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離爸媽最近的地方,孩子仍在被傷害

離爸媽最近的地方,孩子仍在被傷害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他剛進門,就聽見“嘭”的一聲巨響,是他八歲的兒子,轉身走進自己的小屋,留給他一個背影。離爸媽最近的地方,孩子仍在被傷害,當身爲父母,我們該怎麼辦?

苦笑着扯了扯嘴角,他已經忘了到底有多久沒有跟兒子好好說說話了,幾天前他加班晚上11點回家,看見兒子窩在沙發上玩手機,便氣不打一處來,吼了兒子,於是這幾天每次迎接他回家的都是這副場景。

兒子在網上玩什麼,他喜歡什麼,統統不知道。他迷茫了,自己還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爸爸?

沒有一個父母可以保證在陪伴孩子長大時不犯錯,但真的沒有一個時代的父母在陪伴中會如此驚慌失措,拿捏不定。因爲網絡,父母的職責正在逐步被電腦取代,父母在解放了部分勞動力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間犧牲了親子之間的溝通機會和情感鏈接。

2017年8月,遼寧大連出現首例利用社交網絡猥褻兒童案件。

6月初,犯罪嫌疑人何某通過網絡與三名未成年人成爲網絡好友,網聊過程中,何某向她們發送黃色短片,並要求她們按照要求模仿動作與其裸聊,還揚言,“不照我說的做,就去你家弄死你……”

得手幾次後,更以裸照要挾孩子繼續裸聊,直到家長髮現並報警,何某行跡才敗露。

兒童網絡安全事件,不止在國內,在全球都是家長的一大痛點。

隨着網絡的普及,世界逐漸分爲兩端,一端是現實,一端是網絡。屏幕中的網絡,是現實最佳的保護膜,那端的人到底是好是壞,誰也不知道。於是,即便孩子坐在離你最近的地方地頭玩手機,你也不知道他/她遭遇了什麼。

離爸媽最近的地方,孩子仍在被傷害

身爲父母,我們該怎麼辦?

1.學齡前,最好不要對孩子開放電子產品

6~7歲是孩子腦發育的快速發展時期,腦發育結構和功能基本成熟完善在8歲左右,8~10歲是生長穩定期,10~13歲時大腦發展仍需要後續的補充和完善。

很多父母在渴望安靜自由的時候,會用手機、平板電腦來支開孩子,於是就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孩子依賴電子產品的習慣。

手機帶了多彩的圖片,種類繁多的遊戲,各種新潮的短信語言。一旦孩子習慣性地使用電子產品,後續的煩惱可以說如黃河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對於網絡,成年人尚難自制,更何況一個孩子。

2.孩子渴望關注時,父母不要忽略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父母看電視的時候,孩子會吵着要看動畫片;當父母拿出手機的時候,孩子要搶手機玩遊戲;當父母拿起繪本時,孩子就會纏着他們讀繪本。

現在很多家長get到了「陪伴」的形式,於是邊陪孩子邊玩手機,這實際上對孩子是一種「冷暴力」。對於孩子來說,比起物質需求,他們更需要爸爸媽媽的情感聯結,否則會造成孩子關注度的缺失感。

3.當孩子遭遇或參與網絡欺凌,父母該怎麼辦?

很多時候,兒童不僅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由於年少衝動,不懂得分辨善惡尺度,而通信與社交網絡的出現,可以讓加害者更輕易地、匿名地對其他孩子進行攻擊。

爲了讓孩子遠離網絡欺凌,家長大多會掩耳盜鈴地關閉電腦或者禁止上網的方式來躲避,但這實際上是將這個問題拖延成定時炸彈。

如果孩子參與網絡欺凌,父母有必要讓孩子知道,如果言論激烈涉及人身攻擊、辱罵造成他人名譽受損,是可能觸犯法律的。

如果孩子遭遇網絡欺凌,孩子需要保有應對欺凌的能力。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第一時間與欺凌者溝通,讓其停止這樣的行爲,如果溝通失敗,還可以將欺凌的內容保存下來,作爲證據,在網站上進行舉報或是尋求學校的協助解決問題。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