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家長們常說這5句話,孩子情商一定高!

家長們常說這5句話,孩子情商一定高!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應該算是世界上最難的一份職業吧,除了要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外,情商教育也不可或缺,情商有時候甚至比智商更爲重要。

哈佛大學教師丹尼爾就說過:一個人的成就,只有20%歸諸智商的高低,80%則取決於情商,它是決定人生成就的關鍵。試想下一個人性格孤僻,自卑脆弱,情緒不穩定,就算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難獲得相應的成就。

於是很多家長會在後臺問涵涵媽,怎樣才能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呢?這並沒有統一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媽媽只要常說下面這5句話,就能非常有效地培養孩子的情商,還不趕快學起來!

孩子,你看起來有些……

跟孩子溝通不僅是信息的交流,更是感情上的互動。

昨天下班回家,聽見隔壁傳來很大的爭吵聲,伴隨着一陣陣摔東西的聲音,門沒關我就隨口問了一句:發生什麼事了!孩子爸跟我說:這小孩在學校不好好上學,居然學會偷東西了,班主任電話都打到家裏了,他居然還不承認……孩子在一旁時不時地反駁兩句,這時從菜場買菜的媽媽聞聲一路小跑過來。

家長們常說這5句話,孩子情商一定高!

媽媽先讓孩子爸到房間裏去了,然後坐到孩子身邊,第一句就是:“孩子,你看起來有些委屈啊,爸爸是不是誤會你什麼了?”

聽完孩子完全沒有了之前跟爸爸吵架的架勢了,跟媽媽解釋了原因:“是小x沒告訴我,就私自把我的橡皮擦借給了其他同學,然後弄丟了,我才把小x的拿走了……”這時候孩子不是把你當成長輩,而是一個朋友,後續的教育也就更加簡單了。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跟着一起發火,情緒激動只會激化矛盾,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以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想辦法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最好先從以下對白開始:

“孩子,媽媽看你很生氣,怎麼了”

“誰讓我家寶貝兒子受這麼大的委屈啊,說給媽媽聽聽”

“媽媽今天看你很傷心,有什麼傷心事可以跟我說的……”

作爲父母,只有帶着完全接納的態度去詢問孩子,他纔會願意跟我們說心裏話,我們也才能知道孩子們的想法,幫助他及時走出負面情緒。

孩子,你努力的樣子,真好看

媽媽眼裏的孩子,怎麼看怎麼順眼,所以一些誇獎之詞經常會毫無原則的脫口而出,最常聽到的應該就是“你真聰明!”、“孩子,你最棒”之類的。但是,你知道這樣的誇獎其實正在慢性扼殺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嗎?

成長性思維的人,他們相信能力是和付出的努力成正比的,越努力越厲害;

而與之相反的是固定型思維的人,他們會把所有的成就歸因爲天賦,認爲後天的努力能力的提升幫助不大。

經社會證明,成長型思維的人大都情商更高,他們會在工作學習中更加努力,深受老師,上司,同事的喜歡。

表揚是爲了通過肯定讓孩子更有動力的學習,而“聰明”“棒”這些誇獎特別縹緲,讓孩子缺乏內在動力,甚至會驕傲,認爲自己夠聰明,不努力也比同學厲害。所以,從現在開始請停止說“你真聰明”,開始說……

當孩子考試考了班級前三名,不要被喜悅衝昏了頭腦,要記得肯定他爲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當孩子在週末自己主動把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之後,不要忘記去表揚他有條理;當他再一次學校比賽中表現優異,結果確是值得人開心,但誇獎他參與也不要忘了。

孩子,你認真努力做一件事的樣子,可真棒!

孩子,有什麼不高興能跟媽媽說說嗎

情商不止體現在認識和體諒他人情緒,教會孩子自我正確釋放自己的情緒也同樣重要,孩子一直帶着情緒,只會更加煩躁、不配和你。

所以孩子表現出煩躁、摔東西、打人,大哭,把自己鎖在房間裏等這些情況的時候,先試着接納孩子的情緒,因爲孩子任何行爲的背後,都隱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媽媽的感同身受,能讓孩子放下排斥的情緒,容易把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孩子,心愛的玩具被弟弟玩壞了,現在你一定很難過吧。不要把不開心都憋在心裏,去告訴弟弟讓他意識到這個錯誤”;“孩子,從回家到現在一直不說話,遇到什麼事讓你這麼生氣啊,跟媽媽說出來會好受一些”。

我們好像一直抱怨孩子不聽話,可我們自己是否真的“聽話”呢?且不說別人,就跟孩子之間的談話,你認真聆聽過嗎?

《人性的弱點》有句話我很喜歡,最善於言談者就是最善於傾聽的人,通過與他人連接,它賜予你改變他人的力量。確實如此,有時候學會傾聽比幫別人解決問題更加有用。

孩子,媽媽以前也會……

經常會出現一個尷尬的場景,孩子因爲一次考試沒發揮好,回到家悶悶不樂,我們很耐心地勸孩子,但是孩子往往會哭得更大聲。不是我們表達的關心不對,而是用錯了安慰的方式。

如果你這樣說:“孩子,媽媽小時候有次英語只考了20分,那時候我完全看不懂也學不進去,就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你外公就鼓勵我再堅持一下,後來我也慢慢找到了學習的方法……”孩子聽完會更容易接受,也會覺得這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問題。

很多時候,孩子不需要聽到很多大道理,而是有人示範一下如何去做。

有次涵涵回家之後就躲進房間,吃飯都不出來。溝通後才得知他在學校受到了欺負,我沒有埋怨他:爲什麼不告訴老師,或者爲什麼不打回去?而是跟他分享了我小時候的經歷:“媽媽小時候,曾被人收取保護費,還威脅不準告訴老師,但我第二天就跟學校反映了,後來他們也沒敢再堵我了……”事後我揹着涵涵,偷偷跟他們老師溝通了,把事情解決了。

是啊,父母小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最直觀有效的範例。而且跟孩子分享你的童年,也會更容易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孩子,你這麼做,媽媽覺得……

現在社會上對獨生子最大的一個標籤就是——自私。自私換句話來說,就是沒有同理心,不懂得換位思考,這樣的孩子會表現得很任性,吃不得一點虧,不能跟同學好好相處,也不會體諒父母的辛勞。

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們,因爲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比如享有優先吃雞腿的權利;爸爸媽媽的生日可以不過,但孩子的生日必須得買大蛋糕……

小孩天性就是自私的,覺得什麼都是自己的,所有人就應該順着自己,家庭再給孩子“特殊待遇”,只會讓他們習慣性高人一等,變得更加自私,不會關心別人。等到了青春期,那種莫名的優越感,自私勁兒會特別難改。

所以當孩子出現自私的苗頭時,我們就應該讓孩子知道身邊人的感受:“兒子,你這麼做,媽媽覺得有些難過……”;“女兒,如果你是那個被耍的同學,你會喜歡這樣的感覺嗎?”;“要是你走路不小心摔倒了,你希望被人嘲笑嗎?”

一個有同理心的人,能敏銳的感知別人的快樂與悲傷,他就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好的關係也會讓他感到很幸福。

這5句話幾乎囊括了孩子日常行爲的方方面面,如果下次再遇到相似的場景,請用這種方式來跟孩子交流。這讓涵涵媽想起了教育家托馬斯說的那句話,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想讓孩子們情商高,爸爸媽媽就得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