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如何讀懂孩子

家長如何讀懂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人說,寶寶都是原裝生產,但缺少說明書。面對一個又一個的育兒難題,父母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下面來看看如何做一個不發火的家長,並且還能讀懂孩子?

各種育兒書籍、公衆號好像都在給自己育兒意見,但看着孩子,就是不知道該怎麼教。常常一不小心就收不住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被我們一吼,哭得更加厲害。如此惡性循環,問題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所謂“知吾子,方教子”——只有真正瞭解你的孩子,才能讀懂孩子的行爲,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打破惡性循環

我的鄰居小葉是一個二胎媽媽。前幾天她跟我聊過一個“生活小插曲”:

有一天吃過晚飯,大女兒好像和她說了什麼,但她當時正忙着準備給小兒子餵奶,就徑直向小兒子走過去。女兒突然衝過來憤憤地說:“我要打弟弟!”小葉感到莫名其妙,心想:弟弟沒惹你,你爲什麼要打弟弟?看來之前爲二胎到來給老大做了那麼多心理建設算是白做了!

她說,她原本打算髮火,但努力冷靜下來。突然意識到,女兒可能不是真的想打弟弟,而是要媽媽的關注和愛。

於是,小葉開始跟女兒交談。

她問女兒:“你是不是想和媽媽說話?”

孩子委屈地點點頭。

“對不起,媽媽剛纔沒聽到,現在我們來聊天吧!”

小葉陪女兒聊了一會兒後,孩子的情緒也平穩了。於是,小葉就問女兒:“媽媽沒有聽到你跟我說話,是媽媽不對,但是和弟弟有關係嗎?”孩子想了想,認真地說:“沒有”。自此,小葉再也沒聽到女兒講過“我要打弟弟”這樣的話了。

家長如何讀懂孩子

我跟大家分享這個故事,也是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一個問題:

爲什麼孩子往往是通過間接、甚至錯誤的方式來表達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需要,而不是直接衝過來說“媽媽我需要你的關注和愛”呢?

同樣,反觀自己。當我們和親近的人吵架時,爲什麼是摔門而去,而不是說“你這樣做讓我很生氣”?

這是因爲梳理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很難。這樣一件對大人來說都很困難的事情,何況孩子呢?

回到剛纔那個故事。如果小葉當時直接發火打罵女兒,被怒火控制的大人和被指責的小孩,註定兩敗俱傷,一個惡性循環也隨即開始。

其實,每個孩子的行爲都是有動機的,他們的行爲大多是出於陪伴需求、探索慾望以及確認自己的重要性。當孩子出現看似“壞”的行爲,父母如果能控制住脾氣的爆發,冷靜思考一下孩子其實是要什麼,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如果你從心底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再完美的育兒技能也是枉然。有時候,教育的效果取決於我們是否相信:“你在犯錯,但我知道你仍然是好孩子”。

別給孩子貼標籤

記得有一次去親戚家吃飯,飯間親戚故意逗孩子,向她討果汁喝。孩子有點猶豫,把杯子往回一拉,做出不想給的動作。

這時候,親戚笑着說:“你怎麼這麼小氣”。

孩子聽罷,撅起小嘴,把水杯抱在懷裏,似乎用行動告訴我們:“哼,我就是小氣,就是不給你喝!”

如果這時候我慣性思維覺得孩子小氣,那孩子“小氣”的標籤就被貼上了。可我仔細一想,平日裏讓孩子分享東西,她不會抗拒,那這一次,可能是親戚的“標籤”讓她覺得不舒服了。

想到這,我馬上說:“我們小新纔不小氣呢,她只是還沒準備好跟大家分享她的果汁呢!”

孩子聽到後,隨即挪到我的身邊,臉上有種被理解的笑容。

我問她:“是不是之前沒有跟大家分享過,所以不知道怎麼做?”孩子點點頭。於是,我順勢鼓勵她嘗試分享,孩子也十分樂意,把自己的果汁分給那位伯伯,還開心地和他乾杯。

親戚也十分配合,並且說道:“原來小新是個大方的好孩子呀,真對不起,伯伯錯怪你了。”

孩子這時把頭埋進我臂彎裏蹭蹭,就像只小貓咪一樣害羞。那一刻真的感慨語言的力量。

【不能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鼓勵代替批評】——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話了。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比如孩子沒有跟阿姨打招呼,我們要鼓勵他“勇敢一點吧!”,而不是說“你怎麼這麼害羞!”當有人給孩子貼了標籤,爸爸媽媽要立刻幫他把標籤撕掉!

就像我的故事一樣,如果我和親戚一樣給孩子貼標籤,那孩子可能就落入“小氣”這個坑裏,而這個坑,是我們親手給他挖的。

有時候,父母容易帶着成人的思維看待孩子,着急地給孩子下不公正的判斷。只有當我們客觀地分析問題,看清真相,才知道怎麼解決孩子的問題。

其實我們缺少的並不是育兒方法和知識,而恰恰是對自己孩子的客觀觀察、感同身受的瞭解。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