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家長如何改善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

家長如何改善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中學生來說,因爲沉迷於手機、影視劇、網絡遊戲等等,往往會干擾到正常的學習生活。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說其實是學習問題。家長如何改善孩子不愛學習的壞習慣?

學習問題包括學習動機、學習倦怠、學習方法與調適以及學習與個人與成長的關係等等。

學習倦怠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首先我們介紹兩個互相對照的概念:

第一,學習動機是激發學習活動,使學習活動能夠持續,並且使學習活動能夠指向特定目標的由內向外發出的內驅力。

學習動機是中學生能夠長時間積極努力的投入學習的直接原因,當學習動機不足時,孩子們往往會表現出一種學習倦怠。

第二,學習倦怠就是學習動機不足的表現。

學習倦怠是學生對學習以及學校生活的一種負面態度,在行爲上表現出對任務的拒絕或迴避,在學校人際交往中表現出退縮,在情緒上表現出對自我的負面評價,會覺得自己此時的狀態不好也不能改變,以及疲倦、無精神、冷漠等負向的體驗。

中學生絕大多數問題,比如懶惰、注意力分散、無法集中、厭倦情緒、學習方法的缺失、學業困難、自我定位的困難和網絡沉迷等等,都是直接或間接的由學習倦怠引起的。

功利性教育導致“空心病”

在我們介紹完學習動機和學習倦怠的概念後,相信家長朋友們肯定非常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有充足的學習動機以及擺脫學習倦怠

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使小孩來向這一方向發展呢?第一個我們首先要問,爲什麼會出現學習倦怠?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解決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人爲什麼要學習?是因爲說我們生存就必須要去學習嗎?還是因爲我們有這種成長的需要,還是說我們本身對於學習學長這些知識充滿了好奇心,還是說是被迫的?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的徐凱文老師提出了一種觀點,指出現代青少年逐漸出現了一種叫做“空心病”的症狀,表現出“空心病”的孩子會有一種共同的症狀,他們會:不知道我是誰,不知道我到哪去,我的自我在哪,我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界,我過去十幾、二十幾年的日子都好像在爲別人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爲什麼樣的人。

徐老師去分析產生這種時代“空心病”的原因後將之歸結爲:功利性的應試教育。

目前我們看到“空心病”在青少年中越來越嚴重,這裏面其實會有我們的一種價值觀即在日常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只關心分數,對於基礎教育者來說他們忽視甚至放棄了對孩子人性的培養,所有的一切都讓位於考試。

但是,價值觀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支撐,作爲一個人首先需要知道自己是誰,做什麼事情是對的、是好的,要知道做什麼事情能使自己獲得發自內心的喜悅和自我肯定,這是支撐我們去學習和生活的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我們可以去回想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或多或少的存在這種功利性的應試教育的心態呢?

在我以往的諮詢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傾訴說我每天都很辛苦很努力的工作,來爲我的小孩創造好的物質條件基礎,我可以帶他去上很好的學習、爲他提供好的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物質方面的供給,但仍然不明白自己已經爲孩子付出這麼多,爲什麼他還是不願學習呢?

他已經衣食無憂,他所有的任務就是去學習一些文化知識,而且他學習這些知識是爲了他將來的發展。

有的時候家長會比較心急說爲什麼孩子看不清未來的道路,爲什麼不理解學習的重要性。

這裏面的問題是小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本身就會有一種想要玩的天性,包括需要去建立自己的認知,即自己去看待世界看待現實看待自己的這樣的一些態度,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有很多設定是需要逐步逐步去完善的。

但是如果我們還沒有讓他們去想清楚,他們自己是誰?他們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他們內心想要做的事情?在沒有清楚這些最基礎設定的時候就強制他們去學習,這對於小孩來說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狀態。

有一些很乖很聽話的小孩,雖然不清楚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但出於對父母的愛,出於自己學習的義務與責任,出於這種心態他們還是願意去學習,但是如果沒有找到最根源方面的學習動機,沒有很清楚的瞭解自己最初的這種預設是什麼的時候,他是很難做到由內而外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學習。

所以講到這裏,家長朋友們可以試着去思考一下,你的小孩到底是爲什麼而學習的呢?是因爲迫於家長和學校的壓力嗎?還是因爲天生他就比較喜歡學習?或者是對周圍的好奇心或者是認爲學習對成長而言是必要的輔助手段?還是其他的原因呢?

