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幼兒園裏的轉校生

幼兒園裏的轉校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園裏的轉校生


爲了溪溪能進入一流的幼兒園、小學、中學,爸爸媽媽最終下決心在北京的黃金地段買了一所大房子。在最短的時間內爲孩子辦好了轉入新幼兒園的手續。然而,第一天去新幼兒園,4歲的溪溪是哭着和媽媽分手的;第二天,無論媽媽怎麼說,她就是不肯走進幼兒園的大門。

像溪溪這樣不喜歡轉園的寶寶還真不少,雖然他們的問題不同,但種種的“喜舊厭新”都折射出轉園帶來的焦慮。

幼兒園裏的轉校生

交友從“星星之火”開始:每天晚上問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有什麼快樂的事,和哪個小朋友玩得最高興?”然後,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和這個小朋友在一起玩、開心地玩。當孩子能與這個特定的小夥伴自然相處,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時,再鼓勵他將這“星星之火”蔓延開來,結交其他的小夥伴。慢慢地,孩子就能熟悉更多的同伴,順利地融入、喜歡這個新集體了。

故事1我不喜歡當“新來的”

4歲的涵涵新近被轉到一家軟硬件條件都非常好的幼兒園,但涵涵每天去的時候總是不大情願地說:“小朋友說我是新來的,我不想去……”

爲什麼會這樣

在新幼兒園,老師換了、小夥伴不同了、教室的佈置和環境全變了,這一切都需要孩子去適應,一時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而孩子們稱呼寶寶“新來的”這個說法,強化了她和其他孩子的不一樣,進一步加深了涵涵的陌生感。

如何幫寶寶

給出恰當的解釋:告訴孩子:小朋友這樣說的真正意思是他們又有了一個新朋友,並不是不喜歡你,他們很願意和你玩兒呢!這個解釋能幫孩子驅除心中的孤獨感和被排斥的感覺。如果孩子擔心自己被欺負,則讓她明白,新老師同樣不允許小朋友欺負人,使之有安全感。

故事來幫忙:給孩子講一講關於變化的小故事,比如“明明的爸爸媽媽到另一個城市去工作了,他不得不離開熟悉的朋友,來到新的幼兒園,在那裏,他有了好多新夥伴,他們在一起很快樂……”當孩子聽到有別人跟自己有相似的經歷,並且仍然很快樂成功的時候,他們會更放心,對新的環境的恐懼感也會有所減弱。

故事2:小朋友笑話我尿褲子

3歲多的鵬鵬去新幼兒園第一天,班上一位小朋友因爲上廁所太頻繁被老師批評了。午睡時,鵬鵬想小便,卻不敢說,想到起來再去,結果尿牀了。起牀時,他旁邊的孩子跑去告訴老師:“鵬鵬尿褲子了。”

爲什麼會這樣

3歲的孩子,還分不清正常的去廁所和大小便太頻繁之間的區別,於是把上廁所和挨批評聯繫起來,強迫自己憋尿。另外,對於鵬鵬來說,孩子換了新環境,也往往不敢表達自己的需要,新添了尿褲子的毛病。

如何幫寶寶

正面強化:告訴孩子,需要小便,一定告訴老師;如果老師沒聽見,或者因爲有的小朋友湊熱鬧上廁所自己也被拒絕,就拉拉老師的衣角,示意自己真的有尿憋着,這樣老師就會允許,而不會批評他。用這種方法,消除孩子對上廁所的恐懼。

和老師溝通:如果寶寶在轉園之後經常尿褲子,媽媽每天要在孩子的書包裏備上一套乾淨的衣褲,並和老師約定,在寶寶出現“意外”的時候,悄悄地幫孩子換好衣服、替他保密。如此,孩子就不會因爲自己尿褲子難爲情、繼而拒絕上幼兒園了。

 

故事3:寶寶變成了“小尾巴”

轉到一所寄宿幼兒園後,天天似乎換了個人:小朋友學做操,他不伸胳膊不蹋腿,站在那望一動不動;老師教摺紙,他不但不學,反倒把紙撕成塊一塊的:孩子們畫畫塗顏色,他也不畫……所有活 動,他都與老師不合拍,也跟不上小夥伴的節奏。

爲什麼會這樣

3、4歲的孩子還沒有建立起自信,心裏經不起“風吹草動”,一點點的事情都能引發其內心的挫敗感,讓他感到焦慮、降低安全係數。面對新老師、新夥伴、新教室,那些生性敏感、孤僻、脆弱、依賴性強的孩子往往會有很多不習慣,再加上某些方面明顯不如其他小朋友,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一件事做不好而牽連到其他,進而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

如何幫寶寶

摸清“底細”:寶寶轉園後,父母需要和老師多溝通,仔細觀察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比如寶寶是對幼兒園的整體環境不習慣、生活不能自理,還是畫不好老師教的畫或不會唱歌,對此,媽媽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和理解。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他在以前的幼兒園裏沒有學過這些,現在一下子做好不容易,但是寶寶不要怕,媽媽和老師都會幫他的,使之放寬心。然後,再給孩子的具體困難指一條“明路”,力爭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以緩解其心理壓力。同時,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比如在媽媽和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摺紙飛機,孩子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績,內心有了趕上小朋友的希望,也就不甘心當“小尾巴”了。

張揚寶寶的長項:假如孩子能用橡皮泥捏出小魚、烏龜、青蟲等一些簡單的小動物,喜歡用積木搭各種各樣的小房子,媽媽不妨把這些特長和優勢告訴老師,在自由活動時,請老師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本領教給小夥伴。對自己熟知的事物,寶寶容易做得比較出色,在和小朋友遊戲的過程中能建立起自信,慢慢地也能做好其他的事了。

故事4:我害怕講故事

新幼兒園每天都有講故事、講新聞時間,或說說天氣預報,目的是鍛鍊孩子敢於在衆人面前講話。妙妙轉來一個多月了,卻一直沒展示過自己。被老師點過幾次名之後,話反而越來越少,甚至不喜歡去幼兒園了。

爲什麼會這樣

很可能,孩子在原來的幼兒園沒有這個訓練,突然站在小朋友和老師面前講話,心理緊張是很自然的,而且,越被老師督促,心理負擔越重,以致惡性循環,沉默不語。另外,當孩子在陌生的環境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時候,也會以緘默來降低內心的恐懼感。一般來說,內向的孩子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如何幫寶寶

淡化孩子的緊張情緒:過分的強化只能適得其反。有效的方法是隨時隨地幫孩子消除緊張焦慮情緒,比如當他投入到遊戲中、特別是集體遊戲中,不妨引導他說話,使之忘掉自身的這個弱點,自自然然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孩子一旦開口說話,哪怕只有一兩句,也要及時鼓勵,給他堅持下去的信心。

和老師有個默契:媽媽提前給孩子講一段新聞,或一個小故事,然後請他講給爸爸媽媽聽。待寶寶講熟練之後,私下和老師溝通一下,請老師給孩子當衆發言的機會,而後啓發全班小朋友爲他鼓掌。有了老師和小夥伴的誇獎,寶寶逐漸就有說話的慾望了。

小貼畫的誘惑:告訴孩子:“如果每天在幼兒園主動回答問題或當衆發言,回家後媽媽就給獎你一張小貼畫,等積累到十張,就可以去動物園或他想去的地方,也可以得到一件喜歡的玩具。”這個小小的誘惑能刺激孩子在公開的場合講話。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