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爸爸媽媽知道嗎,有話好好說的孩子,會讓人多舒服?

爸爸媽媽知道嗎,有話好好說的孩子,會讓人多舒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爸爸媽媽知道嗎,有話好好說的孩子,會讓人多舒服?我能再要一顆糖嗎?我家十二歲的的小兒開心,帶着他旅行買回來的糖果回他小時候的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分享,回來後,給我講了一件小事:

我把糖果分給大班、中班、小班的小朋友每人一顆,過了一會兒,一個小班小朋友來找我,他說:“我能再要一顆糖嗎?”我就又給了他一顆。

說這件事時,小兒的語氣充滿讚賞。

我想,“我能再要一顆糖嗎?”讓小兒如此讚賞,一是因爲小班的孩子,才三四歲大,就能做這麼“理性”的表達,他覺得特別棒,二是他自己在家裏、在學校,也都是這樣說話的,這個特別懂得“好好說話”的孩子,讓他有遇到小小知音的欣喜。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好好說話

“我能再要一顆糖嗎?”,這句話看起來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其實裏邊藏着孩子對他該如何表達需求的理解:

我想要什麼?

我該怎麼和別人說?

我的要求是這樣的,但是我明白你可能接受或者不接受我的要求;

如果你不答應我的要求,我也能接受。

但真的不是每個孩子都懂得這些,不懂得如何和別人“商量”。

有的孩子,用哭鬧和發脾氣表達需求——

我們遇到很多爸媽,他們共同的煩惱是“我孩子特別愛無理取鬧怎麼辦?”大人眼中的無理取鬧,其實就是孩子一想要什麼就開鬧,而不懂得如何與爸爸媽媽商量。

有的孩子,用“命令”表達需求——

有一次在飛機上,我們遇到兩對結伴旅行的母女。兩個女孩子,大約十二三歲的樣子。四個人的座位分隔在過道兩側,錯開了一排。

一落座,其中一個女孩A就說:“媽,你別坐我旁邊,我想和B一起坐。”

沒等她媽媽迴應,坐在前排的小女孩B先回應了:“不,我不跟你坐!”

A馬上生氣氣來:“你不跟我坐,那就別想跟我一起玩了!”

B也馬上生氣地迴應:“不玩兒就不玩,我還不想跟你玩兒呢!”

於是一路上兩個孩子都悶頭各自賭氣,全程再沒說一句話。

多小的一件事,竟然被兩個這麼大的孩子表達得如此驕橫、對抗、充滿威脅。真心媽媽在旁邊聽着,不由得暗自嘆氣:教會孩子好好說話,實在是太重要了!

有的孩子,用“責備”表達需求——

還是在機場,等候出海關時,我們遇到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他愛惜地撫摸着自己的行李箱說:“機場的人太壞了,把我的箱子都磨花了!”

其實他想表達的需求是,“我喜歡我的箱子,咱們得想辦法保護好它”,但他毫不猶豫地把選擇了譴責別人,而不是自己和爸爸媽媽討論一個保護箱子的辦法。

還有孩子,用“攻擊”表達需求——

一家人聚餐,大人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一個上初中的大孩子可能是嫌大人吃飯時間太長了,就對他爸爸挺大聲地說:“你們這麼尬聊,有意思嗎?!“

其實他的需求是:對參加這樣的聚餐感到有點無聊,希望大人們能早點結束。但一句“尬聊”,就把一桌子長輩全給攻擊和嘲諷到了!

爸爸媽媽知道嗎,有話好好說的孩子,會讓人多舒服?

有話好好說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能培養出溫和、有禮、有話好好說、溝通起來讓人特別舒服的孩子呢?有經驗的爸媽,可能有各自的好辦法,真心爸媽的辦法是:

1、接納孩子的需求表達,讓孩子覺得,表達需求是很正常的事

在我們家,孩子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表達,都不用擔心被父母當成“無理要求”,孩子可以毫無負擔地說,“爸爸,哪天咱們再去一次漢堡做得特別好的那家餐廳吧!”可以說,“媽媽,我過兩天想買一款遊戲”,還可以說,“明年夏天上海有個漫展,我想去看。”

當然,孩子們習慣如此,是因爲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會認真傾聽孩子的需求,不會孩子一要求什麼,大人馬上擺出緊張、防禦、拒絕的姿態。

事實上,你對孩子的需求表達接納得越多,孩子提出“無理要求”的可能性越小,習慣於不停提要求的孩子,不是因爲被滿足得太多,而是因爲被拒絕得太多。

2、經常和孩子聊天,培養孩子在表達上的“平常心”

如果在家裏,爸爸媽媽和孩子的溝通僅限於“XX,你去做什麼什麼事”,很少坐下來認認真真地說說話,孩子就沒有機會鍛鍊自己做不帶情緒、不含對抗的表達的能力,那麼在與人說話時,他就不會有溫和、穩定的“平常心”,特別容易處於緊張、防備的狀態。

我們家的的“一家人聊天”,每週會有多次,已經堅持了十幾年,收穫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兩個孩子都已經到青春期了,仍然能和爸爸媽媽好好說話。

3、拒絕孩子要有理由,不能一口回絕

接納孩子的需求表達,不等於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是拒絕孩子時,我們會說明自己的理由,不會不做任何解釋,一口回絕,“不行!”“不能!”“不好!”

這樣孩子會慢慢明白,你的要求,別人有可能接受,也有可能拒絕,你提要求,有自己的理由,別人拒絕,也有他的理由。

當然,你向孩子表達的拒絕理由,應該是真實的理由,而不是信口編造一個理由騙騙孩子。

比如孩子要吃糖,一些爸爸媽媽拒絕時可能會說,“糖沒有了”,或者“糖裏邊有小蟲子,會吃你的牙齒”,真心爸媽會直接了當地說:“爸爸媽媽覺得一次吃太多糖對小孩子牙齒不好,你今天吃過了,明天再吃好嗎?”

4、大人表達對孩子的要求時,不用發火、命令、責備、攻擊的方式

無論是表達對孩子的要求,還是就某件事批評孩子,真心爸媽都會要求自己儘量情緒平穩,不用發火、命令、責備、攻擊的方式。

比如出門旅行,要求孩子自己整理行李,我們會客氣地跟孩子說:“咱們明天出發,今天你有空把自己要帶的東西收拾好吧!”而不會說:“明天就出發了,你東西怎麼還沒收拾?”

孩子書桌亂了,我們會說:“你什麼時候有空收拾一下書桌吧,要是有困難,媽媽可以幫忙。”而不會說:“看你桌子亂得,怎麼這麼大還不知道收拾?!”

孩子的表達方式,其實是大人對待孩子方式的一種反射,你怎麼對他,他就會怎麼對你和對別人

有一位媽媽提問說:孩子10歲了,如果爸媽批評他說他哪裏不好,孩子就會攻擊爸媽,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孩子攻擊爸媽,是因爲她感受到了爸媽的攻擊。孩子覺得受到“攻擊”,自然會激發內心的防禦,於是也學着父母的樣子,來攻擊大人。

同時,經常面對父母的發火、命令、責備、攻擊的孩子,還會從父母這裏學會同樣的表達方式,在幼兒園、學校、其他場合施加小朋友、同學、老師,甚至是陌生人。

所以,從根本上說,有好好說話的爸媽,纔有好好說話的娃。相信那位懂得說“我能再要一顆糖嗎?”的幼兒園小班小朋友,他的家裏,一定有一對對孩子也斯文有禮的爸爸媽媽。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