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正確引導孩子的暴力傾向

正確引導孩子的暴力傾向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平日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特別是已經出現輕微暴力傾向的孩子。如果確定孩子的好鬥只是因爲精力過剩,家長就要注重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爲,爲他提供發泄精力的途徑。

7歲的兒子上小學後,軍軍媽爲自己榮升“小學生的家長”很是美了一陣子,可開學後的第一次家長會,就讓她從感覺良好的雲端上掉了下來。老師告訴她,雖然軍軍在課堂上的反應和接受新知識的速度都比較快,但開學以來,他已經和同學打了3次架。“這個孩子有點暴力傾向,你們家長可要好好管教他。”老師的話讓軍軍媽很沒面子,回到家後她把軍軍狠狠揍了一頓,勒令他以後再也不許打架,還罰他連續兩個週末不能出門玩。軍軍捱打後變得老實很多,可不到半個月,媽媽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說軍軍在學校裏又打架了。軍軍媽有些納悶,孩子從小精力旺盛、好奇心強,雖調皮搗蛋,可從來沒有出現過暴力行爲。在幼兒園表現還算不錯的孩子,怎麼一上小學,怎麼忽然就有暴力傾向了呢?

點 評: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從心理特徵來看,幼兒是無意注意佔優勢,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容易被新事物吸引。研究表明,在學齡前兒童中,約有10%表現出精力過剩,這一類孩子的腎上腺素水平明顯高於其他同齡人。孩子精力過剩的具體表現因人而異,精力旺盛的孩子比一般同齡人更爲頑皮,但旺盛的精力也會帶來很多正面效益,這一類的孩子大多聰明好動、反應靈敏、好奇心強。在學齡前,精力過盛的孩子很少顯示出不良的行爲習慣,但剛上小學的孩子,偶爾會暴露出易於衝動和喜歡打鬥的侵犯性人格。原因是,精力旺盛的孩子智力水平一般相對較高,和其他同齡人一起進行文化課學習時,容易出現“吃不飽”的情況。而相比於幼兒園的教育,小學教育更注重課堂內的知識灌輸,戶外活動在學校生活中的比例相應減少,會使孩子剩餘較多的精力。孩子不知道怎樣安排自己剩餘的精力,在尋求宣泄精力的方式時,產生劇烈身體撞擊和精神刺激的打架,往往就成了一些精力旺盛孩子的首選。

面對精力旺盛的孩子,家長首先應當清楚地告訴他,什麼行爲是可以接受的,什麼是不允許的。家長不要表現出對暴力行爲的寬容,否則孩子就無法明白自己行爲的對錯。

家長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家長經常用暴力解決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孩子就容易在排遣自己的不良情緒時採取暴力。所以,對於有輕微暴力傾向的孩子,家長更不可“以暴制暴”。不要在煩躁的時候處理孩子的問題,待自己冷靜下來,理智的時候,再和孩子溝通,向孩子示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如果對夥伴感到生氣了,要清楚地告訴對方,他做了什麼使你生氣,而不是用暴力解決。要學會用時間來淡化衝突,或者在怒氣上升的時候做些其它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情緒。

平日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特別是已經出現輕微暴力傾向的孩子。如果確定孩子的好鬥只是因爲精力過剩,家長就要注重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爲,爲他提供發泄精力的途徑。比如多帶孩子遠足或參加各類體育活動,找到正常的體能和情感宣泄渠道。有小部分孩子的好鬥,是因爲不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模式,或是在新環境中產生自卑心理,認爲通過攻擊別人才能使自己感到強大有力。遇到這類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挖出根源,解決孩子所面臨的困擾,必要時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正確引導孩子的暴力傾向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