如果我們分析出來小孩現在有被迫學習的傾向,那就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和調整了,需要調整到主動學習的方向。那麼有什麼樣的法寶可以使小孩主動的、自覺自願的發自內心的學習呢?這個就是我們探尋學習動機的目的和意義。

幫助孩子探索到自己的學習動機並且以此支撐他自覺自願的去學習,我們可以在跟孩子交談的過程中試着問他一個預設的問題,就是一個假設,如果你有花不完的錢,那麼你使用這些錢去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你可以讓自己的小孩充分思考然後逐漸想清楚自己到底要用這些錢做什麼,當然在這個聊天過程中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回答,比如說孩子被問到這個問題就會說那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花錢啊,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去引導孩子到底用這些錢來做具體的什麼事。

對於目前學習非常緊張的孩子來說,當經濟忽然完全放鬆下來,遇到這個問題他們會說第一件事就是把課本全部丟掉,然後去玩,比如買個遊戲機、配置一臺高配的電腦或者跟同學出去瘋狂的玩個三天三夜。

其實這些都是他們在去彌補以前缺失的時間,這個時候你需要去問他說當你平衡掉這些缺失之後,你會用這些錢去做什麼?

比如說有些人會說我會去旅行,去領略全世界不同的風土人情,或者有些女孩子會說買一些大的珠寶鑽石,其實這些也是對以前生活壓力的一些彌補和平衡。

當做完這些東西之後,小孩子會逐漸浮現出內心真正的愛好,孩子會遵循自己內心最想要做的事情來進行開銷,然後可能就會逐漸浮現出比如我想開一個咖啡館,或者想做一些慈善公益來幫助更多的人,或者是開一家醫院來治癒那些受疾病痛苦的人,或者有一些小孩子會說想用這些錢去學習服裝、設計等然後可以創辦自己的服裝品牌,慢慢的孩子就會想出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當我們和小孩子聊天聊到這一步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即不管小孩子講出來自己的愛好是什麼,只要不是違反法律法規、一些反人類的事情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爲每一個小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需要有自己的意願、需要有權利去支配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他提到自己想要怎麼去花這些錢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去對他的想法進行打壓,比如有一些家長認爲去學服裝設計這些東西太天馬行空,可能以後連自己的溫飽都無法解決,需要奮鬥和努力、花費很多的精力纔可以成爲一個成功的設計師,還不如用這些錢去創辦一家醫院去成爲醫生掙得錢多,家長千萬不能有這些引導。

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做主,自己自覺自願主動去開創的,如果家長強行的將自己的認知、對現實世界的看法、對社會的經驗強加到孩子身上的時候,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會使得他們更加厭惡學習。

所以對於學習動機,我們講的第一步是幫小孩子分析出來他最想要做的事情、發自內心喜歡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我們再從他的興趣愛好具體化、具體到他現在需要去做的一些步驟,以此引導到他目前的學習目標上來。

家長如何改善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

面對紛繁複雜的學習動機,我們可以用很多種方法去分類,我們這裏介紹一種常見的分法。

我們通常把學習動機分爲:本能性學習動機、社會性學習動機以及個人成就動機這三個方面。

本能性學習動機

本能性學習動機是指動物和人類都有逐步提升自己適應環境的本能。

因爲我們出生以後,是要生活在這個社會上面,如果我們想要很平穩的生活下去,我們就需要適應這個社會和環境。

如何去適應呢?就需要我們有這種本能性的能力,正是這種本能會激發我們在環境中的學習動機,所以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非常羨慕那些天生都愛學習、天生都很有好奇感、願意鑽到數理化學習當中的小孩。

本能性學習動機是基本的學習動機的類型,也是最穩定的,它的目標指向也是最籠統的,比如有一些小孩子天生都充滿了好奇心、喜歡去探索世界、挑戰遇到的難題,這一類小孩基本上就是我們會非常羨慕的、在起點已經比別人要跑的更快的小孩,就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努力、通過自己的興趣已經去學習的,即天生就是愛學習的小孩。

怎麼樣才能把自己小孩轉變成擁有這種本能性學習動機的小孩呢?我們一般會建議在孩子相對較小的時候比如幼兒園、或小學低年級的階段的時候、初步進入正軌的學習學習的時候,在這樣的階段我們可以借用一些技巧引導他對於學習產生自發的濃厚的興趣,在這個階段要求家長有耐心的、不急不躁的心態。

這個階段的宗旨是用無條件的愛去陪伴小孩,當他們對學習產生一些厭煩或急躁情緒的時候要試着去安撫他們。當他們開始牴觸學習的時候要試着和他們一起去分析情緒、試着一起去調節,比如說教會他們勞逸結合的方法,通過做一些更加趣味性的和現實社會更加接軌的題目,逐步逐步引發他們對於書本知識的興趣、想要去探索難題的慾望。

很多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所表現出來的拖延、厭惡學習的行爲,其實我們分析發現往往是他們剛進入學習的階段家長過於急躁,他們稍微表現出學習上的出錯、成績的下降、興趣的缺失時,家長可能就會非常着急,擔心自己的小孩爲什麼學習不好,可能就會表現出訓斥、責備、強制他們去學習,這些行爲都會使小孩產生讀學習的牴觸心理。

