.2%的家長都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每天陪的高達78%,有7%的高中生家長每天陪寫作業超過4小時,上班、陪作業無縫銜接,家長們感到身心俱累,壓力堪比買房供房。

而陪寫作業,也成爲影響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的主因。

報告顯示,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作業問題時很容易喪失冷靜,“親媽一秒變後媽“。然而另一方面,孩子面對不懂的作業和暴躁的家長,也容易產生抗拒心理。

所以究竟是誰在折騰家長和孩子?是作業嗎?

其實是成年人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

大人把自己的夢想給了孩子,同時也給了他們自己那顆焦躁的心。問題是,給之前你想過孩子是否願意接下這份期待和責任呢?

在很多家長的邏輯裏,孩子的成長軌跡應該是這樣的:

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完成得好——考試成績優異——考取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過上好日子。

現在孩子作業上出現了問題,我要想辦法幫忙,得順利走過這一關才行。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別人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下功夫、下血本,我的孩子也不能掉隊。

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從求學到工作立業成家,長達20年的歲月裏,並不是環環相扣,能夠保證萬無一失的,即便是發生了意外的變故也不一定就是失敗。

人一旦太在意什麼,就越難得到什麼,心態也容易崩潰。

過度揪着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不放,無形中加快了孩子的學習節奏,加重了他們的課業壓力,極有可能會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育兒的路很長,在這漫長的路上教育的方法尤爲重要,陪伴並不能解決一切,也並不都是溫馨的,有時候也充滿了傷害。

一、立完規矩及時放手

“寶寶你看,應該像媽媽這樣做。”

“別怕,再試一次,爸爸陪着你。”

“寶寶真棒,媽媽看着呢,加油。”

就事論事,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剛開始進入系統的學習,會有很多困惑和畏懼。

這時候父母的指引和陪伴無疑是非常必要的,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建立自信心。

拿我自己來說,就是在爸媽的監督下,從小養成了先做作業再出去玩這種“先苦後甜”的習慣,並一直保持到工作後都是這樣,主次分得特別清楚,工作起來效率也比較高。

以至於到現在我都十分感激當時父母幫我立下了這樣的規矩。

但這樣立規矩式的陪伴是有期限的,當你看到孩子已經能夠基本自覺完成相關學習任務時,哪怕暫時還有諸多不完美的地方,也要適時放手。

長期不放手只能說明孩子已經對外界的督促形成了依賴,長此以往只會更加喪失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漫漫人生路,陪伴註定無法由始至終。

與其在中途黯然退場,不如只陪到起點的不遠處,重要的是告訴他,按爸媽的經驗,往這個方向走是好的,剩下的由他自己去決定,去完成。

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看到過很多孩子就是因爲長期處於爸媽的督促和管束中,已經分不清自己學習到底是爲了什麼,甚至覺得就是爲了家長而學,這樣心態的孩子永遠不可能成爲學習的主人,也成爲不了一名真正的好學生。

二、媽媽別玩手機了,抱抱我吧

2015年,南京市芳草園小學二班的幾個小朋友和家長共同創作完成了一首詩歌:《放下手機,抱抱我吧》。

這首詩歌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一位孩子的語文作業,用“一……就……”造句,孩子寫下了這樣的答案:“我爸爸一進家門,就拿起手機看個不停”。

在隨後一次班級聚會中,家長們問孩子,“你爸爸媽媽在家喜歡看手機嗎?”

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總結起來就是手機比他們重要,爸媽喜歡看手機勝過看他們。

“當然看,他最喜歡手機了,吃飯的時候也玩手機。”

“我在寫作業,媽媽陪着我,她在看手機。”

“講故事的時候也看。”

“臨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學校裏的趣事,他在看手機。”,孩子們質樸的呼聲引發了衆多家長的感慨與反思。

可見孩子們都是需要陪伴的,但這樣的陪伴並不是陪做作業就可以了。

也許你覺得工作一天了還陪孩子做作業已經很辛苦了,但對孩子來說,他們要的是以陪伴爲載體的愛。比如誇讚、鼓勵、傾聽、表揚,這些對他們來說纔是最渴望得到的。

如果要給,請給予走心的陪伴。

所以與其拖着疲憊的身軀陪他們做作業,還不如有空的時候陪孩子做點他們感興趣的事,比如有的孩子愛看動畫片,你就和她一起看;有的孩子愛踢足球,你就坐球場旁邊,爲他加油吶喊。

這樣的陪伴更能讓孩子有存在感,也能收穫成就感。讓孩子成長的東西有很多,不只是作業。

三、你們可以共同成長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學習,但可以爲孩子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

比如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父母可以在外面的客廳看看書,做做運動,爲孩子樹立好榜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陪伴,你們都在做利於自己成長的事。

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種孩子。總有“別人家的孩子”寫作業考高分不費吹灰之力,也總有“別人家的家長”從來不用操心孩子學習。

有時候過於關注結果,反而會忽視了背後的東西。是不是到最後,你也不知道自己催促孩子,拼命追趕的是什麼?

作業完不成、做不好到底是什麼原因?

家長的寸步不離,協助輔導也許是可以保證作業的質量,但是考試呢,那時候沒了家長的指導,孩子會沒了底氣的,你也會放心不下。

也許他們是對科目不感興趣,也許是沒了自信心,也許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總之作業做不好的背後可能的原因太多了,家長要有意引導,對症下藥。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適度的空間才能讓愛舒展,來年就不要陪孩子寫作業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