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婚姻裏的很多問題,都可以用這個詞來解釋

婚姻裏的很多問題,都可以用這個詞來解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婚姻存在問題時,很多時候都可以用“全能自戀”這次詞來解釋。而這一詞還得從嬰兒時說起,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個詞和婚姻之間又存在着怎樣的聯繫?

當婚姻存在問題時,很多時候都可以用“全能自戀”這次詞來解釋。而這一詞還得從嬰兒時說起,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個詞和婚姻之間又存在着怎樣的聯繫?

這個概念來自於嬰兒時期。嬰兒會認爲我是全能的,我一動念想,全世界都會爲我所動。餓了有人喂,困了有人哄。媽媽是受我支配的,只要我有想法,媽媽就會get到而滿足我。

當然,沒有完美的神一般的媽媽,能夠滿足嬰兒的全部需求。

但是,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你不必做一個完美媽媽,但是也不能是差勁的匱乏性的媽媽,我們要做“足夠好的媽媽”。給孩子一個抱持性的環境。

足夠好的媽媽,如果滿足了孩子大部分的需求,給予了孩子充足的愛和接納,那麼這個孩子就會有相對穩固的自戀基石。即便媽媽偶爾的錯誤或疏忽,也不至於影響他的安全感和自戀,反而會讓嬰兒從全能感走向真實的關係。

然而,一個匱乏的媽媽,無法給予嬰兒足夠的愛,那麼對於有着全能自戀感的嬰兒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她的全能自戀感就會固着在這個時期以尋求自我安慰,而無法向更高級別發展。

同時,她會認爲自己的需求是不對的,不應該存在的,甚至是羞恥的。於是她便會建立層層防禦機制來隱藏需要,抵禦痛苦和焦慮。

但是這種需要和壓抑之間的矛盾和痛苦,並不會因爲我們的剋制而消失,它們只是隱藏到潛意識之中,並且用扭曲的形式變相的表達自己。

比如一位諮詢者提到的性需求。她覺得作爲女人有性需求是非常羞恥的,所以在丈夫面前她從來都表現得跟性冷淡一樣。但是她內心又特別希望丈夫能夠主動。但是丈夫每次發現她對夫妻生活沒有太多的慾望或是需求,逐漸也變得冷淡下來,於是她變得出奇的失望和憤怒。於是矛盾就來了。

但是壓抑的需求怎麼解決呢?

一般來說,幼年缺愛的人,一旦建立親密關係,就會在婚禮裏尋求過度補償。一個特別明顯的表現,就是戀愛中或婚後對另一半的意念渴望。

我的一位女性諮詢者就提到過:我認爲丈夫和我在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了,理應知道我想要什麼,理應明白我喜歡什麼,理應看穿我心裏的真實想法……

我有需求,但我不說。雖然我不說,但是你理應猜得到做得到。否則,就是不夠愛我。

當對方的行爲能精準的符合自己的內在期待時,這一刻,我就有了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着的感覺。我的內部意志,在外部世界得以顯化,看得見的意志給了我存在感。也即,當我的意志能自由支配對方的時候,我即有了存在感和安全感。

婚姻裏的很多問題,都可以用這個詞來解釋

反之,很多人應該在婚姻裏都有體會,自行腦補吧……

現在網絡上很多寫婚姻關係的文章也在推崇一種歪理:好的婚姻是丈夫把你寵成女兒。

而現實的婚姻卻是養了一個兒子,還他媽是個逆子。

這從側面也反映了很多人嬰兒般全能自戀的原始渴望: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我是你的中心,你必須圍着我轉,我的意念必須得到精準的執行。

體現在親密關係中,就是一方肆無忌憚的做嬰兒,隨意使用和支配對方,絲毫不顧及對方的感受和痛苦。

這像極了兩歲前嬰兒和媽媽的關係,可以說是剝削性的。

嬰兒纔不管媽媽是不是累了,是不是困了,是不是心情不好了,是不是受委屈了。只要嬰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慾望和需求,她們就會隨時隨地不分晝夜不分場合的要求媽媽無條件的滿足她們,哪怕把媽媽累得要死。

如果是一個內心健康強大的媽媽,並且能夠有幸得到丈夫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的媽媽,就能夠滿足嬰兒大多數的慾望和需求,那麼嬰兒的全能自戀得到滿足的同時,也能承載媽媽的那些缺陷和不完美,並在日常的與媽媽的互動中建立起對媽媽的安全依戀。

但不幸的是,我們很多媽媽,尤其是上一代的媽媽們,都秉持着這樣一種態度:孩子那麼小,啥也不懂,啥也記不住,怎麼對他都無所謂,等他懂事了再說。

當孩子哭鬧想讓媽媽抱時,當孩子又尿在褲子裏時,疲憊的媽媽往往會特別的不耐煩。

更可怕的是網絡上充斥的那些所謂的“睡眠訓練”、“把尿訓練”、“哭聲隔離”、“強制斷奶”等嚴重不科學的養育方法。沒錯,孩子不會一直哭下去,哭着哭着他早晚會停下、會睡着,但請記住,那不是方法奏效了,而是孩子絕望了!

當孩子的這些正常需求和行爲得不到滿足和接納時,孩子就會懷疑自我價值:我是不可愛的,我的需求是不應該有的。

這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裏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延伸:

有些人面對別人的好意幫助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拒絕,即使他真的需要幫助,或是內心其實也想要接受幫助的。但是最後,還是下意識的選擇了拒絕,因爲他的潛意識中,有需要、麻煩別人,本身就是一種羞恥和不應該。

他們缺愛,沒有安全感,不好意思麻煩任何人。別人對她好一點,她就會覺得不安,別人對她不好,她又會特別憤怒,覺得全世界都在辜負她。

爲什麼這些人平常對他人客客氣氣,不好意思麻煩打擾任何人,但一旦步入婚姻後,就會極力的在婚姻裏“作”?

因爲親密關係中我們在另一半身上尋求安全感和歸屬感,得到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幼年時期沒有得到足夠滿足的一種補償和修復。

尤其是在戀愛階段,彼此那種最大程度的接納和包容,會給當事人一種矯正性的情感體驗,讓自己乾枯的河牀又重新流淌起涓涓細流。

童年越是匱乏愛的人,在婚姻中越是容易瘋狂的索求,而忽略對方的感受。

童年得到的認同感和安全感相對穩固的人,在婚姻中就能夠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對方的不完美,能夠及時的與對方建立一種合作的關係來經營管理自己的婚姻,而不是“我嫁給你了,你就要對我負責一輩子”或是“我娶了你了,你就應該照顧我全家老小”。

可見,最初嬰兒和媽媽的依戀關係的質量,決定了一個人跟世界建立關係的質量。曾經有位心理學家說:從嚴格意義上講,人只有一種關係,就是早年和爸爸媽媽的關係。成年後跟其他所有人的關係,都映射着早年跟父母的關係。

你不必做一個完美的父母,但一定別讓自己成爲匱乏的父母!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