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乖巧”束縛探索精神

孩子“乖巧”束縛探索精神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前舉行的2012學前教育滬港研討會上,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與思來氏共同發佈了一份對於上海3歲—6歲兒童發展的評估報告。調查表明,目前學前教育中女孩全面領先於男孩,在一定程度上是“乖孩子”教育造成的結果。

孩子“乖巧”束縛探索精神

上海兒童普遍“很乖”

這次調查歷時10個月,從全市10個區縣抽取了7347名幼兒園孩子,綜合了國內外衡量兒童發展的指標,從認知、語言、運動和社會性四大方面全面考察,對上海兒童發展情況“摸底”。在社會性方面,上海兒童最大的優點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很乖”;而老師們眼中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自私”,缺少“利他性”行爲。在運動方面,上海幼兒的精細動作相對較強,但力量型和協調型的大動作與國外同齡孩子相比較弱。在認知方面,5歲是個“分水嶺”,這個年齡段之後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了快速發展。

孩子“乖巧”,當然會讓很多家長和老師省心又省力,但專家分析,教育中過度強調“乖巧”可能不利於孩子成長,特別是男孩。調研結果表明,上海幼兒園的女孩在四大方面發展均比男孩擁有優勢,專家分析,主要原因是由於其在精細動作、語言發育等諸方面發育相對男孩更早。但調研的主持者之一、思來氏CEO張韞透露,“乖巧”教育的取向也加劇了這種趨勢。比如,目前上海判斷“好男孩”與“好女孩”的標準比較同質化。上海的幼兒園老師普遍將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精細動作、邏輯思維能力排在“好男孩”的標準前列,這基本與“好女孩”標準一樣。但在芬蘭、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力量、肢體協調等特質在“好男孩”標準中被首先強調,以體現“男女有別”發展。

“乖巧”束縛探索精神

同時,目前很多幼兒園引進繪本對孩子進行教育,但“繪本教育”多重情感類故事而輕科普探索。如《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等,這些故事對孩子的社會化發展確有幫助,但男孩在這種氛圍薰陶之下“學乖”,會缺乏探索鑽研的勁頭。而國外繪本教育中,故事類與科普類並重,對於培養男孩的探索精神等更有幫助。在上海幼兒園的角色遊戲中,也側重女性傾向。由於多數幼兒園老師爲女性,幼兒園開設 “美甲店”、“花店”等角色扮演遊戲,男孩會表現出精細化的特徵。而德國等國家卻明確規定,幼兒園遊戲中要有沙、水、鋸子、鉗子等適合男孩動手玩的道具,以發揮和培養男性優勢。中國媽媽帶教比較多、幼兒園在運動方面迴避風險性項目等,也使得多數男孩靜多動少,在運動技能方面難以顯現優勢。

專家提出,“乖巧”教育束縛了孩子的手腳,不僅不利於男孩成長,而且從整體上來說,不利於所有孩子探索精神、逆向思維、自主獨立等品質的培養,老師和家長對此應當警惕。

孩子爲什麼不聽話

對於調研結果,不少老師和家長提出,雖然“乖巧”是普遍情況,但教育過程中,很多孩子並不“聽話”。專家提醒,幼兒不聽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 “教育不科學”導致。

智力發展和知識學習,一直受到家長們的高度關注。不少家長焦慮孩子做算術、找規律等能力“開竅晚”,但提前補習往往事倍功半。調研發現,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5歲後纔會出現明顯發展。“8個箭頭指向同一個方向,第9個箭頭應該指向哪裏?”對此類“一元推理”題,4歲兒童只有45%的正確率,而6歲半的孩子正確率則高達91%。而要將形狀與顏色兩個元素對應尋找規律的 “二元推理”題,6歲半的孩子正確率仍不足三分之二。專家提醒,多個圖案中找不同、按特徵找圖形等遊戲,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很有幫助。但遊戲不能過於複雜、超出孩子的年齡能力,拔苗助長的結果,往往是使孩子一敗塗地,喪失學習興趣並“反抗”學習任務。

幼兒經常在與同伴發生矛盾時跑到老師那裏去“告狀”。一些老師教過孩子自主處理後,孩子再遇衝突時仍然第一選擇告狀,老師就會認爲孩子“不聽話”。其實,調研表明,孩子處理同伴矛盾的能力有一個發展序列:第一階段,直接衝突;第二階段,請求成人幫助;第三階段,告訴成人衝突的問題是什麼;第四階段,通過成人幫助提出解決辦法;第五階段,自主解決。專家提出,這五個階段需要孩子自己在體驗中不斷累積進步。如果老師直接從第二階段跨越到第五階段,孩子沒有能力接受,就會表現出“聽不進”。最好的辦法,是引導孩子一步步體驗、有序發展。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