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步逐步從對學習的厭惡變成另一種對學習的消極的拖延行爲,所以如果家裏的小孩還處於低齡階段,我們可以試着去引導他們形成本能性的學習動機。

社會性學習動機。

社會性學習動機是將學習當作提升自己社會地位的手段,社會性學習動機所追求的對象比本能性學習動機更爲抽象,比如社會地位、社會聲望等具有較多的個人認知的特徵。

比如有一些青少年認爲現在努力學習以後可以提高我的學習地位,比如通過努力學習以後可以變成一個明星,或者變成在家族中受到他人尊敬的代表,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榮譽感引導他們形成社會性的學習動機,讓他們通過在學習方面獲取更高的成就、解決更多的難題,達到對於社會地位、社會聲望等內容的提升。

個人成就動機。

個人成就動機是由個人對成功的預期和體驗而激發出的成就動機,這種成就動機包括在所進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的願望以及對於取得成功後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概括起來講就是偏向自我實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很純粹的發自內心的動力系統,獲得滿足的目標來自於學習者個人的自我體驗而非外界環境的誘因,所以社會性學習動機和個人成就動機是相對的、站在不同角度的,一個是來自於外界一個來自於內心。

所以對於個人成就動機,孩子對各種比如隨堂測驗、月考、期中考等都有一個取得好成績的預期,當他們在年級中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會有非常強烈的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去鼓勵孩子,讓他更加深化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自己預期的目標而產生對自我的自信心以及對成功的愉悅的態度,我們儘可能的使他去強化記憶這種愉悅的狀態,使其慢慢的變得希望越來越多的擁有這種狀態進而變成很努力的學習。

對於個人成就動機家長需要注意一點,對於某次孩子考得特別好,爲了防止孩子產生驕傲、自滿,家長就會採取“反面鼓勵”,刻意的忽略孩子現階段的努力和進步,比如某次月考後,因爲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學習終於取得了一個很好的分數,小孩很期待的回到家裏,然而家長卻說這只是一次月考又不是高考,一次的成功不代表什麼,同時恐怕孩子一下放鬆下來反而下一次考試獲得不好的成績,有些家長就會很不屑的說只是一次月考,你有什麼好開心的,後面的期末考如果你可以再考出這樣的水平你再來跟我炫耀。

家長在講這些話的時候可能是好心即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持之以恆的去學習,但是對於孩子來講,他的自尊、自我實現包括對於世界的認識會因爲家長的質疑而產生質疑否定的態度,同時因爲這個挫折即在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前沒有得到贊同而使得自己變得很憤怒,進而開始對學習產生厭惡。

所以我們剛纔介紹的三種學習動機類型,我們想要去引導自己的孩子可以產生這些學習動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愛和包容去陪伴自己的小孩,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形成本能性學習動機進而產生社會性學習動機以及個人成就動機。

舉例來說,某個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表現出對數學的濃厚的興趣,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買一些趣味性的習題,或者平時在他玩玩具或者休息的時候試着去培養一些他的數學思維模式,做一些趣味是數學題目,進而讓他產生更多的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來穩固他的本能性的學習動機。

除此以外,當他上小學之後會發現,唉,我的數學很好會使得周圍的同學很敬佩我,家長和老師也更多的表揚我,使得我在學生中的威信很高、在老師心中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因爲這些社會地位和社會聲望的提高會使得他更加喜歡學數學,同時當他每一次解出一道很難的數學題的時候這種成就感也是其他事情無法替代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學習策略就是儘可能多的去樹立他的學習動機。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孩子一直保持對數學的興趣,直到有一天發現玩遊戲比學數學更有意思,或者是到高中的時候遇到的瓶頸,不管我再怎麼努力這些很難的題目自己都無法解出來,遇到這些誘惑和挫折可能就會失掉本能性的學習動機,去探索更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本能性學習動機是他唯一的學習動機,那在這個時候他就不再喜歡去學數學了,對於家長來講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所以家長應該試着去培養除了本能性學習動機之外的動機,比如學好數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或者學數學很好的人以後可以有好的工作、掙錢並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時候的社會性的學習動機就可以彌補本能性學習動機的缺失,使其繼續面對並學習數學難題,或者是強化他解決出難題時的喜悅感的個人成就動機。

動機越多越好,當一些動機不工作時,其他動機也可以彌補缺陷。

除了以上三種動機,還可以根據時間將動機分爲近期動機和遠期動機。

近期動機是短期內就可以看得到的效果,比如有的家長會對孩子說這個星期你都認真學習的話可以獎勵你週末去看一次電影、買一本你喜歡的書、吃一頓好吃的等,這些近期的目標會使孩子每一天告誡自己說要好好學習,如果我好好學習了我週末的時候就可以得到我心愛的東西。

