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對於父母的信任有多重要?

孩子對於父母的信任有多重要?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對於父母的信任有多重要?父母除了付出愛之外還能給孩子什麼?要知道,剝奪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都是這些事!

日復一日的平淡,隱藏了我們和孩子的愛

高巖,在花樣的年紀自殺離世,20年後的今天才讓生前屈辱得以曝光。

向母親訴說討厭瀋陽(前北大教授),但母親說“媽媽也是當老師的,別這麼大怨氣。”

父親回到家,發現瀋陽從女兒的房間裏出來,什麼也沒問,卻說了一句“沈老師你好”。

在最後一次自殺身亡前,高巖就曾自殺未遂。

斯人已逝,高巖的母親如今白髮蒼蒼,說了一句:“當年可以對女兒的關注更多一點。”

這一句話,好悲涼!也來得太遲!

我們給孩子的愛到底缺了什麼

孩子對於父母的信任有多重要?

我們總會認爲,我們把時間花在哪,就一定能成爲什麼樣的人,正如:自從當了父母,孩子就佔據了我們絕大部分的時間與心思,即便是在睡夢中,都是孩子的影子。但是,這樣我們就能成爲了孩子喜歡的父母嗎?不見得。

我們總是太善於用想象中的自己,來定義自我,事實上卻漏看了好多鏡頭。

◆ 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之間逗比的互動,他眼含羨慕、抿着嘴邊的笑、內心滿懷羨慕地也奔向你,那時候或許你只顧着忙手上的活,或者是剛好在刷朋友圈,更或者是剛好在玩抖音。你卻沒有看到他眼中的渴望和那想要抱抱而微張的小手臂。

◆ 當孩子喜歡的顏色從紅色變成藍色、從藍色變成綠色、沒過幾天又從綠色變成了黃色,當孩子的表達方式從直接說“我想吃糖糖”變爲“我是不是可以吃一顆糖”......諸如此類的變化,你是否都有察覺?每次變化,都是孩子的成長,所以你忽略的不是變化,而是孩子內心的成長。

◆ 當孩子沉默,是因爲倔強、還是因爲默認、抑或是失望;當孩子含着淚看着你時,是因爲委屈、還是因爲害怕、亦或是因爲羞愧......與外人相比較,你如何更懂孩子?每一次對孩子肢體語言和情緒表達的忽略,堆積的是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最後會成爲我們在孩子內心信任度的流失。

在愛孩子的路上,我們缺了什麼?與時間相比,恐怕我們更缺的是質地細膩的愛。

因爲想與孩子並行,所以更用心

我們的孩子一直在不斷成長,這種成長往往會在無意識中要將自己變成更好、更棒、更優秀的人。於是,想要變得更好的念頭主宰着孩子的具體行爲,從行爲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獨特思維和想象能力。

孩子對於父母的信任有多重要? 第2張

教育孩子是雙向的事情,爸爸媽媽要學會細膩地觀察孩子所處的成長狀態,才能收穫更好的“授與受”。

1、善於觀察孩子的行爲規律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生物鐘很準、有些孩子生物鐘常變,但是變與不變都是離不開其中的核心行爲規律的,我們唯有摸準孩子生活的核心規律,才更能看懂孩子。

例如,柳林和康樂交了朋友以後,作爲爸爸的柳傳志細膩地感受到兒子的快樂從皮膚進入到了骨髓、筋脈並進入到五臟六腑,柳傳志看到了兒子腦門發亮、眉眼中總帶着愉悅和笑意,一改曾經的“多數的時候表情平淡,略有憂鬱”。戀愛中的人,總自帶喜悅,但是能將孩子的這種喜悅解讀得如此深刻,卻是父母的用心。

所以,在平時的相處,我們看着孩子不僅僅是爲了確保孩子是否安全,更多是想從孩子的舉手投足間看懂他的內心和與衆不同。例如進入超市,孩子第一眼會盯着哪裏、他挑選商品的時候會考慮哪些因素、進行選購的時候他有哪些習慣等等,這些細節都能讓我們更立體地認識孩子。

2、善於多維度用心靠近孩子

如何更好地瞭解孩子,並沒有標準。需要我們從多種角度進行嘗試。

例如,想了解孩子上補習班的情況,我們不要只停留在孩子的成績上,或者是直接問孩子習不習慣,我們可以和孩子聊聊“你覺得你們的課室如何?小夥伴上課的氛圍踊躍嗎?上課的時候,你會不會和老師的眼神偶遇?”等等,從更有趣的切入面聊,或許能增添孩子和你溝通的興致,在孩子的表達中,自然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例如,孩子參加完夏令營,一般父母都會直接問“好不好玩,跟我說說有啥趣事”,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在幫孩子整理旅行箱的時候,說“你的衣服整理得蠻整齊的,是不是夏令營的時間安排得不錯?零食都吃得差不多喲,你有沒有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孩子外出一趟,父母要善於觀察孩子的不一樣,從這些不一樣着手,我們或許能更快發現孩子的成長和收穫。

3、謹慎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

對於父母,孩子一般都不設防,並且更容易不加掩飾地對父母表達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例如“我不喜歡那位同學”、“我不喜歡語文老師了”、“我不想再上體育課了”等等,正如高巖當年直接和母親說“我討厭瀋陽”。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的訴說,爸爸媽媽不要急於下判斷,要留意孩子表情的細微處,並且順着孩子的思路瞭解負面情緒產生的遞進層次,在心裏摸準:孩子是排斥這個事情還是這個人。不一樣的原因,就有不一樣的解決方法。在負面情緒面前,說道理的“正義感”以及爸爸媽媽輕易的下判斷,容易切斷孩子告訴我們更多真相的可能性。

成爲孩子負面情緒的安放之所,是父母最大的寬慰,因爲這是孩子最純粹的信任。我們不能因爲缺乏細膩而辜負了這份信任,我們要更走心、更靠近孩子,也只有這樣,父母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幫助孩子塑造更完整的人格。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不倦怠的付出。爲什麼說養育孩子是我們爲人父母的一場修行,那是因爲我們一直想爲了孩子更努力,並且變得更好。在行色匆匆的人羣裏,總會有很多的遺憾,希望別人的遺憾不是一場永恆的留白,它或許能讓我們與孩子靠得更近。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