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家女兒5週歲,由於一直以來從爺爺奶奶那裏獲得的正向評價過多,逐漸凸顯出來聽不得負面評價或批評。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很多孩子碰到自己不會做或做不好的事情(比如拍球),不是積極努力的學習或練習,而是會選擇逃避。我覺得這樣下去問題會比較嚴重,請專家老師指導我們,想想辦法,如果正確引導孩子對待這類事件,改變這一現象。

建議

“正向評價”與“選擇逃避”沒有關聯。這裏,我們需要辨析的是什麼纔是科學的正向評價。如果只是對孩子說“你真棒”、“太聰明瞭”、“太了不起了”之類的,這就屬於空洞的表揚。

我們贊成有具體指向的表揚。例如念兒歌,我們可以表揚“這首兒歌念得真流利”,或者“今天,你念得很好聽”,他們分別指向孩子的語言流暢度和情感表達,這會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我因爲什麼而受到表揚”。如果採用這樣的“正向評價”,那麼即使孩子遭受挫折,我們也能夠讓其獲得被肯定的機會。

以孩子普遍較弱的拍球爲例,不少家長由於在學前過度重視知識的教授而讓孩子缺乏訓練的機會,造成了孩子對於拍球——這一幼兒園中班應該完成的體育運動項目,失去信心和興趣。當孩子滿世界追着球跑時,可以表揚孩子干預挑戰自己,即使不擅長也不放棄;當孩子能夠拍一兩個時,可以表揚孩子能夠抓到淘氣的小皮球……由於是具體的表揚,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被家長所肯定,然後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鍼對性輔導,例如拍球的竅門,和適度的要求。

相信,經過這樣的教育,孩子不會動不動就放棄、逃避的。當然,家長不急躁、細心觀察、有針對性的訓練,是最關鍵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家長問題如何應對孩子行爲問題?

我兒子26個月,只會叫爸爸媽媽。平時和他溝通還算多,就是說不來,你和他說的都能理解迴應。現在上託班,和小朋友溝通會誤解別人的好意,比如別人幫他撿東西,他會去推別人並叫;走路總喜歡跑,容易摔跤,慢走的時候喜歡墊腳。最頭痛的是睡覺喜歡咬藍毛巾,這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強制讓他戒過,但半夜就不停哭鬧,影響睡眠。在學校的午睡他可以做到沒毯子入眠,學校吃飯自己完成,家裏就要看電視吃而且很慢,完全兩個人。

建議:

孩子個體的語言發展有先有後,即使26個月,孩子之間的語言能力還是有較大差距的,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語言差距會逐漸縮小。

家長可以多做以下活動:

第一,不急躁。孩子發展的個體差異性很大,不急躁是家長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

第二,加強溝通互動質量。你反映孩子對於你們的話能夠理解,那麼就要繼續加強溝通的頻率和質量。例如,對於一些複雜含義的內容,家長可以適度放慢語速、增強表情。對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可以經常重複,尤其是一些孩子能夠理解的詞、句,加強這方面的輸入。

第三,尋找機會讓孩子嘗試反饋。可以讓孩子在聽完故後,問問孩子,“剛纔我們說的是哪個小動物的故事?”、“它們做了什麼遊戲?”……如果孩子能夠用言語反饋,那麼就給孩子以讚賞的表情、語言和動作。

第四,加強孩子的運動。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各方面都比較弱的話,那麼在幼兒階段最好的提升就是運動和習慣養成了。所以,讓孩子多多參加各類運動遊戲,所謂鑽、爬、跑、跳、投都可以。

第五,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標籤。兩歲的孩子,還談不上“惡習”,應該說各項習慣還沒有成形。尤其是孩子需要抱着毯子入睡,這只是很多孩子都有的依戀現象,屬於孩子心理髮展階段的正常現象。這一現象的根源,往往與孩子缺乏安全感有一定關係,所以不要用“惡習”來加劇孩子的不安,也不要用呵斥加劇孩子的恐懼,也不要過度關注來加強他對毯子的依賴。無視,就好。

第六,孩子在託班能夠做到較爲獨立的生活,而回到家則不行,這需要家長反思家庭陪伴的方式,是否家園在規範要求上不同步?家庭中存在着較爲寵溺和放任的情況、如果存在,那麼就需要家長進行調整。

第七,如果之後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還是較爲緩慢,那麼可以到醫院進行專門的檢查。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