遠期動機相對來說時間範圍更遠,比如我現在好好學習是爲了將來能夠考上一個很好的大學,在目前這個階段看不出來即時的效果,但隨着每一天每一天累積,可能三年以後或五年以後可以如願以償的考到理想的大學。所有這些學習動機都是不衝突的,我們可以引導小孩儘可能多的建立多種學習動機。

如何引導孩子走出學習倦怠

第一,我們可以幫助小孩走出封閉的世界。

目前國內比較大的學習壓力下,很多小孩子每天無法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基本處於一種不瘋癲不成魔的狀態,即從早到晚都在學校和家長的重壓下死讀書,沒有辦法做自己的事情。

長此以往孩子會逐漸封閉自己的世界,會覺得說原來學習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的事情,我們應該儘可能的遵循孩子生理髮展的特點即我們不可能的讓他們向永動機一樣的非常高效的去學習,所以我們可以試着勞逸結合比如每週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課、晚上寫完作業後可以稍微留一些空閒的時間讓他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週末的時候家長可以抽出一天或半天跟小孩聊聊天,試着去了解他最近的狀況或者帶他出去玩也行。

第二,引導他們體驗自然和身體的真實感受。

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處於自然環境下時,比如現在春天我們去看看桃花、去公園散步等,看到自然這種欣欣向榮的狀態,我們自然會變得很開心覺得世界很美好。

對於青少年來說也是同樣的,讓他們多去體驗大自然會使他們的情緒變得更加開朗,身心更加愉悅。

另外一個方面在重大學習壓力下,青少年的情緒會產生一些波動。

比如如果最近功課很難或者考試不理想都會是他們產生憤怒挫敗,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去帶領孩子分清自己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情緒,比如是對於未來學習的一種擔心和恐懼等,先要去分辨自己所產生的是哪一種負性情緒,然後再有針對性的進行處理。

比如說如果是一種憤怒情緒的話,那可以試着帶他們去進行運動,比如說打一場球賽,或者是去跳一場健身操等等,通過這些運動去釋放他的這種憤怒的情緒。

如果是焦慮,我們就可以試着幫他們分析可以通過哪些步驟去緩解他們的交流,比如說是不是可以跟任課老師去聊一聊,講出自己內心對於學習的一些困難和困惑,聽一下老師的建議老師的經驗指導,可能會緩解他的焦慮。

諸如此類的情況,先去分辨他的情緒,然後再去進行鍼對性處理,這個對小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去釋放自己的壓力,不斷的去解答自己的困惑,那進而就可以輕裝簡定,可以更加開心的去從事學習這種活動。

第三,多接觸別人的人生。

我們經常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建立廣泛的人際交往,還有包括出去跟高年級的同學還有老師交往,其實對於我們孩子走出學習倦怠的陰影是非常有幫助的。

她通過去看不同的同學的人生,包括去跟對自己高年級的這一些學長學姐還有很有經驗的老師的交流,他會了解到說原來人生是可以有不同的發展、原來未來的人生可能會發展出這樣的一些可能性。那當他逐漸逐漸的看到一個更廣闊的更大的可能性的時候,他對於學習的態度就會變得更加的積極和主動。

第四,維護並使用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

什麼是社會支持系統呢?就是當我們遭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是比如說受到別人的嘲笑、或者是學習上面某一些難題一直都沒有辦法去解決、或者是每一次考試的成績排名都比較靠後,分數比較差,所有的這些其實都是一些會讓我們覺得很挫敗很失望的事情。當我們遭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是需要有人去支持我們的。

這一個支持系統就是我們所提到的社會支持系統,他整個羣體可能是出現在我們周圍的家人、直系親屬家人、周圍的朋友、老師同學這些羣體裏面,如果可以很好地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那當自己遭遇到這些挫折和壓力的時候,可以很合理的去跟自己社會支持系統中的這一些朋友,還有親人,還有一些學長老師等等去進行傾訴。

在互相聊天的時候呢可能他就會發現,說原來不是我一個人在這一個學習板塊中遇到了困難,就是可能大家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那同時又瞭解到原來他們是通過什麼什麼樣的方法去進行應對的,包括老師可能會傳授他的一些經驗。

同時小孩在這些聊天裏頭就會發現說噢原來我不孤單,我周圍還有這麼多同類,他們跟我遭遇了類似的問題,然後他們仍然在非常堅韌非常努力的去攻克這些,那他會覺得噢我周圍有這麼多同伴,那我有什麼理由不繼續好好學習呢?

所以,通過以上這四點,我們可以逐步的引導孩子走出學習倦怠的陰影,樹立更好更多的學習動機,會使得說達成我們的一個最終的目標,使得他們每一天非常開心的去學習。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